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數學繼續教育論文(2)
小學教師數學繼續教育論文篇二
《東莞市數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
摘要:東莞市地處經濟較發達的珠三角,中小學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問題受到了普遍關注:一方面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日益重視,另一方面是東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及中小學數學教師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愿望。本文研究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問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探討應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繼續教育;數學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1-0031-02
黨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數學教師作為學習型社會的踐行者和示范者,其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東莞市因為處于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業基地,因此加強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數學教師的整體水平,已成為東莞市教師教育的關鍵。本文研究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問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探討應采取的措施。
一、東莞市數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
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有函授學習、骨干教師培訓、短訓等方式,但函授學習是其主要的形式,它具有業余性、分散性和成人性等特點。
(一)業余性
數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是業余學習,他(她)們的主要任務是中小學數學教學,因此,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方法應該是中小學數學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中小學數學教學一線最需要的方法和觀點,否則學習者便沒有學習興趣。
(二)分散性
學習者來至不同地方,知識結構相差很大,工作性質、任務差異明顯,有的教師假期也沒有閑著,因此,繼續教育學習時學員都不是來得很整齊,時間往往又相當緊張,因此培訓工作凸顯一個字“散”。
(三)成人性
學習者往往都是成家立業的人,對現行中學小學數學教材比較熟悉,同時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對繼續教育培訓的師資要求很高,因為這些學員或多或少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有戀家的情緒,也有戀校和戀學生的情結。
二、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我國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出臺后,2000年3月,教育部又印發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及其實施意見,并且撥出專款來實施跨世紀園丁工程。目前,中共中央已決定大力加強農村教育的投入,對貧困學生實行免費教育制度等,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東莞市中小學教育的發展。但處于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也不盡如人意。
(一)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對東莞市5所院校的300名數學函授學員作了問卷調查,發出問卷表300張,收回200張,結果顯示有如下問題:
1.自愿學習的占32%。這里面出于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渴求的占10%,為保住職業不至于下崗的占12%,擬評職稱的占10%。
2.專業對口的占44%。由于數學在中小學是主科,一些教其他學科的教師也來參加數學函授,目的是為學習后便于轉崗,以便得到重視。
3.超前生占24%。一些師范沒畢業先來學數學專科函授,一些專科沒畢業的也讀本科函授,一些未過成人高考的也同時在讀數學函授,這種先上車后買票的做法無疑給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他們的目的是節省時間,搶占有利崗位。
4.參加面授學習的占54%。一些學員要么不參加面授學習,要么中途逃課,只有課程考試才到位。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5.踏實認真自學的占26%。數學函授時間很短,往往在四天左右學完一門課程,要想理解其中的精髓必須花很多時間自學才能達到培訓的要求,但是高達74%的學員根本上沒有自學這個環節。
(二)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不能令人滿意的原因分析
1.數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學員數學素質差異較大。東莞市中小學教師多數是從外地引進的,到東莞之后進修學習的機會不是很多,數學教師往往是一個教師一個崗位,長此以往,一些教師出現知識退化,教學方法老化等問題,在這樣的師資隊伍中教師的知識、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沒有數學基礎的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參加數學函授,導致函授學習走過場,一些函授學員認為,我來培訓是交了錢的,你就得讓我過關,加之各校之間競爭生源,所以就只好降低培訓的要求了。
2.數學教師繼續教育所學課程、培訓的內容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嚴重脫節。由于各個院校和培訓單位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課程結構不合理,培訓的內容與中小學數學教學不匹配甚至嚴重脫節;教學內容陳舊,方法單一;中小學數學教學有課程標準而師范專業的數學教學并沒有預知匹配的標準;教學時間沒有得到充分保證。因此繼續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改善東莞市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措施
國家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政策規定是合情合理的,大部分中小學教師也意識到自己具有這種歷史使命,也就是說繼續教育的良好外部動力機制已經形成。如何激發廣大中小學教師自身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實施繼續教育的學校和單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過各種媒體,宣傳、鼓動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要使教師認識到對于今天的學生,培養明天的人才,應用原有的知識是不現實的;從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責任、自身素質等方面來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自覺性、責任心和時代的緊迫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在各種媒體上宣傳,讓中小學數學教師了解學有所用,學有所獲。
(二)改革數學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今天,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已全面施行,而作為21世紀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在繼續教育的學習中,仍學昨天的內容、方法和思想,能有學習熱情嗎?因此改革教學內容和形式勢在必行,具體可如下進行:
1.在繼續教育培訓中要滲透近現代數學的思想、觀點和方法,用以激勵學員的思維、活躍其思想、開闊其視野,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增強他們用近現代數學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和能力。加強高等數學對中學數學的指導,可以回答中小學數學不能解釋清楚的問題;也可以利用高等數學的某些公式、定理和法則解決中小學數學中的數學問題;還可以對高等數學中的結果采用特殊化、極端化等手法編擬初等數學問題,從而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師編擬數學命題困難的問題。[1]
2.在繼續教育培訓中要引進現代教學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越性。在人類處于信息社會的今天,計算機正在得到普及,作為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效地利用現代技術,利用數學軟件制作數學課件等,在教學中作演示,以提高學員學習數學的熱情。
3.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模塊課程,一些數學教師從沒有接觸過,要他們完成教學任務存在困難,因此,在繼續教育培訓中要針對這種現象設置相應課程。我們認為:第一,設置數學教育學課程。數學教育學不同于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它的內容應該包含:①數學教學的方法論基礎:數學的特點,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數學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方法。②數學文化:重點介紹數學的歷史、應用和發展趨勢,數學對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數學的社會需求及數學的美學價值。第二,設置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數學研究課程。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數學研究課程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別與傳統的中學數學研究課程。基本目標是在現代數學觀點之下,溝通中學數學與高等數學的聯系。第三,設置中學數學典型課例分析。結合多媒體技術,對中學數學典型課例進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處理教材的能力,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手段滲透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第四,設置中學數學選修課程系列講座。中學數學選修課程系列講座的內容應覆蓋中學數學選修課的內容,包括現代數學的各分支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現代數學產生的歷史背景、部分中學數學的拓廣與深化等方面。
4.要介紹教育科研的方法和相關案例。針對東莞市多數數學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教育教學理論尤其是現代教學理論不夠熟悉的實際,引導、鼓勵學員將數學教學與科研、教研結合起來,盡量發揮這些教師的優勢,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到他們存在知識老化、不善于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的問題,存在想法很多卻總結不出來這樣的眼高手低的情況,引導數學函授學員將短期的函授學習和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激發他們自覺參加數學函授學習的內在積極性。
(三)對中小學數學教師采用自己報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劃和各專業的需求進行協調與審批,分期分批地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既可以發揮人才優勢,也可以發揮地域優勢,還可以節省資金;要嚴格招生、考試和規范管理,加強監督,引入獎懲機制。對于那些在參加繼續教育學習中表現突出的學員,尤其是那些能學以致用的學員應給予適當獎勵,對那些混日子的要給予適當的懲罰。
(四)從事數學繼續教育工作的教師,也要率先接受繼續教育,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要具有現代數學教育的觀念,掌握現代數學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掌握本專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尤其要具有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樂于奉獻的高貴品質;要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深入中小學,了解中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和改革的動向。
參考文獻:
[1]楊志宏,李銳清,牟康.三峽庫區稅源優化與產業發展問題探討[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6,(2).
[2]鐘啟權.素質教育與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研究,1999,(50):47.
[3]李大健.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對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4).
小學教師數學繼續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