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衛生管理論文(2)
婦幼衛生管理論文篇二
淺談基層衛生院的婦幼護理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從總結基層衛生院婦幼保健任務和現狀出發,就如何強化其婦幼護理管理工作展開探討。
關鍵詞:基層衛生院;婦幼;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271-01
基層衛生院是營利性的公益事業單位,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為建立覆蓋城鄉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保健制度,基層衛生院是“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樞紐,是政府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重要載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醫學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醫療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基層衛生院的生存和發展則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婦幼保健作為基層衛生院“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之一,是其日常工作的重點。本文就基層衛生院的婦幼保健任務和一些現狀出發,談談如何強化其婦幼護理管理工作。
1 基層衛生院婦幼保健任務和現狀
基層衛生院在婦幼保健方面的任務包括:開展婚前醫學檢查、產前診斷,開展孕產婦保健、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大力推行婦幼保健、孕產婦和兒童保健,抓好兒童計劃免疫接種制度和重大傳染病的預防等。從我國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的規劃目標來看,基本醫療服務在基層鎮鄉衛生院,常見病和多發病在縣級醫院,疑難重癥在三級醫院。但事實上,由于醫療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病人流向往往呈現“倒三角形”。基層衛生院大多面臨生存危機,其婦幼護理管理更是存在許多難點:首先在人才方面,基層衛生院生正規醫藥衛生院校的畢業生很少,加上工作條件的限制,護理人員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低學歷、低職稱、低素質,再加上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流動性大;其次在管理水平上,基層衛生院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各種規章制度不健全。從而影響了醫療技術和護理技術水平的提高。
2 強化婦幼護理管理工作
2.1 加強護理隊伍建設:人才是立院之本,只有狠抓人才引進和再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護理技術水平不足的問題。應該認識到護理人力資源短缺的狀況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人才的引進還得靠機制、靠政策等,但基層衛生院能夠做到的就是重視護理人員的在職教育,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例如可以建立逐級進修學習制度,每年安排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臨床進修和短期培訓,逐步地實現所有護理人員的輪訓。在有計劃地組織護理人員參加相關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技術操作競賽、評比等一系列活動;通過獎勵機制鼓勵護理人員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再生造,或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從而在基層衛生院形成良好的終生學習的氛圍,護理人員能夠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綜合上述措施,才能有望減小基層衛生院在人才引進方面的差距,彌補在職人員在學歷、職稱和經驗上的不足。
除了業務技術方面的提升,基層衛生院還應注重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加強相關人員責任心和責任感的教育。護理工作救死扶傷,光榮而且神圣,每一個工作細節都關系著病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對待病人,護理人員應該像親人般的溫暖,給予無私的關懷和真誠的照料。工作中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多理解多體諒。護理工作雖然不乏繁雜和瑣碎,卻十分強調嚴謹的工作作風,因為它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容不得絲毫疏忽,工作態度隨意草率不但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而且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護理人員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現厭煩、麻痹等負面情緒和僥幸心理,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護患糾紛及醫療事故,融洽護患關系。
另外,護理管理工作還應重視護理人員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身修養的培養,要求他們體現出健康的儀表形象和精神面貌。在工作中做到服裝整潔合體、舉止親切、笑容溫馨、積極樂觀、熱情自信。并始終貫穿護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因為護理人員的情緒可以直接感染、影響患者及其家屬,他們的一個微笑對于患者而言,就是一副鎮定劑。護理人員良好心理素質和自身修養的體系,都能對患者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減少對疾病和治療的恐懼和陌生,這樣也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
2.2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的規章制度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它能夠傳播特定的價值觀,規定統一的行為模式,并逐漸形成一種文化,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確組織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禁止什么。護理工作涉及的面廣,內容多,知識的整體性強。完整系統的護理規章制度應該覆蓋從個人行為到醫院的基本制度,從技術要求到業務規程,包括全院所有層面和所有環節[1]。
筆者曾經在就職的衛生院開展相關制度的應知應會考核,對象包括護士長在內的所有護理人員。考核內容包括分級護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幾項核心制度。考核結果顯示,熟悉掌握這些規章制度的占總人數的20%,大部分護理人員只是對之含糊了解。筆者認為,在基層衛生院,一般建立護理管理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大塊入手:病房管理;用藥管理;護理質量、安全管理;護理繼續教育管理;科研、教學管理等。各項制度既有分工,又相互依存。盡量做到科學無遺漏、無重復。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不應盲目剽竊大醫院,而是應該首先確立一個適用可行的指導方向,然后從基層入手,廣泛收集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逐級上報審核,確定后首先由最高領導者執行,接著自上而下的貫徹。因為最高領導者在制度的宣貫和執行上起著表率的重要作用。有了規章制度,下一步就要加強宣傳教育,明確責任,必要的時候還應開展培訓。尤其是一些護理技術方面的規范,必須重點培訓、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操作,以免發生意外;應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對于一些逐漸不適應臨床的制度和規范,能夠及時修改和充實。
總而言之,制度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而應該成為每個護理人員的意識習慣和行為準則。長此以往,在基層衛生院逐漸形成依靠制度規范體系進行管理的模式。在制度執行后的一個階段,還要定期舉行考核與監督,必要時還應加強懲罰力度。在涉及到病人安全、醫院生存發展等方面的制度上,如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投訴管理制度、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及改進制度等,要嚴格規范,力求具有強制性。通過定期開展檢查、監督活動,在院內樹立“法治”觀念,如此才能切實建立好各項規章制度。
參考文獻
[1] 高榮花,彭祝憲.護理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執行[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8-79
看了“婦幼衛生管理論文”的人還看:
5.班級衛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