無線接入網技術論文(2)
無線接入網技術論文
無線接入網技術論文篇二
無線接入網在鐵路通信工程中的建設
摘要:現代通信技術是先進的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與光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體,它的發展方向將會是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及個人化。無線接入網技術是鐵路通信中的一項關鍵技術,本文就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鐵路無線接入網的現狀及鐵路無線接入網的發展趨勢分析介紹。
關鍵詞:無線接入網;鐵路;通信工程
Abstract: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s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t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digital, intelligent and fast pace and personal.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railwa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ailway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nalysis is introduced.
Keywords: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Railway;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中圖分類號:K82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 言:鐵路列車高速化與準高速化的快速發展方向, 對通信業務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規的鐵路通信網的接入方式已不能滿足出行的旅客在列車上享受放松環境下的信息交流的需求,所以需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的無線通信的傳輸和接入方式,實現鐵路通信網的升級。將要建立的鐵路通信網必須具有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加先進的技術構成。
1.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
1.1接入網定義
根據ITU-T(國際電信聯盟標準部)G.963建議,接入網是由業務節點口和用戶網絡接口之間的一系列傳送實體組成。它是OSI/RM中由中繼系統或中間系統組成的通信子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傳統的用戶本地線路網,含有復用、交叉連接和傳輸功能。傳輸煤質具有多樣性,可靈活支持各種接人類型和業務。接入網技術是鐵路通信中一項關鍵技術,由于原有用戶銅纜接入的普遍性和現在光纖技術的發展, 接入網建設就必須考慮通信網絡的現狀與發展, 這就決定了接入網技術的多樣化。接入網從接入方式上可分為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有線接入技術又分為高速率數字用戶環路技術、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混合光纖同軸電纜接入技術、光纖用戶環路技術。
1.2 鐵路接人網技術的現狀
如今高速運動鐵路列車的主要特點,因有線接入網的智能性、方便性,因此在鐵路通信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當然,固定位置的車站或者車場、單位以及固定設施之間所采用的通信方式,仍是優先選擇組建SDH光數字同步傳輸設備,同時通信主干網及光纖用戶接入網還應采用網絡通信和ATM交換等先進技術來構成。比如采用高速、安全、傳輸質量高、價格合理的雙纖單向環接入方式,其不僅具有等光纖通信的傳統優點,而且還具有路由迂回、設備備用等特點,因而具備了自愈合功能,這就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另外,采用遠端用戶單元(RSU)和數字環路載波(DLC)設備,組網會更方便、靈活。
要把投資與效益綜合統籌起來組網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現在乃至幾年內鐵路通信的需求不僅需要滿足,而且還要使系統能夠為出行的旅客及地面用戶提供先進的電信業務,并且還需具備便于擴容的功能。通信網被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主干網,局域網和接入網,按照這個構思來看,上述劃分方法鐵路通信網也可以參考進行。就鐵路的通信網來看,接入網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包括有線接人網和無線接人網兩大部分。鐵路有線接人網的情況與電信的接人通信網相似,在未來的1一2年內鐵道部將建成覆蓋面更廣的鐵路互聯網,可覆蓋全國大中城市,它是由鐵路部門基礎鐵路以電信網于依托,組織建設的可以支持眾多信息服務的、具有多媒體通信能力的全國范圍的計算機網絡,這樣看來,鐵道部將很有可能成為我國第六個面向大眾的計算機信息互聯網絡單位,為鐵路通信走向市場做充分的準備。
1.3 無線接人技術
