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等特殊教育的相關論文(2)
論高等特殊教育的相關論文
論高等特殊教育的相關論文篇二
《論中國高等特殊教育》
摘要:世界各國的政體、國情不同,教育制度也存在很大差異,但特殊教育卻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是因為特殊教育的發展情況是衡量一個國家與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國民素質的重要因素,更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以人為本 復合型人才 全納教育
一、中國高等特殊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高等特殊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1987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吉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創立了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開創了我國高等特殊教育的先河。相繼成立的還有天津理工學院聾人工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華南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等。目前,我國高等特殊教育主要的招生對象是聽障學生、視障學生、肢體殘疾學生,開設的專業主要有國畫專業、油畫專業、設計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音樂表演專業、音樂學專業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了高等特殊教育的基本模式,具備了一支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培養了大量特殊教育領域的優秀人才。其中,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針灸推拿學專業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特殊教育研究所被評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聾人美術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立了“國家視障高等教育資源中心”和“國際聾人遠程教育網絡系統”。同時,也應看到我國高等特殊教育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對高等特殊教育的認識不足。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辦高等特殊教育僅僅依靠教育部門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讓政府、社會、學校、家庭、企業及知名人士等形成一種合力。其次,高等特殊教育辦學條件還需改善。高等特殊教育較普通高等教育投資成本高,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高等特殊教育與西方高等特殊教育的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距。又如特殊群體是少數群體,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又很少有企業研發特殊教育的實驗設備。即使政府出資從國外采購了部分特殊教育的實驗設備,如盲文刻字機、點顯器、凸圖機等設備,但憑一次的政府采購,沒有售后,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最后,從事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師收入不高,缺少進修學習的機會。從事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師付出的辛苦比普通教師要多,但在收入上并沒有體現出相應的報酬。
二、加強高等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第一,不斷加強高等特殊教育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特殊學生更是需要教師的特殊關愛,作為一名人民的高等特殊教育教師要衷心地熱愛國家、熱愛教育事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特殊教育工作中。
第二,不斷提高高等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質。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的全面發展。以往的灌輸式教育和照本宣科已被時代所淘汰。教學過程是一個互動過程,高等特殊教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與時俱進,鉆研本專業,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此外,高等特殊教育教師需要學習特殊教育學、特殊教育心理學等科目,了解特殊學生,掌握特殊教育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作為美術教師要掌握手語,能與聽障學生正常交流;中醫教師學會使用盲文,達到無障礙教育的目的。
第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高校教師肩負著教學與科研雙從任務,有的個別教師還擔當著行政職務,這些也都關系到教師自身的個人利益。我們應清楚地看到專職教師應以教學為主,不能誤人子弟。在教學評價中不僅要依賴教學督導組的力量,更多地要以來學生和教師群體,將教學過程評價與教學結果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真實、客觀、全面。
第四,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與流動機制。如果把學校視為一個系統,那么學校這個系統應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在學校內部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開展教師技能大賽,作為量化教師的一個標準,鼓勵教師的進修學習及與各高校間的合作交流。如本校教師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要求,根據需要,可適當地引進人才或高薪聘請人才。
三、全納教育是未來高等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
特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特殊學生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并為社會盡特殊群體的一份力量。但以往的高等特殊教育經驗告訴人們,硬件再硬,軟件再好,特殊學生走出學校,還是不能完全適應主流社會,有的甚至逃避。全納教育又稱融合式教育,是一種沒有差別、沒有歧視的教育,是在特殊教育的基礎上,在一定的范圍內,讓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我國的全納教育起步較晚,還處于探索階段。2004年,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在香港盲人輔導會的資助下,成立了中國內地的第一個國家級高等視障資源中心,正式啟動了全納教育。根據我國的國情,全納教育應首先分別建立視障資源中心和聽障資源中心,為特殊學生提供無障礙學習的平臺。其次,從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合作辦學的模式,開設適合特殊學生學習的專業。最后,在全納教育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管理機制,使全納教育有效地運作起來。
參考文獻:
[1]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特殊教育.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2005.1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楊兆山 姚俊.教育學原理.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陳理宣.教育學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論高等特殊教育的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4.特殊教育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