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范文(2)
有關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范文
有關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范文篇二
《芻議素質和素質教育》
[摘要] 新世紀的到來迎來了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競爭的優勢在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當前的素質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是一次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的深刻變革,是一次育人模式的深刻變革。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關鍵詞] 素質 素質教育 推進
素質教育問題,是當今我國社會和教育界的熱點問題之一,在教育學術界近年來頗有爭議。有人認為“素質的概念早就有了,而素質教育則國外沒人提。國內的辭典也罕見。”有人認為:“提素質教育就是不科學。素質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某些特點。既然是先天形成的,就談不上教育問題。”有人則說:“現在提的素質教育就是全面發展教育,沒有什么新意。”還有人認為:“現在有些人把素質教育搞得很神秘、很玄,其實很簡單,凡教育都可說是素質教育。”確實,對于素質教育,至今仍有不少人感到惶惑不解。要搞清素質教育的問題,我認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質?
一、素質的涵義
1.狹義的素質
即生理學、心理學上所指的。生理學上的素質是指人得機體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和相應的體能方面的特性;心理學上的素質,則指人得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神經系統、腦、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結構形態和生理特點。它是人得心理活動發展的自然前提,離開了這個物質基礎就談不上心理得發展。
2.廣義的素質
即國民或某種專門人才的基本品質。
二、素質教育的涵義
1.素質教育的概念
在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依據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培養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身心一切潛能的最充分發揮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等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的教育。
2.素質教育的特征
(1)根本性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和身心一切潛能的最充分發揮為根本任務,從而逐步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遠大目標。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特有活動,其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對人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培養提高和發展人的素質,不斷開發人的潛能,發展完善人的基本品質,使教育在滿足社會對各級各類人才素質需求的同時,也滿足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因此,素質教育必須牢牢把握住這個根本性。
(2)全面性(即整體性)
素質教育著眼于人的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和發展,而不是單就其一方面或片面的提高發展;在教育對象上它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只重視少數幾個尖子生或“精英”;在教育內容上力求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促進、和諧發展,就這些方面來看,素質教育又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具體化和進一步發展。
(3)基礎性
素質教育著重于給學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學知識、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質打好基礎,為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作好準備,為逐步提高國民素質打好基礎。因此,該項任務從教育的層次上,通常是落實到基礎教育的。
(4)主體性
素質教育是有充分弘揚人的主體的特征。它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開發自己的潛能,從而提高自身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等主體品質。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素質教育自始至終都必須把教育的起點和終點落實到學生主體身上,才能取得良好的實效。
三、素質教育產生的背景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取得了持續高速發展,尤其是科技第一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導致一系列高新技術革命,如信息革命、新材料革命、生物技術革命,并深刻地改變了物質和精神生產。不僅使許多生產工藝急速變革,而且促使產業結構、行業分工的重新調整,同時又引發了社會勞動力的大范圍流動。此外,我國實現宏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的要求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它呼喚著我國教育的加速改革,并要求教育界最大限度地拓寬視野,擴充新觀念,建立起一個能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和21世紀時代發展需要的新的素質教育的嶄新體系。
建國以來,我國教育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總體上還比較落后。如教育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教育投入不足,教師待遇偏低,辦學條件較差,教學內容和方法等不同程度地脫離實際,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落后。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痼疾久治不愈,其根源就是“應試教育”的陳腐教育思想在作祟。因此,一方面必須徹底批判“應試教育”,清除這一嚴重障礙;另一方面又急需提倡素質教育,以科學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來指導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改革。當然,我們現在提倡從“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上來”,并不是說我們原先的整個中小學教育都是應試教育,都搞錯了,或需要徹底改造,甚至連必要的條件也不要了。事實上,單純的“應試教育”是不存在的,也不能把現行的學校教育籠統地稱之為“應試教育”。我們只是把現行中小學中,僅僅以應試要求、為選拔的需要、以訓練培養少數幾個“尖子生”為目的的選拔式教育的這種不正確教育思想和行為概括為“應試教育”。
為了徹底拋棄“應試教育”的陳腐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影響,我們必須分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在教育目的上,素質教育是為了發展人的素質和潛能,培養提高和優化全體學生的素質,從而使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提高民族素質服務;而“應試教育”只是為適應高一級學校的選拔需要和以應試訓練為目的的教育。在教育對象上,前者主張面向全體學生,并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后者則主張面向少數幾個“尖子生”、“英才”,而忽視多數學生的淘汰式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前者主張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揮,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學知識、身體心理和勞動技術等多方面素質都得到發展,并依此全面檢驗學生的質量;后者則圍繞應試要求,考什么學什么,不考的就不學或少學,并以分數量人、以升學率論質量;在教育方法上,前者根據學生的差異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潛能和特長,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后者同按劃一的模式,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或以分數為唯一的尺度,使教學方法僵化。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目標。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只有深入搞好教學研究,抓住教育這個主渠道,才能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才能適應21世紀的需要。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榮華.中國青年研究,2007.12.
[2]孫玉文.素質教育論壇,2007.1.
看過“有關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范文”的人還看了:
1.關于素質教育論文
5.素質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