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戰略管理論文
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是專業學位教育,起源于美國,MBA教育作為高等管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這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mba戰略管理論文,僅供參考!
mba戰略管理論文篇一
中國MBA發展的戰略思考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MBA的起源和在國際國內的發展狀況,結合在MBA學習過程中的體會,對當今世界范圍內MBA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國內MBA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分析,探索MBA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MBA;起源;發展;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2-0202-01
一、MBA的起源和發展
1819年,法國經濟學家Tean-Beptixesay在巴黎建立了3EedeSuperieure de Commerce deParis成為第一個開設商科課程的學院。然而工商管理學院的革新和發展卻是在美國,1908年4月8日,33名企業經理進入哈佛大學。世界上第一個MBA由此誕生。兩年后8名,學生通過考試,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成為全世界第一批工商管理碩士。1881年,全球第一個管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at th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建成,但僅限于招收本科生,1900年,Amos Tuck School of Adminstration and Finance at Dartmouth college成立,Tuck也就成為美國第一個管理學研究院,也是第一個授予商科高等學位的研究院。
隨著20世紀工商業發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時經濟轉為平時經濟,人們的消費能力大量釋放,市場發育,為企業帶來了大量機會,社會對企業管理人員需求迅速膨脹,大量人員選擇商學院的MBA,由此造就了哈佛大學1947年“出類拔萃的一代”,這之后的幾十年間,美國管理教育的重點便放在了MBA上,美國每年授予的MBA學位人數達到授予碩士學位總數的20%以上,管理教育進入了空前的蓬勃發展時期。
二、中國MBA發展狀況
如果從1988年成立專家組起步研究工商管理碩士開始算起,我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一是可行性研究階段(1988-1989年),主要是組織專家、學者針對我國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可靠性進行了研究,了解國外的MBA教育、我國的社會需求以及學校的培養能力等方面的情況;二是設計和論證階段(1989-1998年),主要是在成立了研究小組,提出了在我國設置和試辦MBA學位的論證報告,以及參考性培養方案,對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招生考試、課程體系與內容、培養方式、學位授予標準等重要環節進行了總體設計和論證,并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開展試點工作;三是組織實施階段(1991-1994年),國務院學位辦成立了協作小組,分兩批批準了26所高校進行MBA試點工作,與此同時,加強基礎性建設工作,包括制定參考性培養方案、管理工作規程,招生培養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有了第一批中國式的MBA結業生;四是提高質量、穩步發展階段(1994年至1998年),成立了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及其下屬工作組織;開展了全國性的師資培訓、考試改革形容等工作;新增加了30所MBA試點院校,進一步壯大了MBA的培養力量。以1997年國務院學位辦和國家經貿委聯合組織開設“企業管理人員在職攻讀MBA學位為起點,我國的MBA教育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它豐富了MBA的辦學模式,更有利于直接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管理骨干。
1990年,我國開始在少數高等學校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并且明確指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專業學位的一種,其特點是第一,工商管理碩士是務實的管理人才,招生來源主要是在企業或其它主管部門工作一段時間、有實踐工作經驗的現職人員,課程內容密切結合實際,加強實踐環節,采用培養過程與企業密切聯系或與企業聯合培養、畢業后到企業中去的培養模式。第二,工商管理碩士既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又要求廣博而全面的知識,結合企業管理的各種職能如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等學習多門課程,形成廣博知識與較強能力的綜合水平。第三,工商管理碩士要有戰略眼光,有勇于開拓、艱苦創業的事業心與責任感。能聯系群眾,有組織指揮生產的應變、判斷、決策的能力。第四,工商管理碩士可以招收有各種專業背景并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便于培養綜合全面的復全型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幾點意見》)
十余年來,我國MBA教育事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MBA培養試點院校從1991年的9Pg擴大到現在的64所,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覆蓋了20個部、委系統。1991年,全國首批招收的MBA學生僅86人,截止到2001年7月,我國MBA畢業生總數已超過1.5萬。
三、中國MBA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教師與學員在教學內定、課程設置上存在分歧,主要體現在:
(1)從實際教學內容上看,由于每個授課教師的理解和側重點不同,可能不會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講授。其中有些內容可能不講,而大綱上沒有的內容可能會在教學中予以補充。
(2)MBA學員的本科專業背景很復雜,有些學員本科專業是經濟管理類的,有些是語言文學類的,有些是理工農醫類的,這樣就造成了一個MBA學員參差不齊的專業基礎,從而給教學內容上的安排帶來諸多不便。
要想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應該把MBA作為一門方法論科學,MBA學員應以方法的應用為主,方法的研究為輔。教與學的重點應該在應用,特別是一些方法論課程還是一定要以方法的應用為主。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從應用的角度去講授,學生應該從應用的角度去把握。關鍵在于擺正方法的研究和方法的應用視角,擺正這個視角很重要,一方面。教學的指導思想統一了,老師在講授過程中以方法的應用背景、應用前提、應用方法、應用特點和應用注意事項為主;學員以方法的把握為主,兩相呼應,既利于教也利于學。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由于學員本科專業背景參差不齊的現象給教學造成的矛盾。
四、對中國MBA未來的幾點思考
1.走應用型道路。MBA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教師應該從應 用的角度去講授,學生應該從應用的角度去把握,只要這個思想統一了,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以方法的應用為主,學生以方法的把握為主,兩相呼應,利教也利學,同時還可以避免學生專業背景的差異給教學帶來的矛盾和困難。
2.走專業化道路。MBA的招生和教育目前走的是大雜燴之路,采取的是綜合性的招生模式,學員本科專業背景各不相同,這不僅給教學帶來困難,而且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象是在上大課,筆者認為下步MBA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是針對不同的行業和專業如房地產、機械、經濟、金融等不同專業進行課程設計,以利于發掘MBA管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趙純鈞,我國MBA教育的發展和展望[M]管理教學與國際學術研計會,2001.8
[2]胡建川,中國MBA教育發展趨勢[J],現代企業教育,2009(10)
[3]仝允恒,國外MBA教育發展情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11
[4]章達友,試析MBA教育的本質和探索[M]北京機械工業出社,2001.11
[5]陳曉紅,MBA教育的起源本質和發展趨勢[J],現代大學教育,2002.03
mba戰略管理論文篇二
