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文
淺談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文
網絡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論文篇一
《淺析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摘要】本文初步闡釋了在新的科技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在不斷普及的過程中,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這種影響具體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
【關鍵詞】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積極作用;消極影響
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也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乘勢而上,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權。
一、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是互聯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的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有利于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
互聯網圖文并茂的形式更為大學生所接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這一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傳播的途徑,融影視作品、歷史資料、先進人物事跡于互聯網,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得以內化而具有持久的影響。
2、有利于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互聯網的虛擬性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發(fā)表言論,可以抱怨、訴苦甚至發(fā)泄。這些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卻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把握學生內心世界的極好平臺。
3、互聯網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新平臺
目前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園網,高??沙浞掷眠@一不同于課堂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利用互聯網的生動性、新穎性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極影響
網絡雖然給高校思政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但難免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
1、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疏遠
對于師生關系而言,由于高等學校教育方式正發(fā)生某種根本性的變革,學生對新型學習方式的迷戀和對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反感,將使師生關系日益疏遠;對學生之間關系而言,由于他們將大量時間用在人機對話上,而疏遠了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和淡漠。
2、容易造成大學生理性缺失、道德失衡
在網絡中每個人的角色只有自己知道,對于一些人物、事件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出評判,即使很荒.唐也只是會遭致一些網上的譴責,在現實中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這種言論自由對有豐富思想又急于表達的大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大學生的非理性認識極大地增強。
3、大量的信息污染容易干擾大學生的正常思想
雖然近年來國家已經加大了對網絡色情暴力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網絡安全和健康已明顯改觀,但新的網絡違法犯罪手段仍層出不窮,信息污染與安全隱患防不勝防。西方國家的一些不良分子利用其技術優(yōu)勢向我國大學生灌輸其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觀,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
三、搶占網絡新陣地,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鑒于網絡信息豐富而龐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錯綜復雜,我們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發(fā)展對策,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網絡行為和網絡道德教育,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1、制定網絡行為規(guī)范,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建設有吸引力的思想工作網站。二是提高學生對網絡的認識,進行有效引導與教育。三是教會、引導學生自我調節(jié)。四是本著“主動出擊・把握導向”的原則,認識并尊重當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特征,以“服務學生成才・提升網絡素質”為核心,組織和引導大學生文明、有效地使用網絡資源,養(yǎng)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2、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
網絡環(huán)境既要寬松自由,又要規(guī)范有序,才能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同時把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點,促進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應根據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利用網絡文化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高雅的審美熏陶。
3、建立新型思政隊伍,提高教育者信息素養(yǎng)
在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因為信息素養(yǎng)是網絡時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俗話說:打鐵先得本身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教育別人,首先要先教育好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者、塑造者,應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新形勢下高等學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要著力培養(yǎng)一支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又能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特點、能夠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是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保證。
4、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進入信息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部分大學生熱衷于“身居斗室,神游世界”的網絡生存,較少與社會或他人聯系,疏于處理人際關系,容易導致一定的心理障礙與人格畸變。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積極開展網上咨詢,對癥下藥,做到有的放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避免因網絡帶來心理和生理問題的影響,培養(yǎng)健全人格,使學生健康成長。網絡的交互功能有利于雙向溝通,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種選擇方案,讓他們在選擇中學會思考,既強調了德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導塑造功能。通過教育者的啟發(fā)、指導,使大學生自主地選擇與社會發(fā)展相一致的價值觀念和政治信念。
5、樹立網絡道德教育觀,加強行為監(jiān)控和管理
高校要建立起網絡信息管理的常設機構,制定網絡行為準則,規(guī)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對網上不健康、不文明的內容進行清理。要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學生上網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對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漸”,從而在校園中形成一種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應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加強行為監(jiān)控和管理,引導他們自覺地址網絡垃圾的侵蝕,做遵紀守法的文明網民,自覺維護網絡秩序。
【參考文獻】
[1] 吳遠,郝文清. 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 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2] 王文宏,高維鈁. 網絡文化研究[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