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投資管理論文(2)
對外投資管理論文
對外投資管理論文篇二
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管理分析
摘要: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投出資產、資金而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權形成的投資。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及主辦多種經營單位熱潮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對外投資的目的是獲得收益和安置國有企業的富余人員。通過對某國有大型企業幾大典型對外投資情況的分析,指出了對外投資出現失誤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使某國有大型企業對外投資的收益越來越多。
關鍵詞: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投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041-02
某國有大型企業成立于建國初期,主營業務是航空產品與摩托車。通過對該企業對外投資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其成功和失利的原因,指出確保企業對外投資成功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并提出具體辦法。
一、某大型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情況
某大型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情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投資起始階段。最初于1984―1986年,先后在深圳市和株洲市,分別與3個合作方共同投資創辦了3家公司,分別從事航模、印刷電路板、硬質合金刀具生產。出資方式主要是現金出資,某大型國有企業對3家企業的原始出資也僅有幾百萬元。因當時國家還處于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對于一些經濟活動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企業的對外投資也處于摸索起步階段,出資創辦的上述3家企業,從其運作方式來說還談不上是目前真正意義上的有限責任公司,按當時的說法只是聯營企業,但目的性很強,就是看好上述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的市場前景,同時在深圳的2家企業還能充分利用深圳特區優惠的經濟政策來獲取盈利。雖然此后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公司戰略結構的調整,2家公司的股權已分別轉讓,但從整體來說,此3家企業歷經20多年,目前不但仍然存在而且經濟效益非常不錯,其中現仍持有股權的深圳從事航模某公司目前已成為該企業對外投資企業的成功典范。
第二階段為投資擴張階段,時間為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期,跨越約10余年時間。此階段也正是該企業主干民品摩托車由鼎盛逐步走向下滑時期。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主干民品摩托車的開發成功,市場形勢一片看好,產品供不應求,為適時擴大產量、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從進一步提高產品檔次、引進更先進的摩托車生產技術角度出發,企業先后在國內與民營企業合作創辦多家摩托車生產企業、與外商共同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企業,在此期間企業投資興辦的與摩托車產品相關的企業達十余家;此外,為尋求產品多元化,還投資興辦了其他企業,涉及的行業有金融、信息、服裝、首飾、貿易等。企業對外投資最多時達20多家企業,投資金額達5億多元人民幣(不含上市公司)。此階段企業對外投資的特點是點多、面廣,投資金額大小不一(大的項目投資上億元,小的項目投資只有幾十萬元)。此階段也是公司對外投資吸取經驗教訓最多的階段,隨著國內摩托車行業的激烈競爭,民營企業逐漸顯示出其強大的競爭力,企業從事的摩托車生產與國內其他國有摩托車生產企業一樣,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逐漸呈下滑趨勢,與之相關聯的對外投資企業也逐步面臨關閉。
第三階段為投資調整階段。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針對對外投資第二階段中出現的對外投資企業管理分散、效益不佳、投資回報率較低的情況,以及此后根據國家大力扶持軍工生產的形勢要求,企業調整了戰略結構,做出了集中力量大力發展軍品生產的決策,對無投資回報、無經濟效益、無發展前景的“三無”投資企業實施“關、停、并、轉”,歷時5年,共關閉、轉讓對外投資企業近20家,收回資金近4億元人民幣。
二、某大型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該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期的投資擴張呈現出點多、面廣的特點。這與當時國內的整個大環境不無關系,如:普遍強調做大、做強、實施多元化經營,而不結合企業各自自身的特點量力而行,常出現完全靠借貸來實現對外投資的現象;對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缺乏制度性的約束條件,審批程序簡單,甚至于出現由企業領導人一句話、蓋一個公章就可以完成對外投資設立企業的目的等等。由于在各種條件并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投資設立企業,而管理又不能及時到位,其結果是將企業的經營戰線拉得過長,負擔過重。而對外投資管理應包括項目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資本投入、股權形成后的投資權益的持有和變動等全過程的管理。歸納起來,該企業在對外投資管理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對外投資缺乏統一的戰略部署,沒有合理的產品、地域布局
這主要體現在當時的摩托車產品的對外擴張上,由于當時摩托車產品的市場形勢看好,該企業即先后與國內外多家企業合作辦廠,在與日本某公司共同投資在株洲設立企業的同時,又與臺灣省某公司在長沙投資辦廠,兩廠相距不過50公里,又同是生產中高檔的跨式摩托車,投資規模也較大,這勢必造成相互間的產品、市場競爭;與此同時,公司又先后在廣東東莞、順德和浙江的金華、福建的石獅、海南或獨資或與國內廠商合作設立摩托車企業,其投資規模都不大,均在幾百萬以內,其生產的摩托車型號相互交叉,形成同業競爭,產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
(二)對投資設立企業的可行性論證不充分,缺乏科學性
