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無線傳感器技術論文
無線傳感器是由大量的高密度部署的傳感器節點所組成的一個網絡化應用系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2017無線傳感器技術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2017無線傳感器技術論文篇一
無線傳感器網絡故障檢測研究
摘要:針對無線傳感器網絡資源受限的特點,研究了故障管理的相關內容,主要對故障檢測的幾種常見方法進行比較說明,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無線傳感器;資源受限;故障管理;故障檢測。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大量低成本且具有傳感、數據處理和無線通信能力的傳感器節點通過自組織方式形成的網絡[1]。它獨立于基站或移動路由器等基礎通信設施,通過特定的分布式協議自組織起來形成網絡。它能夠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網絡分布區域內的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使需要這些信息的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環境條件下(尤其是僅適合無線通信條件下)獲取大量詳實而可靠的信息。因此,這種網絡系統可以被廣泛地應用于國防軍事、國家安全、環境監測、交通管理、醫療衛生、制造業、反恐抗災等領域。
隨著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常常被部署在極端環境來收集外部環境的數據。由于傳感器節點的電源、存儲和計算能力有限,并且應用環境惡劣,使得傳感器節點比傳統網絡的節點更易于失效。在這些情況下維持高質量的服務,并盡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是很有挑戰性的,有效的故障管理對于達成這些目標是有極大幫助的。因此,對無線傳感器網絡故障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無線傳感器網絡故障管理。
當網絡或系統出現故障時,網絡故障管理便成為管理員首要用到的工具。因此,故障管理事實上是整個網絡管理的重中之重。
但遺憾的是,由于網絡故障涉及到不同廠商,不同類型設備,涉及復雜的網絡拓撲結構,涉及不同組織對故障類型的不同定位規則。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希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網絡運營暢通,信息傳輸不受任何網絡故障干擾。而從網絡運行和管理者角度來說,他們希望在網絡運營過程中,即使發生故障,也能很快地得到故障發生的原因。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使得對無線傳感器網絡故障管理的研究在近年來發展比較緩慢。下面參照傳統網絡的故障管理,將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故障管理分為三個階段:故障檢測、故障診斷和故障恢復[2]來分別說明。
1) 故障檢測。
為了確定故障的存在,需要收集與網絡狀態相關的數據。一般來說,網絡發生故障后,網絡設備將處于不正常的狀態。通過獲取設備的狀態信息,就可以及時發現網絡中出現的故障。收集網絡狀態信息有兩種方法:設備向管理系統報告關鍵的網絡事件;由網絡管理系統定期地查詢網絡設備的狀態,即主動輪詢。
一般情況下,網絡管理系統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當對網絡組成部件狀態進行檢測后,不嚴重的簡單故障通常被記錄在錯誤日志中,并不作特別處理。而嚴重一些的故障則需要通過網絡管理器,即所謂的“告警”。
網絡設備一般都具有感知異常情況的能力,當設備發現自身或網絡中的嚴重不正常現象時,它采用告警的方式報告給網管中心,因此,故障檢測一般由網絡中的設備完成。
2)故障診斷。
故障會在網絡中傳播,論文格式所有感知到故障的網絡對象(包括物理對象和邏輯對象)都會發生告警,在一個大型網絡中,一個故障可能會引起大量的告警。故障診斷就是對網絡設備發出的告警進行相關處理,從一大堆的告警中找到故障發生的真正原因,并找出故障節點。在網絡故障診斷中,一個理想的告警應該包含有關故障的五W 信息(Who、What、Where、When 和why)。由于網絡設備對于自身以外的網絡情況只了解非常有限的知識,所以網絡設備產生的大部分網絡告警只回答了who、what 和when 三個問題,而故障診斷要進行where 和why 的推理。另外,告警噪聲的存在進一步增加了故障診斷的難度,這些告警噪聲包含:告警丟失、延遲、重復和虛假告警等。
3) 故障恢復。
故障恢復的主要目的是根據識別的故障原因,自動或手動地對網絡進行控制操作,恢復網絡的正常運行。
2 無線傳感器網絡故障檢測常見方法按照故障檢測的執行主體所處位置的不同,可以將無線傳感器網絡故障檢測方法分為集中式方法和分布式方法[3]。
2.1 集中式方法。
集中式方法[3]是無線傳感器網絡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說是物理上或邏輯上處于中心位置的節點,負責對網絡進行監控,追蹤失敗節點或可疑節點。由于中心節點要負責的事務較多,通常都讓該節點不受能量的限制,能夠執行大范圍的故障管理事務。集中式方法的結構如圖1 所示,主要采用周期輪詢的方式來對節點進行管理:中心節點通常采用周期性主動探測的方式發布一些探測包,來獲取節點的狀態信息,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從而確定節點是否失效。
采用集中式網絡管理,所有的網絡設備都由一個管理者進行管理。當信息流量不大的時候,集中式網絡管理簡單且有效,在失效節點定位方面具有高效和準確的優點,所以它非常適用十小型的局域網絡。在集中式網絡管理結構下,管理者作為“客戶”要完成復雜的網絡管理任務,同時還必須與多個作為“服務器”的代理交換信息。這種結構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主要表現為:
1) 所有的分析和計算任務都集中在中心節點站, 造成網絡管理的瓶頸,中心節點負載過重。由于其余節點的信息收集后都是發往中心節點,因此中心節點很可能變成一個專門用于數據傳輸的節點以滿足故障檢測和管理的需要。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中心節點所在的區域會有大量的流量往來,導致該區域的節點能量消耗急劇增加,越是靠近中心節點的越是這樣。
2) 中心節點站一旦失效,整個網管系統就崩潰了,這樣導致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偏低。
3) 集中式結構導致大量的原始數據在網絡上傳輸,帶來了大量額外的通信量,占用大量的通信帶寬,并導致網管系統工作效率降低。
4) 用于監測網絡并收集數據的代理是預先定義好且功能固定的,一旦要擴展新的功能時十分不便,這樣會造成系統的可擴展性較差。
5) 遠端節點與管理中心之間的距離較遠,且傳感器網絡中采用多跳通信,因此這兩者之間的信息交互時延過長。
2.2 分布式方法分布式方法支持局部決策的概念,能夠平滑地將故障管理分散到網絡中去。
目標是讓節點在與中心節點通信前,能夠給出一定層次的決策。在這種思想下,傳感器節點(下轉第16頁)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2017無線傳感器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