無線接人網是在接人網中部分或全部引人無線傳輸媒介,為用戶提供固定終端業務和移動終端業務。無線接入可分為固定接人和移動接人兩大類。其基本結構由控制器、基站和用戶終端設備構成。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微波I點多址技術、蜂窩技術和微蜂窩技術等。無線接人由于其靈活方便易于建設,目前已得到極大的重視。
2.鐵路無線接入網現狀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鐵路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部門必須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的有線和無線通信的傳輸和接入方式, 實現鐵路通信網的升級, 發揮鐵路通信網在國民經濟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鐵路通信網的建立是為了為旅客和鐵路公務、應急搶險、行車維修等人員提供及時可靠的通信,以提高服務等級和運輸效率,保證列車的安全,達到高效運營,它是一種集列車公務通信和區間移動作業通信為一體的列車移動通信系統。但是由于鐵路結構自身的特點,該系統又與公用移動通信網和區域性的專業移動通信網有明顯的差別,它是一種屬于線面結合、以線為主的鏈狀網。
鐵路通信的無線接入部分目前僅有的是400MHz的無線列調系統,當列車即將進站或即將出站時,由它完成車站值班員與進入其管轄區段的列車車長以及列車司機之間的通話聯系。為了節約頻率資源,減少同頻干擾,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則在列車運行于區間時,通話一般不進行。但是,隨著鐵路現代化改造進程的快速發展,從前單一的無線列調系統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鐵路無線通信的需要,這樣就迫切需要建設一套先進的適合于采用小區制,并完成大三角功能的無線通信系統來適用于鐵路現代化運營指揮。也就是說,調度中心與車站值班員之間、車站值班員與列車司機之間、列車司機與調度中心之間的通話功能,線路管理區間的公務移動通信功能,調度中心與列車司機室之間實時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系統必須能夠同時實現。基于這一想法,現有的無線通信方式的集群通信方式、GSM移動通信方式、CDMA移動通信方式也可以是可采用的構成鐵路無線通信接入網的方式。
集群通信系統是通信技術、微處理機技術、程控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已成為功能強大的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它集交換、控制、通信于一體,分配給系統內部用戶一組信道自動最優地動態,通過無線撥號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統資源和頻率資源及各種可利用的資源,最終目的是提高服務質量。它不僅適合于調度指揮以及應急、搶險等場合,并能較好地解決了通信頻率合理分配的 問題 ,因為它具有組呼、群呼、強插、強拆等功能,因此成為為現行鐵路移動通信方式的首選方式,但是這一系統除優點之外也具有一定的缺點,主要包括頻率分配采用動態形式,沒有考慮到與周圍公用網的有效融合問題,沒有先進的路由合理選擇功能,在建立通路和自動過網過程中存在信息丟失現象,保密性不強,容易受干擾等,這些缺點雖然不會太多影響話音通信,但是會對列車與調度指揮中心之間的實時雙向數據通信造成較大的誤碼,因而并不適合于要求較高數據通信誤碼率的場合。
3. 鐵路無線接入網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進展,高速列車通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不僅要求鐵路通信網具有更強的保障鐵路安全運營的通信功能,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現狀,而且要把握鐵道部的全程全網的優勢,全力發展電信增值服務及經營與中國電信業務范圍一樣的電信業務。這就要求應用更加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對鐵路通信網進行改造,建立新的通信系統。
從無線接人部分來看,需要做出更好更快的移動通信系統。預測認為在通信系統壽命期內,運輸會出現明顯的增加,考慮到未來鐵路發展對通信的需求,作為用戶聯絡手段的通信系統,在規劃其指標構成時,必須計算一定的彈性需求。此外還要考慮通信系統的容量擴充性問題,選擇便于擴容的通信方式。從系統高可靠性的要求出發,還必須與別的系統(如微波/租用線路等)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此提供必要的備份。
結束語:中國鐵路引入現代無線接入網技術還剛剛不久,還需要一段時間對其了解、分析和實驗。鐵路無線接入網建設,應加強對無線接入網施工技術和組網方式的研究,緊密結合中國鐵路的特點和具體情況規劃和建設鐵路無線接入網,為鐵路通信現代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壽國礎,光線入網技術及其應用[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8.
【2】 張占慶.通信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通信技術,1994(3):32-35.
看了“無線接入網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接入網技術論文
3.無線接入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