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戰略管理論文
戰略成本管理的實質是尋求成本優勢,研究和推行戰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成本戰略管理論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成本戰略管理論文篇一
戰略成本管理探討
摘要:戰略成本 管理的實質是尋求成本優勢,研究和推行戰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從戰略成本管理的定義出發,介紹了戰略成本管理的特征以及基本方法。
關鍵詞:戰略;戰略成本管理;基本方法
1戰略成本管理的定義
“戰略”一詞源于軍事用語。《辭海》中對戰略的定義是“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泛指重大的、帶全局性或決定全局的謀劃。”將“戰略”觀念運用于 企業 管理便形成了企業戰略管理。其定義可理解為:企業為保證持續經營和不斷 發展 ,根據對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 環境的分析,對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根本性和長遠性的謀劃和指導。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成本管理中導入戰略管理思想,實現戰略管理上的功能擴展,便形成了戰略成本管理。在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戰略成本管理更關注成本管理的全局性和長遠性,將成本分析與成本信息置于戰略管理的廣泛空間,與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的相關要素結合在一起,通過從戰略高度對企業成本管理作全面了解、控制與改善,尋求長久的競爭優勢。
2戰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1)戰略性。首先,戰略管理是戰略成本管理產生的基礎,且戰略成本管理隨著戰略管理的發展而發展,并始終為戰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這就必然要求成本管理必須立足于戰略的高度,以市場為導向,關注競爭對手,對企業及其關聯企業的成本行為和成本結構進行深入的分析。其次,戰略成本管理目標是追求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和獲得并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雙重目標,而非短期的利潤最大化。它不再局限于單一的 會計 期間,而是著重從多期競爭地位的變化中,把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它充分考慮到不同階段的特點,使各個階段都服從于企業的長遠目標,甚至為了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而不惜犧牲短期的利潤。
(2)外向性。戰略成本管理原則認為,應當重視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注重行業價值鏈和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把企業的成本管理置于整個市場中。從價值鏈角度來講,成本動因可能影響價值鏈各個環節,包括公司外部的各個環節。對于某個外部因素的變化,可能在價值鏈的前端或后端創造價值,因為市場是企業創造利潤、與對手面對面競爭的場所,戰略成本管理會計將管理會計視野拓展,以有助于面對新的挑戰。
(3)挑戰性。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是尋求企業的成本優勢,是關于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與競爭對手抗衡的基本競爭戰略之一,同時也是企業針對來自各方面的許多沖擊、壓力、威脅和困難,迎接這些挑戰的行動方案。它與僅單純考慮企業現狀、增加 經濟 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只有當這些成本管理 工作與強化企業競爭力和迎接挑戰直接相關、具有戰略意義時,才構成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
(4)多樣性。戰略成本管理是為戰略管理服務的,必須從戰略高度提供決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財務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是傳統成本管理提供的主要信息。非財務信息主要包括反映企業產品質量、市場占有率、需求變化、顧客滿意度等市場信息。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市場信息成為企業戰略決策所必需的信息。因而,戰略成本管理必須既提供財務信息也提供非財務信息。
3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1)價值鏈分析。價值鏈是指企業進行產品設計、生產、營銷、交貨以及輔助產品產出的各種作業的集合。按照企業活動的空間范圍,價值鏈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可見,價值鏈分析以戰略成本管理的空間范圍為對象,為戰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間平臺。
(2)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從產品的產生到消亡的整個期間內發生的成本,其內容可從生產者、市場、 社會、用戶等視角界定,其中基于用戶視角的生命周期成本為全生命周期成本,它與戰略成本管理的用戶滿意目標相一致,通常將全生命周期成本按時間序列分為生產時段的生產者成本和消費時段的消費者成本。但這種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二時段類未包括對生產者成本具有決定意義的供應者成本,無法與縱向價值鏈的供應商、企業、用戶三空間相匹配,因此需要將全生命周期成本向前延伸至供應時段的供應者成本。
(3)戰略成本管理制度。不同企業對戰略成本采用不同的戰略成本管理制度,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成本管理水平與效率。因此,企業的成本競爭包括戰略成本管理制度的競爭,戰略成本管理制度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基礎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可見,戰略成本管理制度以戰略成本管理的博弈規則為對象,其為戰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制度平臺。
(4)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是根據“作業耗用資源、產品耗用作業”的思想,在資源與產品之間設立作業作為中介成本 計算 對象,將作業拓展至企業各部門、項目、產品、服務、個人等價值鏈空間,根據成本動因準確分配和歸集成本,并識別和消除非增值作業。但目前作業成本法在空間上限于企業內部價值鏈,未對縱向價值鏈中的供應商與用
戶、橫向價值鏈中的競爭對手進行作業分析;在時間上限于生產者成本,未對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的供應者成本和消費者成本進行作業分析。因此,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時還需對供應商、競爭對手、用戶等進行作業成本分析。 (5)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是根據用戶市場導向對目標成本進行設定、分解與實施的多重循環,在產品的研發設計階段即采用價值工程等手段進行前饋式成本 管理。目標成本法基于時間平臺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發設計階段進行事前成本管理,但忽視了供應者成本和消費者成本,也未基于空間平臺考慮縱向價值鏈中的供應商與用戶以及橫向價值鏈中的競爭對手。因此,應對供應商、用戶、競爭對手等進行目標成本分析。
(6)質量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是以質量成本核算為依據,根據 企業 內外部價值鏈中的質量關聯作業進行的戰略成本管理,是實現用戶滿意目標的關鍵。但目前質量成本管理在空間上未涉及縱向價值鏈中的供應商和橫向價值鏈中的競爭對手的質量成本,在時間上未涉及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的供應者的質量成本,因此應根據基礎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提供的時空平臺進行相應拓展。
4戰略成本管理的現實意義
戰略成本管理的實質是尋求成本優勢,研究和推行戰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與實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
戰略成本管理在理論研究上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內外已出版了許多著作, 發表了許多研究文章。在 實踐中,許多大公司設立了諸如“研究開發部”、“戰略研究部”等企業戰略研究機構,而在實際運用中更多的著眼于經營戰略管理方面,較少涉及戰略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是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是值得我國 會計 管理深思的問題。
(2)戰略成本管理是建立和完善 現代 成本管理體系的必然要求。
現代成本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環節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經營與 文化的結合、技術與 經濟 的結合。在現代成本管理中,戰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觀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諸如生產關聯、采購關聯、技術關聯、財務關聯、競爭對手關聯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于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 發展 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系,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3)戰略成本管理適應了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與 應用可以使企業管理能動地適應和處理它與 環境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關系,促進企業統籌兼顧,以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并努力改善企業自身狀況來減少環境對企業的不利影響,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 文獻
[1]陳煦江,湯鳳林.淺談戰略成本管理方法[J].財會月刊(綜合),2006,(3).
[2]焦躍華,哀天榮.論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與方法[J].會計研究,2001,(2).
[3]欒甫貴,尚洪濤,張建軍.戰略成本管理探析[J].財務與會計,2006,(2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成本戰略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