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資金管理論文
財務資金管理論文
財務資金管理,就是經過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工作,以最優良的方式運用資金,并取得意料中的收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財務資金管理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財務資金管理論文篇一
論企業財務資金管理
【摘 要】財務管理,就是經過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的工作,使企業在獲取資金和使用資金方面,盡可能走一條優化的道路,在這條優化的道路上,企業應以最實惠的方式獲得資金,以最優良的方式運用資金,并取得意料中的收益。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搞好財務管理必須從資金管理入手,這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所認識。
【關鍵詞】 資金管理;必要性;問題;措施;
一、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資金管理作為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而資金管理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內部各環節運行情況,都直接制約著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在資金管理只有多管齊下,齊抓共管,才能真正搞好。近年來,隨著企業集團的發展和母子公司體制的建立,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的問題愈加突出,財務風險日益暴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資金管理意識。雖然大多數企業管理者對資金的重要性都有廣泛的認同,但是,有些管理者缺少資金時間價值觀念和現金流量觀,缺乏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和財務分析方法,在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學性,有時導致項目資金鏈條斷裂不能如期完成,給企業帶來破產的可能性;有時由于過度籌集資金使企業陷入負債經營的惡性循環之中,使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形成多角債務鏈。
2、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正確合理的依據。信息時代,一個企業掌握信息的多少對自身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是,目前我國相當多企業的信息嚴重不透明、不對稱,致使企業的高層決策者難以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而作出錯誤的決策。信息的不真實,不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科學決策,也影響了政府宏觀調控管理和社會監督的效果。
3、監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和事后控制。企業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體外循環嚴重,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監督落后,事后控制審計走過場,缺乏可行的考核辦法。管理失控,企業成員不按制度規定亂借款、亂擔保、亂投資、亂開支等,導致財務混亂、資金流失嚴重甚至導致企業走向滅亡。由于企業內部缺乏信息反饋制度,缺乏及時處理沉淀資金的措施,在面對多變的市場時,缺乏應變能力,進而使企業的資金運作越來越緊張,影響企業運營。
4、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大部分企業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集中管理與內部多層次管理機構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業各個部門多頭開戶,資金失控,沉淀嚴重;另一方面又為籌集急需的小額資金而犯難,調劑資金余缺的能力較差,銀行貸款余額居高不下,財務費用有增無減。
二、加強和改善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現代企業資金管理機制
1、優化資金籌措結構。資金籌措包括科學預測資金需求量和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資金需求量的預測有很多方法,如定性預測法、趨勢預測法、銷售百分比法等,企業需結合自身實際,充分考慮各種方法的適用條件,選擇合適的資金需求量的預測方法。銷售百分比法是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可選擇多種籌資渠道,如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債券或利用商業信用、融資租賃等方式,同時還可利用職工暫時的閑散資金。無論采取哪種籌資方式,企業都應兼顧資金來源屬性,擺正在融資活動的位置,保持良好的信譽;還應該結合內外部環境,科學估算籌資風險,合理選擇籌資方式,分散、轉移籌資風險,做好事前控制。
2、優化資金使用結構。優化資金使用結構首先要優化資金占用結構。企業要保持合適的流動資金限度,根據自身經營狀況、產品結構以及市場動態等因素來決定流動資金的比例;同時,還要確定流動資金內部項目的比例,企業流動資金占用像一個鏈條,科學的聯結和合理的約束機制會減少浪費,加速資金周轉。優化資金使用結構要建立科學的資金使用機制。企業應重視資金收支計劃,達到“量入為出,總員控制,保證重點,均衡支付”的目的。如成立資金調度中心,統籌管理企業的各項資金,使各部門、各下級單位的資金往來,全部納入財務部門的控制之下。
3、優化盈余分配結構。盈余的分配要考慮債權人、投資者、企業和職工等各方面利益的均衡關系,科學合理地確定投資者利潤和保持盈余的比例。企業要在保證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的同時,留有一定的積累,滿足擴大再生產的需要,為企業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
4、強化資金管理意識。企業經營中的每個環節都應該考慮時間價值。較強的時間價值觀念,可使企業的資金運動與市場變化相適應,抓住機遇,減少風險與損失。企業管理者在資金管理上還應該樹立現金流量的概念,密切關注現金流量的信息,根據不同情況編制現金流量計劃,短期現金流量預測報告和長期現金流量報告。
(二)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
企業的資金管理有必要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完善結算中心制度,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預算是一種控制機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實施資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完備的預算制度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進行的保證,是企業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也是企業進行監督、控制、審計、考核的基本依據。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體制,對生產經營環節實施預算的編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收支納入嚴格的預算管理程序之中。
針對當前企業資金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首先,要從資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廣企業結算中心制度,強化資金集中管理;其次,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保證資金有序流動;最后,要明確現金流量在資金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現金流量作為控制重點,加強對現金流量的分析預測,強化對于公司現金流量的監控。
(三)應用統一的財務軟件,推進財務與業務一體化
應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推進企業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理工作,為資金集中管理、監督控制、規避風險提供可靠保障,從而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應用統一的財務軟件,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趨勢。企業要針對當前財務資金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廣泛采用計算機財務軟件,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于財務軟件的選擇,企業應采用國家認可的軟件,建立統一的計算機平臺,逐步使用先進的ERP軟件。
(四)強化財務的監督與控制
我國許多企業存在所有權結構單一,所有者缺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監事會的監督乏力,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等問題,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財務總監等形式多樣化的會計委派制,強化事前、事中的及時監督、事后的及時控制,確保企業內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有效運行,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
強化財務監督與控制的另一有效的方法是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是嚴格監督、考核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強化監督約束機制,使預算取得實效的保障。目前,我國企業內審力度不夠,因此,要建立高層的內部審計制度,配備專門人員,確立其地位,明確其職能,并健全內部審計監督考核制度,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同時,要加強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執行情況的過程性審計和監督,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和適時監督。
【參考文獻】
[1] 沈慶祥,任麗英.加強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對策研究[J].會計理論,2006,(5).
[2] 孫衛民,陳樂義.加強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探討[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6,(3).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財務資金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