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業務管理論文
港口業務管理論文
港口的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客觀上要求企業不斷拓展新業務,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港口業務管理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港口業務管理論文篇一
拓展我國港口理貨新業務
【摘 要】 為更好地服務于客戶、提高我國港口理貨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通過調查分析港口理貨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結合當前港口理貨行業實際與業務特點,探討港口理貨企業新業務拓展的必要性,認為理貨企業應開展諸如信息咨詢、內陸理貨、集裝箱分流理貨、理化檢測、倉單質押理貨、國際海運貨物供應鏈監管與保安、新船出口理貨、集裝箱驗箱、國際貨運代理等新業務,并采取如下措施拓展新業務:掌握客戶需求信息、加強理貨人員隊伍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各方合作等。
【關鍵詞】 港口;理貨;物流;供應鏈
1 我國港口理貨拓展新業務的必要性
(1)港口理貨適度競爭的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客觀上要求企業不斷拓展新業務,以提高市場競爭力。2003年,中聯理貨有限公司的成立打破了原外輪理貨獨家經營的局面。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放開,還有可能形成多家競爭的局面。由于傳統的理貨服務主要是理清數字、分清殘損、各種單證的制作等,其服務項目的相似性和產品的單一性使理貨企業無法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隨著船公司、代理公司、貨主等單位對理貨機構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理貨企業能針對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開發新的服務產品,以充分發揮其在港口物流鏈中的業務優勢。[1]
(2)全球港口運輸方式的改變使得理貨業務的重點發生轉移。目前,全球港口運輸方式逐步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高貨值、怕污染的貨物采用集裝箱運輸;二是低貨值、耐污染的貨物采用散裝貨運輸(含液體運輸),而以件裝方式運輸的貨物則越來越少。因此,理貨業務在持續發展基礎上,不斷有新的突破,從對件雜貨、散貨和大宗貨等傳統運輸貨物的單一大船理貨,擴展到對新一代集裝箱貨物的理貨,理貨工種也由大船理貨拓展到裝拆箱理貨。
(3)隨著港口由單一注重貨物運輸量、航線班輪密度、港口吞吐量增長理念,向著安全、高效、低碳、速度、結構相統一的科學發展理念的轉變。作為服務于港口的理貨業,應抓住港口政策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物流產業鏈,發展知識密集程度高、利潤貢獻度大、輻射面廣、國際影響力強的高端理貨服務業,以順應對外貿易、國際運輸和物流發展的需要。
2 我國港口理貨企業可拓展的新業務
2.1 理貨信息咨詢服務
理貨企業應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為船代、船公司等客戶提供市場占有量、融艙比例分析等拓展服務功能,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提高理貨服務水平。
目前,國外多家理貨機構都提供與貨物操作相關的信息服務,如日本貨物檢數協會通過全國性網絡向貨主提供圖像數據、電子數據等形式的物流信息,全日本檢數協會也可以應顧客需要提供任何形式的電子數據。在我國,理貨電子信息發送內容和范圍不斷擴展,主要有出口船圖、出口貨物清單、裝船報告、卸船報告、殘損報告、溢卸報告、短卸報告等電子報文。同時,針對航運界出現的多家船公司“互租箱位”模式,理貨公司除了向船方提供基本的裝船綜合清單外,還特意提供“港口箱主SUMMARY”,即在每個卸貨港下,又細分每個“互租箱位”船公司所擁有箱子的詳細信息,從而大大方便了船公司,提高了公司信譽。
2.2 內陸理貨服務
目前,我國理貨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已遍布國內各個港口,其服務范圍多限于沿海港口。隨著集裝箱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的發展,理貨業迎來新的機遇,理貨業務觸角有望伸向內陸或空運理貨市場。
國外的理貨機構注重為貨主提供進出口貨物檢數以外的上門服務,將業務范圍沿物流鏈由港口擴展至內陸甚至海外。比如,理貨機構提供從倉庫到裝船整個運輸過程的連續貨物質量檢測,在內陸港安排集裝箱箱體檢定、拆裝箱理貨等;在“交鑰匙合同”中,理貨機構除在港口負責對工程建設材料進行計數、測量外,還可以派送專員到進口國指導材料的裝卸、清關、內陸運輸及倉儲等工作。
2.3 集裝箱分流理貨業務