合肥工業大學MBA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PEST分析合肥工業大學MBA教育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行業競爭態勢分析,找出MBA教育存在的機會和威脅,在對合肥工業大學MBA教育內部條件分析之后運用SWOT評價進行MBA教育發展戰略選擇,最后提出實施MBA教育品牌戰略、質量戰略、國際化戰略和特色化戰略等對策措施。
[關鍵詞]合肥工業大學;MBA教育;發展戰略;SWOT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634(2012)04—0015—05
隨著中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管理落后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要具有競爭力,就需要大批掌握市場規律、具有戰略思維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巨大的人才需求推動著中國MBA教育的快速發展。隨著MBA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個高校的MBA教育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從1991年試辦開始,我國MBA試點院校從最初的9所增加到現在的236所,培養規模和培養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如何進一步提高MBA教育的水平,是從事MBA教育的院校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1 環境分析
1.1 外部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一般采用PEST分析法,即對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環境、技術環境這四大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MBA教育雖然不是企業行為,但采用市場化運作,這四大因素同樣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1)政治環境。(1)教育部對專業學位設置的審批制度有較嚴格的程序和標準,符合MBA辦學條件的高等學校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準進行試點,并在招生后有一屆畢業生時,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根據制定的培養方案和評估標準對辦學單位的教學水平、辦學條件、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評估,符合辦學條件的MBA培養院校才可以繼續辦學;(2)國家對MBA教育管理體制不斷進行改革,招生考試、教學評估體制逐步適應市場化運作的需要,招生學校的自主權逐步放開;(3)教育主管部門正在逐步增加招生院校的數量,現在具有MBA授予權的院校越來越多了。
2)經濟環境。(1)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使得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從1991年到2011年5月,MBA累計授予學位142421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于現代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2)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對技術MBA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一方面,國際互聯網的出現使網上貿易、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涌現需要大批具有工商管理知識和一定專門技術的專家。
3)社會環境。(1)社會對MBA的認識趨于成熟。中國的MBA教育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人們對MBA認識已經從比較模糊到回歸理性階段,目前的MBA市場競爭非常的激烈,每年報考MBA的學員在減少,但是獲得MBA辦學權的院校在增加。各個學校都在加強宣傳推廣力度,擴大生源。整個MBA的教育競爭雖很激烈,然而由于中國的企業數量比較多,這個市場還比較大:(2)MBA學員年齡偏低,閱歷較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人才培養的質量;(3)中國對外開放以來,傳統文化中追求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想逐漸淡化,物質的、功利的人生追求占據社會的主導地位。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惜損害他人健康甚至生命進行造假等,這些社會文化環境的問題要求MBA教育不僅要提供完善的管理知識體系,更要培養管理者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
4)技術環境?,F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為MBA教育提供了現代技術手段。除了運用電腦、多媒體設備等現代輔助教學手段,還利用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進行遠程教學。網上教學可使外地的學生都能接受到著名商學院知名教授的指導,雙向交互式交流猶如現場教學。
1.2 行業環境分析
中國MBA教育模式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日漸成熟。各高校在適應市場的需要中逐漸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在國內已有較高美譽度。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MBA教育機構與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合作辦學,如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與歐洲管理基金合作承辦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中國MBA教育市場占據了突出的地位。
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20世紀80年開始采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行業競爭態勢分析。一個產業的競爭狀態取決于5種競爭力量:現有的競爭對手、潛在競爭者、主要替代產品、買方談價能力和供方談價能力。
1)省內高校間競爭能力比較。安徽處于中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東部地區較為落后,急需培養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杰出企業經理人。到2011年,安徽省有5所大學具有MBA學位授予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都在合肥市,安徽財經大學是一所金融類大學,在蚌埠市,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工科大學,在馬鞍山市,安徽財經大學和安徽工業大學具有一定地域優勢,很多考生考慮交通和住宿方面的便利愿意就近讀書。
合肥工業大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安徽大學,下面對這3所大學進行比較,主要著重于支撐MBA教育的因素分析,見表1。
從辦學歷史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比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要早很多,辦學經驗吏豐富,培養的優秀畢業生也很多;從學科建設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合肥工業大學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從師資力量看,以中科大最強,安徽大學較弱;從招生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勢顯著。在合肥MBA教育市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是市場的領導者,合肥工業大學與安徽大學相比,在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招生錄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2)潛在競爭者。截至2011年,教育主管部門已批準的MBA培養學校達236所,合肥地區以后還會有一些院??赡塬@得MBA授予權,勢必會和現有的招生院校展開競爭。國內許多知名院校的MBA教育機構紛紛在安徽一些地市設立教學點,吸引了一批安徽省的生源。一些國外的大學在安徽尋找合作伙伴進行MBA專業學位教育,在外籍師資、國外學位、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有一定的吸引力,對于省內院校具有較大的威脅。
mba戰略管理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