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港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探究論文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創意。特別強調“創造一種文化符號,然后銷售這種文化和文化符號”,并強調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產業”是一種生產行銷模式,兩者的連接點就是“創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為“蘊含人為因素創造的生活文化的創意產業”。文化旅游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豐港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探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豐港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研究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考察等方法調查分析大豐港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緊密聯系江蘇省“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大豐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政策,規劃出未來大豐_有的海洋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挖掘文化和旅游資源,為發展海洋經濟、服務沿海開發提供技術依據。同時,探索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先進模式,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路。
【關鍵詞】海洋旅游產業;發展探究;大豐港
1 研究背景
建設“一帶一路”是以同志為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實施的新一輪擴大開放戰略之舉,中國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于海洋資源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這充分說明了“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已被列入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中,海洋開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江蘇是海洋大省,擁有著1040公里的海岸線。然而江蘇省每年的經濟生產總值中海洋經濟所占有的比例并不高。因此,江蘇應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大豐港地處江蘇省東部沿海,為江蘇沿海三大重點發展港口之一,自然成為了這任務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大豐港在港口建設、海洋生物制藥以及海水養殖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雖然大豐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以及濕地資源,其中國家級的有麋鹿自然保護區和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但是在海洋旅游經濟上卻一直未能取得充分的發展。因此,應該對大豐港海洋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系統整合;合理開發港口周圍資源,優化創新大豐海洋旅游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大豐當地海洋旅游資源優勢,并使其發揚光大,為全省旅游業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筆者通過考察大豐港區的自然環境和現有旅游資源, 從探索發展海洋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出發,以該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背景為優勢,試圖在大豐港發展以灘涂、濕地資源為特色的海洋旅游產業,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旅游產業等方面尋求一些有效的措施,形成海陸聯動旅游發展的新格局。
2 大豐港區旅游開發優勢
2.1 基本情況
大豐港位于江蘇省1040公里海岸線港口空白帶的中心位置,管轄面積占500平方公里,是國家交通部規劃的港口項目和江蘇省跨世紀五大戰略工程,國家一類口岸,距上海港僅有250海里,成為上海港北翼的配套港口。大豐市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江蘇海岸線中部,大豐港屬深水良港,目前已經通航,成為聯接上海港和連云港的中心港,是蘇北和蘇中地區的出海大通道。
大豐港交通運輸比較便捷,與沿海高速、寧靖鹽高速、徐淮鹽高速以及新長鐵路相連。大豐港距鹽城飛機場有45公里,到上海市區僅2小時的路程。現代化的立體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大豐擁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濕地資源,臨近港區就有兩個國家級生態保護區。隨著港區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港區配套的海洋文化旅游將有很大發展空間,現有資源將會得到更大的開發利用。
2.2 自然資源
大豐港海岸是堆積型淤泥質海岸,生物種類豐富多樣,沿海灘涂擁有蘆葦蕩、東沙島等自然風光帶。東沙島處于大豐海岸線外側,距陸地海岸最近距離為12公里,實際上是沙洲,有著漲潮是海,落潮為灘這一奇觀,成為東沙的獨特之處。潮水的漲落是有規律的,正常是半日潮,兩漲兩落,小汛時一漲一落,所以去東沙,必須隨潮往返。
大豐港海岸濕地景觀獨特,品位較高,生態環境在全國具有唯一性,集大海、灘涂、濕地資源珍稀動植物等旅游資源于一體,具有與基巖海岸和砂質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濱風光,是生態環境保護完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濕地。國家級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首個海涂型自然珍禽和濕地保護區,已經被聯合國接納為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港區以豐富的特種動植物以及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為特色;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數量已有2300多頭,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麋鹿飼養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返大自然野生麋鹿放養基地。
2.3 文化資源
大豐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成陸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大豐人文薈萃,元末張士誠在大豐白駒場領導大規模的鹽民起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作者施耐庵的故里也位于大豐白駒。清末明初,由于大豐的海岸線不斷東移,大豐鹽業生產量呈衰落之勢,張謇發起廢灶興墾運動,歷時30年,一舉使大豐從主導鹽業向種植棉花轉變,通過后人繼承發展,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解決溫暖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毛澤東曾說過:說到中國的紡織事業,不能忘記張謇。現代歷史名跡還有新四軍-八路軍會師紀念塔,粟裕指揮部,大豐.上海知青紀念館等眾多的文化資源。
