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資源管理論文(2)
地下水資源管理論文篇二
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分析
摘要: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及社會人口數量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進行。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TV211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盡管我國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存儲,但其大部分分布于偏遠山區,這種狀況的存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下水資源的有效開采量。隨著人口增長引起的人們日常生活活動的日益頻繁及用水需求范圍的急劇擴展,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暴露出更多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體系,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環境動態平穩過程的順利進行。
2.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在保護與管理方面出現的主要問題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用水需求,追趕不斷前進的工業化進程,我國近十幾年的地下水資源開采已遠遠超過了其可使用范圍,也嚴重違背了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原則。同時地下水污染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此外,人們并沒有清楚的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大肆浪費寶貴水資源的同時也沒有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與管理。因此,我國經濟水平的增長與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正在經受著雙重考驗。
2.1缺乏科學的保護與管理意識
首先,我國地下水資源存儲量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因此人們往往對其使用沒有有效的節制。但事實上,我國的地下水資源分布存在著極度的不平衡現象,南方的水資源含量要大大高出北方幾十倍。因此,北方城市更易于出現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這也就是南水北調的根本意圖。其次,由于地下水資源主要蘊藏于地表的下方,其在地殼中的動態流動過程必然與其所在地殼中的生態圈及地表水資源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體系。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因此對于其保護與管理往往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對于地下水資源污染的潛在危害也未能得到很好的預防與治理。此外,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相違背的情況下,人們往往為了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對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當水資源的開采不堪重負時,大自然必然會給予我們有力的還擊,這樣一來反而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影響了國民經濟的高效發展。
2.2地下水資源開采不合理
面對地下水資源供應與人們實際需求出現的尖銳矛盾,越來越多的出現了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現象,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后續問題。首先,地層水位急劇降低,水資源枯竭,不僅會導致淺河區域原有水生生物的死亡,干旱土地的部分沙漠化,同時由于水資源嚴重缺乏引起的地面下降甚至塌陷等狀況發生,造成的居民住房及農作物的大面積淹沒及地下鋪設線路的毀滅性傷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正常生產生活的進行及信息的高速暢通。其次,雖然我國海洋所在區域分布著極其豐富的水資源,但這些地區的水不屬于淡水資源的范疇,但其地面深層區域卻蘊含著流量非常可觀的淡水資源。因此,為了將這些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并更好的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不得不進行水資源的深度開采。然而,事情往往不盡如人意,開采后的海洋水位已嚴重脫離正常的水位高度,完全達不到整個海平面高度的實際要求。因此海洋中的鹽水很自然流入地下水資源中,反而大大影響了淺水資源的可使用范圍。
2.3地下水污染與浪費情況的存在
一方面,由于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化工廠生產出更多化工產品的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斥著各種化學元素。因此,這些化學制品的不當生產與使用不僅會嚴重破壞地下水資源的定向循環系統,而且水資源的污染是一個逐步加深且不可逆的發展過程,因此必然導致其污染程度的進一步惡化。人們往往意識不到危險的存在,那么這些水資源的再次循環利用對其本身而言也就成為了一種傷害,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人們的生活及社會生產用水往往沒有加以限制,比如:農田的基本灌溉及公用事業用水等,這樣一來不僅大大降低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額度,而且在某個層面上縮減了其可使用范圍。
2.4地下水保護管理機制不合理
第一,雖然我國的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已逐步開展,但因缺乏法律法規條文的有效支持,使得面對一些嚴重的水資源污染行為往往不能做到合理的懲罰,不僅放縱了其惡劣行徑的產生,同時也失去了水資源保護的實質性意義。同時人們在地下水資源的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浪費與污染現象,如果沒有一定的法律約束,那么水資源未來的發展形勢必然令人堪憂。因此,有必要完善現行地下水資源保護法規,擴大法律的可執行范圍,并將一些條款進行具體的說明與闡述,盡量做到水資源保護有法可依的實現。第二,由于水資源監測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偏低及其分布位置的局限性,在地下水資源出現問題的時候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做到科學準確的監測,從而這些監測單位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主要意義。一旦,地下水資源的監測工作處理不到位,那么其管理工作的執行也就無法正常運營。第三,地下水資源是一個動態的、隱形的存儲過程,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其循環過程中,會暴露出一些弊端,相關水資源保護單位未設置良好的防范預警系統從而在面對這些突發狀況時,沒有做到有效的應對。
3.地下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的幾點措施
3.1樹立正確的水資源保護理念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說法教育及文字宣傳等形式進行地下水資源常識的重點普及,使人們充分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分布與開采特點,從而引導并促進人們正確用水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人們應樹立正確的節水意識,并將其貫穿到生活的一點一滴中,以實際行動充分踐行節水理念。此外,還應著重于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保護,盡量減少水污染行為的產生。
3.2制定科學規范的地下水資源開采規劃
首先,相關開采實施部門要做到統籌地下水資源分布全局,掌握其開采狀況,制定科學規范的水資源開采規劃,對于一些沼澤及干旱地區堅決不予開采,盡量維持其動植物的原有風貌,嚴格防止地面坍塌及下沉等現象的發生。其次,對于海洋地帶等重要區域的開采,一定要做好項目實施前的考察與評估工作,密切注意海平面的實際高度要求,堅決杜絕海洋水資源向淡水資源的不斷過渡。
3.3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機制
首先,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來明確約束開采行為的進行,同時利用這些具體的懲罰措施來正確引導人們日常生活用水行為及企業生產的污水處理措施,既要做到發揮每一滴水的使用價值,也要避免水資源過度浪費行為的產生。其次,擴大地下水資源監測的實施范圍,設立范圍更廣的水資源監測站,保證水資源監測的順利實現,從而為其開采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此外,建立相關的水資源監控與預警機制,密切監控地下水資源的動態循環過程及其污染狀況,完善應急安全防范策略,嚴格做到科學應對突發狀況,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及社會人口數量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進行。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做到樹立正確的水資源保護理念,制定科學規范的地下水資源開采規劃,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資源保護管理機制,堅決實行監測、預警提示與防范一體化的管理實踐過程。
【參考文獻】
[1]潘志偉.我國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及其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J].發展,2008,1(16):28-29.
[2]鄭麗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0,3(13):22-23.
[3]黃輝.淺析我國地下水資源的保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4(2):167-169.
[4]陳立東.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活力,2009,2(18):35-36.
看了“地下水資源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