集裝箱分流理貨是指從口岸進口的集裝箱經口岸理貨受理拆箱理貨計劃后,委托支線港口的理貨從事本區域的拆箱理貨業務。理貨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在國內形成的沿海、沿江全覆蓋的機構網絡體系,開展集裝箱分流理貨業務,這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口岸理貨的集裝箱拆箱成本,同時也為支線港口的理貨企業帶來新業務,達到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目的。比如,上海外輪理貨公司的業務面已由上海港向華東地區輻射,與12個港口外輪理貨分公司建立了集裝箱分流理貨業務等。
2.4 檢測業務
隨著外貿運輸船舶中的水尺計量等強制性業務從商檢部門手里放開,理貨企業可以作為港口和船方的第三方開展水尺公估、丈量、計算以及液體計量等散裝理貨業務。國際上,理貨機構的檢查業務一般包括進出口農產品品質和成分檢測、船舶亞洲型舞毒蛾(AGM)檢查及農作物殘留農藥和有害物質等的理化分析業務等。
(1)農產品檢測業務。我國《商檢法》第8條指出,“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可以接受對外貿易關系人或者外國檢驗機構的委托,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僅有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簡稱CCIC)及其分公司作為國家商檢機構部門許可的檢驗機構,在依法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檢驗鑒定業務(非法定檢驗業務)。為了與國際上先進的理貨產品保持一致及爭取國內市場份額,理貨企業在取得國家商檢機構許可的情況下,應積極以第三者的身份應對外貿易關系人的申請,為其提供權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進出口農產品質量鑒定證明,作為辦理進出口產品交接、結算、計費、理算、通關、計稅、訴訟和仲裁等的有效憑證。
(2)船舶AGM檢查業務經我國有關部門與北美有關檢疫官方協商,目前在我國,CCIC及其設在各口岸的檢驗機構為船舶AGM檢查的唯一檢驗機構。我國的理貨企業一方面可爭取船舶AGM檢查業務首先在檢驗機構之間形成競爭局面,避免壟斷產生和服務質量下降,另一方面可以深化“一站式”的服務理念,使駛往北美地區的船舶可以在僅委托一家理貨公司的情況下即完成傳統的理貨工作和船舶AGM檢查,流程更簡潔,也省去文件流轉處理等方面的繁瑣程序。 2.5 倉單質押理貨業務
為了更多地參與到物流鏈中開拓業務新領域,理貨企業可以發揮貨物計量、質量測定專長,代表銀行進駐倉儲企業,在質物價值評估、存儲過程中貨物質量檢測、出入庫數量核實等環節發揮作用。通過倉單質押相關業務的開展,理貨企業參與到物流鏈中,在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還可以不斷擴大影響范圍,吸引顧客,通過拓展業務范圍而增強競爭力。比如,福州外輪理貨有限公司與招商銀行湖東支行合作開展黃金質押監管業務。在監管期間,福州外輪理貨公司作為招商銀行湖東支行的代理人監管福州建僑首飾公司出質給銀行的物資以維護銀行權益。此次黃金質押監管業務開拓了福州外輪理貨公司的業務視野和經營范圍,讓理貨公司跳出原先只進行碼頭、堆場、倉庫實施計數驗殘的傳統理貨業務模式,開始向港外委托方提供貨物的品質、規格、數量、重量、包裝、殘損、價值的檢驗鑒定和質押監管服務,為公司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2.6 參與國際海運貨物供應鏈監管和保安工作
中國理貨機構由于自身具備的理貨業務第三方公正性和網絡布局優勢以及零距離、全天候和實時性掌握貨物信息的特點,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服務延伸,可以積極參與國際海運貨物供應鏈保安工作,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供應鏈保安工作中發揮作用。
一方面,目前許多港口正在借助理貨公司的力量落實港口保安要求,將理貨公司提供的出口集裝箱裝箱理貨信息作為重要參考資料,確保集裝箱在港口各環節安全、優質、高效作業。另一方面,通過理貨公司與海關簽訂《關于做好海運進出口貨物、集裝箱監管工作的合作備忘錄》,理貨公司可以陸續進駐集裝箱場站,在集裝箱運輸中將理貨信息沿著物流鏈向上延伸。在貨物裝箱到集裝箱裝船離港過程中,理貨機構作為進出口貨物信息集成者,參與到多個重要環節,起到整合集裝箱供應鏈中相關信息的作用,所掌握的信息對中國海關和中國海事在監管、邊防反偷渡、港口安全作業和保安評估以及海事分析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參考價值。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空間換時間”辦法,可將保安信息監控由集中于港口節點向上下游延伸,減少港口壓力。
理貨企業介入國際供應鏈監管和保安時,可通過“服務與監控”相結合的辦法和思路,在提供物流相關環節服務信息和介入業務流程提供相關操作支持的同時,提供保安信息整合服務,降低整個服務成本,保障國際供應鏈保安實施成本的零增加或微增加。
2.7 其他業務
(1)新船出口理貨業務。2011年以來,隨著江陰口岸進出口件雜貨業務量的減少,江陰外輪理貨公司的經營形勢面臨很大困難。面對這種不利局面,該公司認真分析理貨市場的變化,以新船出口理貨作為開辟新業務的突破口,通過實施以下“三步走”戰略,順利打開新船出口業務的理貨市場。第一步,廣泛搜集江陰口岸的新船出口資料,充分發揮中理系統的優勢,搞好理貨調研工作;第二步,積極與江陰海關溝通,提供有力的理貨依據,闡明此項理貨業務的意義;第三步,與代理以及發貨人進行多次洽談、友好溝通,努力取得對開展此項業務的理解和支持。
