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情感教育探討論文(2)
幼兒園情感教育探討論文
幼兒園情感教育探討論文篇二
《淺談情感教育與幼兒園數學的關系》
【摘要】數學學習情感是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體驗, 長期以來,有很多孩子害怕學習數學,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我認為原因之一是教師忽略了數學活動中對他們進行的情感教育。教師通過情感培養, 運用游戲激發、情境創設等手段,能夠培養幼兒數學學習情感,樹立幼兒學習的信心,使幼兒能夠較好地建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自覺地形成數學應用意識,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
【關鍵詞】游戲情感投入情景創設培養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020-02
情感是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滿意或不滿意、喜歡或厭惡、愉快或愁苦的內心體驗。它是在實踐、認識過程中產生的,又反作用于人對事物的認識。俗話說:"知之深則愛之切",它表明了情感作用與認識事物的深刻含義。情緒心理學研究證明:情感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悅的情感往往使他們愿意學習,不愉悅的情感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情感和認知是密切聯系的。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長期以來,很多孩子害怕學習數學,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我認為原因之一是教師忽略了數學活動中對他們進行的情感教育。幼兒園數學活動大多注重對幼兒的智力發展,很多教師卻忽視數學活動中情感教育的教育價值。幼兒園數學學習的情感培養有著一定的必要性。
情感是幼兒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是人類精神生命中的主體力量,它是主體以自身的精神需要和人生價值體現為主要對象的一種自我感受、內心體驗、情感評價、移情共鳴和反應選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情感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當他受到情感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也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情感激勵后的發揮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4倍。數學蘊含著美,人們對數學了解得越多,越能體驗到數學的美,從而產生喜愛數學的情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
以往我們重視幼兒早期開發,認為開發的本質是早期的腦力開發,并將之引伸為早期認知開發,在"認知即智力,智力即思維,思維就是數學,數學就是計算"的狹隘邏輯下,早期開發被狹窄到早期計算訓練,注重教育的即時效應。在這種思路下,就出現了促進幼兒超前發展的教育模式,以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和嚴肅的技能訓練,使幼兒三四歲口頭數數100甚至100以上,五六歲就背乘法口訣,會做100以內加減題,為此還沾沾自喜??墒钦{查表明:有40%左右的小學一年級兒童不喜歡計算,幼兒園階段花大量時間訓練的技能,在小學一年級其優勢顯示不明顯,可見過于超前訓練意義不大,再加上訓練急于求成,所運用的強制性方法一方面壓抑了孩子的興趣,造成了孩子學習數學的緊張焦慮心情,久而久之對孩子個性健康造成傷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被動,甚至厭惡數學,這種消極的情緒一旦形成,孩子也就失去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因此,我們想通過數學這一知識載體,使幼兒在思維、創新、獨立性、專注性、自制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發展的愿望就難以實現。這種以犧牲孩子情感等方面發展為代價去發展孩子認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為此,教育者必須改變急功近利的做法,把情感和態度作為幼兒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為其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情感態度是伴隨著學習過程中而產生的體驗,原則上講,情感態度不是"教"出來的,它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因此,教師在幼兒園數學學習中應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幼兒興趣,挖掘幼兒數學學習中滲透的情感教育:
一、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愉悅的情感
游戲是兒童只由自主的活動,它是根據幼兒好動的天性,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感興趣的游戲中,使他們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消除學習時的枯燥乏味之感。許多孩子開始并不喜歡數學,但在跑來跑去的數樹、數花、數汽車等游戲中獲得樂趣,從而把他們引路數學之門。因此,激發幼兒愉悅的情感尤為重要。又如,在給幼兒做"小兔拔蘿卜"的游戲中學習6以內的數數,教師改變了以往出示卡片幼兒讓學說的習慣教法,充分利用空間,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巧妙的常設情景,讓幼兒在形象的情景中游戲,在與環境的交互中掌握知識,小白兔不再是老師黑板上的小卡片,而是小朋友自己,他們聽著音樂,蹦蹦跳跳的在菜地里"拔蘿卜"、"吃蘿卜"、"送蘿卜"幼兒在寬松的條件下體驗和探索,積累感新經驗。情緒愉快自然而然的喜歡上數學活動了。而且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如果失敗了,也不會受到責備。因此,游戲有利于形成兒童的成就感和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從而引發幼兒愉悅的情感。
二、在數學學習中滲透藝術手段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師承對所學材料的內在興趣,鑒于幼兒的無意注意等心理特點,幼兒園數學教學需要一種驅動力,而作為行為驅動系統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興趣,是驅動教學最有效的因素,所以興趣就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幼兒年齡越小,越需要直接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為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抽象性,學起來單調和枯燥,教師可根據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形象直觀的特點,在數學學習中滲透藝術手段,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多給幼兒操作機會,并配上輕松優美的背景音樂,制造愉悅的氛圍;再如在中班復習幾何圖形時,引導幼兒用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畫,并根據圖畫編一個小故事,以表達心中的情緒;在探索數、量、形等過程中,教師用兒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或規律,或者是編一些有節奏的簡單兒歌,指導幼兒用對歌的形式回答問題,既能渲染學習氛圍,又能集中幼兒注意力。
三、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使孩子樂于學習,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當孩子對學習材料有了興趣時,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創設情境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種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我表現的實踐機會和舞臺,促使孩子主動去學習探究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我看到一個老師在教大班《我的數學》活動23《數:購物高手》時,她讓幼兒合作學習,親自動身到班里已經創設好的商店游戲區域進行購物實踐:小豬有20元,它可以買哪些玩具?買幾個呢?而且在"購物"的同時,讓幼兒動口說一說、議一議"你打算怎樣買?""你為什么要這樣買?""買東西的時候你會說什么?"讓幼兒發表自己的學習見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幼兒參與的情緒高,從被動地接受,到動手主動購物,并在購物的同時運用禮貌用語、數的預算、運算,在愉快的氣氛中去獲取知識。數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滲透情感教育,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因材施教注意到幼兒的個性
應讓每個幼兒都有積極探索和發現的機會,對有困難的幼兒可以多給予啟發,但不要暗示答案,更應表揚那些雖未得到正確答案,但積極進行探索的幼兒,因為正處在挫折中的他們更需要得到鼓勵。只有樣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教師要懂得表揚的藝術
表揚、鼓勵要點到關鍵處,使所教學的內容起到引導幼兒更積極探索的作用。由于能力和知識經驗水平的限制,幼兒由探索到發現,到形成的相應認知結構,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要善于等待,要有足夠的耐心。
(三)教師要結合正面教育和幼兒的興趣
教師的正面教育和幼兒的興趣兩者不可缺一,不能強調一個的作用,而忽視另一個。教師提出問題后,要鼓勵每個幼兒獨立思考,探索問題的答案,讓每個幼兒做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不管是游戲法、表揚法還是榜樣法,其目的都是在于激發幼兒愉悅的情感使之更好地學習數學。
總之,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重視情感,關注情感,讓每個幼兒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這將使其終身受益。幼兒期是情感培養的關鍵時期,情感教育是對幼兒實施各方面教育的基礎,因此,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情感的教育更不容忽視,只要抓住幼兒年齡發展階段的特點,運用正確的合適的幼兒學數學的方法,幼兒數學認知過程中情感教育的培養是會卓有成效的。
參考文獻:
[1]朱小蔓.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J].江蘇教育出版社
[2] 錢穆.國史大綱[M]
[3] 布魯納.教育過程[M]
看過“幼兒園情感教育探討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