在對外投資項目的選擇上,有時僅從自身的發展規劃考慮,而對市場的調查、周邊的資源環境、政府的相關政策等外部因素未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從而導致在編寫可行性報告時,只是從獲得相關部門批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該企業與美方合資的某項目即是一例。相比之下,外商在此方面有成功案例:日本某公司為與企業合資辦廠,先后派遣了200余人次,歷時2年,對擬在合資廠生產的摩托車產品進行研究,甚至連周邊配套廠家在事前都進行了考察確認,使得合資公司在成立之初開發的產品一炮打響,雖然產品價格高但仍供不應求。
(三)在實施投資多元化經營時,對自身所具備的條件,包括產品、技術、人才隊伍等缺乏充分的認識
尤其是人才的認識,在目前我國尚不具備一支職業經理人隊伍的情況下,對投資設立的企業的經營、管理勢必要從投資方委派懂技術、會管理的人參與企業的經營,否則的話將受制于人。如企業在1993年與廣州市信息中心合辦的從事信息產業的咨詢公司、1994年與港商合資的金南服裝公司,應該說其投資多元化的初衷是好的,而且其項目也不錯,但因企業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參與經營管理,只能人云亦云,其結果是企業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證,最終只好關門大吉。
(四)對投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監控不到位
體現在未實行統一管理,企業內有多個部門分別對投資企業進行管理,政令不統一;對投資企業日常經營中的重大事項,如投資、借貸、擔保、租賃、關聯交易等等情況不了解,出了問題才反映到企業,使企業投出去的資金處于失控狀態;未能將投資企業,尤其是全資、控股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看待,各專業職能部門直接插手企業的一些具體管理事項,形成一種該管的沒有管,不該管的又管得太細的不正常局面;對投入到企業的資產的權屬未能實施細致的管理,有時出現混亂現象,對日后的股權變動或清算埋下隱患,甚至于可能引發法律糾紛等等。
由于對投資管理監控不到位,導致相當一部分投資企業,尤其是參股和一些全資、投股的中小企業效益不佳甚至嚴重虧損,投資回報率低甚至于沒有任何投資回報,最終只得清算關閉或低價將股權轉讓,造成投資損失。
三、確保企業對外投資保值增值的措施
平心而論,該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是當時國有企業對國有資產管理的一個縮影,這些問題的產生也有其法規、制度不健全的背景原因,隨著1994年《公司法》以及此后一系列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頒布實施,尤其是2003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資保值增值責任體系層層落實,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也得以逐步規范運作,從投資審批程序、對投入資產的評估、產權的界定、產權的轉讓到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企業的關閉清算程序等等,都有了一系列的制度規定和一整套監督措施。結合目前該國有企業前期對外投資管理工作的現狀,在依法依規的基礎上,作者認為,在具體的管理上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做好可行性研究
包括政策研究、廠址選擇、環境評價、工程設計、投資規模、人力資源的配置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場調查和財務經濟評價,這將直接導致項目的成敗,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深入細致的調查、測算工作,同時科學地做好風險評估。
(二)嚴把企業的綱領性文件――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關
一個公司的章程是確定公司權利、義務關系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公司必備的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的基本規則的書面文件,是以書面形式固定下來的股東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它明確了一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東權利義務、企業的議事規則等等。尤其是根據《公司法》所規范的章程條款之外,由股東各方協商約定的章程條款,更需要考慮周全,字斟句酌,規定得明確、詳細,不能做各種各樣的理解;在設立條款時,要具有前瞻性,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影響我方權益的事項提前約定,這對于維護我方權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進一步完善投資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運作
所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指公司內部機構,即權利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之間的相互制衡的一種機制,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近年來隨著很多有公司之名而無公司之實的所謂現代企業的經營失敗而得到了高度的強調。在對外投資企業中,對于條件成熟的,可考慮引入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對企業的重大決策能從更高層次著眼,從更科學的角度把關,提供有價值的意見,減少決策失誤,獨立董事可以監督企業管理層,抵制董事會中“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控制”現象,從而保護企業利益。
(四)進一步加強對投資企業的經營監督
形成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定期審計制度、委派高管人員定期更換制度、財務報表的定期分析制度等等,以便公司隨時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及時發現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減少資產損失。
綜觀該企業對外投資管理所走過的過程,雖然前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急功近利,走了一些彎路,得到了一些教訓,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經過理性的思考,認真的總結、反思,已逐步理清了一條清晰的發展思路,經過不斷的總結、探索,加強管理,企業的對外投資取得的收益越來越大。筆者作為該企業投資管理隊伍中的一員,見證了企業對外投資管理逐步走向良性發展的歷程。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A 希特,等.戰略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黎谷.企業籌資與投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看了“對外投資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