(2)集裝箱驗箱服務。在集裝箱運輸環節中,集裝箱箱體破損的情況時有發生,而各堆場的驗箱、修箱價格存在不規范的現象。為此,許多貨主希望理貨公司能提供相關服務。比如,針對貨主需求,寧波外輪理貨公司成立泰利公正行驗箱服務部,開展集裝箱驗箱服務。該公司在進行廣泛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根據集裝箱修理工藝、材料和標準制定修理費用標準,并聯系專業的集裝箱修理公司,為有需要的貨主提供第三方銜接,同時還專門聘用具有國際驗箱資格證書的驗箱師,成立專門的驗箱部門,制定相關的驗箱標準和驗箱流程,并通過教育培訓,培養了一支協驗員隊伍,構筑了驗箱服務的網絡體系。
(3)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在實踐中,理貨公司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和市場需求,開展諸如國際貨運代理等其他業務。比如,根據多種經營的需要,上海外輪理貨公司于1997年10月28日成立了第一家一級貨代公司——上海亞發國際貨運有限公司。2001年1月,該公司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將多種經營企業從上海外輪理貨公司母體中剝離,使其走向市場,面對社會,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3 拓展我國港口理貨新業務對策建議
3.1 掌握客戶需求
在開拓新業務之前,應深入相關業務部門、口岸關檢單位、港務公司、代理行業和沿海其他港口的理貨行業,開展細致的市場調研活動,分析港口貨源走勢,判斷港口理貨業務發展方向,找出創新理貨發展的思路,拿出拓展理貨發展的手段,不失時機地捕捉商機,積極拓展新的理貨業務,鞏固擴大理貨陣營。
3.2 加強理貨人員隊伍建設
(1)完善理貨人才在職學習培訓制度,建立以崗位資格性培訓、適應性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技術等級培訓為主的理貨教育培訓格局。
(2)積極落實執行交通運輸部開展的理貨人員從業資格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各口岸公司理貨人員間的學習和交流等,積極推進理貨員隊伍建設,打造職業素質過硬、崗位技能優秀和工作作風嚴實,能夠提供“公正、準確、及時、高效”優質服務的理貨隊伍。
(3)增強職業教育培訓投入,與世界知名海事培訓機構或組織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圍繞理貨行業發展,建設一批理貨領域公共實訓基地,健全市場化、社會化的職業培訓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各類培訓資源的作用。
3.3 加強信息化建設
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已成為港口發展的一項重要服務指標。理貨公司作為港務集團聯系客戶的窗口,成為港口綜合服務水平展示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更好地配合港口作業,適應港口裝卸速度,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必須加快理貨行業信息化建設,通過提高理貨行業信息服務質量促進企業發展。
3.4 加強各方合作
(1)加強理貨企業之間合作。目前,國內僅有中外理和中聯理貨兩家合法從事外輪理貨業務的企業。中外理與中聯理貨之間應開展有序競爭,以推動我國理貨行業日趨成熟為最終目標,通過市場調節以及彼此間的合作,共同維護理貨行業的健康發展。如果雙方能達成“合作性均衡”,互惠互利,不僅可以將理貨行業市場的“蛋糕”做大,而且雙方都能在市場增量中獲益,整個理貨行業的服務效率也將得到提高。
(2)理貨企業與客戶合作。爭取與外輪代理公司、船公司、貨主等簽訂長期《委托理貨協議》,以合同形式確立理貨企業與各客戶之間的業務關系。
(3)與其他公證機構合作。比如,與國外知名的公證行合作。國外一些公證行具有悠久的歷史,例如,瑞士公證行(SGS)、日本海事鑒定協會(NKKK)、英之杰檢驗集團(IITC)等。他們在國際海運市場擁有廣泛的影響和穩定的客戶。因此,我國理貨企業可以與國外大的理貨公司合作成立合資機構,這樣既可以增加客戶又可以滿足國外理貨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需要。此外,與國外的著名公證行聯合,國內理貨企業可吸取國外的成熟經驗,利用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伺機打入國際市場,讓理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4)銀企合作。加強與銀行的合作,有利于積極參與物流金融業務。
(5)關企協作。通過關企合作,創新口岸監管手段,提高通關效率。比如,福州港目前由包括羅源灣港區、閩江口內港區、江陰港區、松下港區在內的一港四區組成,具有線長點多的特點,這為港口的監管工作帶來一定難度。為此,福州海關與福州港兩家理貨公司簽訂《關于做好進出口貨物、集裝箱監管工作的合作備忘錄》,雙方明確在口岸監管中的權利和義務,提出在物流監控、查驗、私貨處理等方面加強合作,并建立相關的聯絡協調制度及信息溝通機制等。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港口業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