3 大豐港海洋旅游業進一步開發的瓶頸
大豐港的交通雖然的了長足的發展,但直通周邊大城市的高鐵還未建設。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游發展。另一方面港區常住人口數量相對不足,配套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大豐港海洋旅游業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旅游產品設計理念有待提升。目前,大豐的旅游資源開發雖有一定的發展,現有的旅游產品難以突出大豐港旅游資源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對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挖掘程度較低,缺少高品位、大規模、有鮮明特色的綜合性旅游產品,如品位極高的濕地景觀優勢以及丹頂鶴、麋鹿等生物資源的開發缺乏特色和內涵。由于對資源特色的開發程度不夠,與其它著名旅游區相比,競爭力顯得不強。
4 大豐港進一步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幾點構想
4.1 充分做好調研,指定合理的開發計劃
灘涂、濕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最高的生態系統;濕地在抵御、調節洪水、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喻為“地球之腎”;濕地是野生動植物,尤其是鳥類最好的棲息地和生長地。國內外一些濕地旅游業盲目開發的教訓警示我們,由于事先沒有對其開發可行性進行有效的論證就盲目開發各種旅游項目,結果導致對環境和生態嚴重污染,從而使旅游價值明顯降低。
大豐港區目前的工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遭到了破壞。時至今日,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已超過往常,旅游愛好者更崇尚回歸大自然,享受原生態。以灘涂、濕地旅游為代表的原生態旅游項目將會受到旅游愛好者的親睞。因此,在大豐海洋旅游規劃和發展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修建污染大的旅游項目,以生態效益和長遠效益為出發點進行規劃和設計。例如:觀賞濕地野生動植物,尤其野禽是大豐灘涂濕地旅游的重要內容。另外,由于灘涂、濕地擁有優良的空氣和飲用水資源,可在區域內修建低密度的度假村,這樣既能保證灘涂、濕地的生態系統不會人為破壞,亦可以保障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雙贏的效果。
4.2 拓展海洋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旅游項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旅游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首選。大豐港位于綜合實力最強、最具開發活力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連接上海港和連云港中心港,地理位置十分獨特。港區處在海洋性暖濕季風氣候帶,常年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大豐灘涂是江蘇省灘涂面積最大,野生動植物繁多,濕地景觀最具特色的地段,近百種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和近千種動植物棲息和生長在這片灘涂上。
港區內有國家級麋鹿保護區,中國最大最古老的鹽場,珍禽園,大豐海洋科技館,大豐海洋植物館,海賊王主題公園正在建設當中。然而,大豐港內的這些關于海洋文化的旅游景點還都在建設之中,且規模都不是太大,與國內大城市的一些海洋旅游開發還有很大的差距,且周邊的一些配套設施都還未能跟上。因此必須借助地方的歷史及文化背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點和項目,成為了大豐港旅游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4.3 整合周邊旅游資源,構筑綜合旅游網絡
大豐港是新建的港口,僅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將旅游業做大、做強。現代旅游業由于交通的發展,跨城市、跨省乃至跨國的旅游項目已成為正常之事。因此,單靠港區內的一些海洋相關的景點已不能完全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必須整合周邊的旅游資源,形成一個特色鮮明的旅游網絡,在旅行社推出一系列中、短距離的旅游線路,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大豐休閑、觀光。
4.4 完善建設基礎設施,積攢人口發展旅游
社區參與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的重點是讓社區居民成為海洋文化旅游建設的利益共同體,讓社區從關心海洋文化旅游建設到直接參與海洋文化旅游建設。在調研過程中,筆者注意到,景區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其周邊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普通的居民區很少,旅館飯店也很少,這也側面體現港區人口不足,從事旅游的人口也肯定少,商業化程度也低。眾所周知,旅游業的興旺發展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并且旅游業的發展程度也可以從基礎設施這個側面表現出來,這個景區附近有幾家星級酒店,幾條快捷方便的交通線路,幾家商店飯店等等,都是地方旅游產業實力的衡量標準。因而積極建設景區周圍的基礎設施是發展大豐旅游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總之,基礎設施,人口人氣對于旅游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合理地發展港區港城仍是一大課題。
4.5 加強特色宣傳力度
一個地區的景點再美,如果不加強宣傳推介,關起門來搞發展,就會“養在深閨人未識”,從而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提到巴黎,人們就想到“艾菲爾鐵塔”;說起中國長城,誰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大豐港雖然位于濕地之都,麋鹿故鄉,然而品牌效應還能真正形成,所以可以在一起主流媒體上開設專欄專版,向公眾推介大豐的旅游產品與旅游線路。同時采用市場運作的方式,比如,舉辦具有地方特式的主題活動,邀請名人來大豐采風觀光,使其影響力波及全省甚至全國,讓更多的人關注大豐的旅游發展。
5 結語
隨著全球陸域經濟進入資源制約發展的瓶頸期,國際競爭正在從陸地向海洋延伸。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的當今時代,“海洋強國” 戰略的加快實施,為江蘇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國內合作與競爭,進一步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和空間提供了良好條件。海洋旅游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途徑,也是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大豐港區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應實施旅游新港戰略,加快發展沿海藍色旅游,打造景點景區,形成富有吸引力的藍色旅游線路,以滿足海洋經濟時代的旅游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