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論文
養老保險論文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涉及到每一位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養老保險論文,供大家參考。
養老保險論文范文一: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全面覆蓋社會養老保險已經十分的重視,近年來,連續出臺的國家政策措施,意在更好的建設城鄉養老保險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架構設計
(一)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原則和目標
1.先進性和成熟性
體現出數據集中化的處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將三種業務關系緊密的聯系起來改進社會養老管理的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是先進與成熟并進,完善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
2.全面性和專注性
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應該將覆蓋面廣泛化,充分涉及到每個地區和管理的每個業務流程環節。
3.實用性
應該根據系統建立的目的進行探討,充分了解辦案人員的操作習慣性以及客戶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建立。
4.安全性
系統的建立要充分考慮安全性,對于客戶的信息保存以及資金的流向動態要實時進行追蹤,建立安全體系和數據安全系統,將各種安全系統進行完善。
5.擴展性
充分的考慮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業務的動向,根據其發展制定系統改善的動向設計,保障業務的精準度。
(二)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技術構架設計
1.系統構架
該系統是以J2EE架構為導向,通過采集面向服務的思路和數據的多方面分析,形成BSS多層次的構架。系統采用MVC的設計模式技術構架,進行分層的設計和頁面布局,在各個界面中,規范數據的格式,采用標準的形式進行交互。
2.網絡構架
將市、縣、鄉鎮的網絡串聯起來,確保三網網絡運行,目前已經完成了部分的網絡構建和運行,為系統的構建提供了基礎保障。系統是以市網絡為中心,通過向鄉鎮等下級地區延伸,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網絡流程架構,提升各個階層的辦事效率和業務能力。
3.部署構架
在系統的研發之前,需要對各項工作進行整體的部署,系統集中部署任務的市級部署中心,利用金保工程,實現與各級網絡關聯的部門之間的業務辦理。
(三)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構架
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參保管理、繳費管理、賬戶管理、待遇發放管理查詢統計、系統管理等主要的業務功能模塊,將市、縣、鄉鎮各個網絡經辦點整合起來,雖然每一級的業務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但是系統都會優化整合。
二、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詳細設計
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系統建模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采用UML進行建模,利用面向對象的方法來搜集數據,并且通過系統的可視化功能將模型展示出來。
1.建立包圖
根據對象需求以及業務辦理需求將系統模塊進行總體的劃分。包ruralpension表示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將其劃分為如下幾個子包:參保管理person、個人賬戶管理account、鄉鎮集體管理village、待遇發放管理benefit、申報繳費管理fundcollect、查詢統計query、公共管理pub、系統管理parameter。
2.建立類圖
類圖是UML靜圖中的一種,可以顯示系統中模型的靜態結構,特別是其中每類之間的結構關系。
3.建立時序圖
時序圖是指通過各個環節之間信息的接送時間關系來展現動態協作關系。(1)參保登記涉及的對象有:業務經辦人員、系統的參保登記界面、數據庫。(2)養老審批涉及對象有:業務經辦人員、退休待遇登記界面、業務審核人員、待遇審核界面、數據庫。(3)養老待遇發放涉及的對象為:業務經辦人員、月度應付待遇核定界面、產生撥付清單界面、實付確認界面、數據庫。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養老保險政策進行全覆蓋式的推廣成為社會保障的重要部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建立,采用BSS最先進的三層體系框架,通過嫻熟的高科技,將系統逐層進行劃分,使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體系具有平臺的無關性、較強的安全性、較高的靈活性和擴展性的特點。在系統建立的過程中,通過面向用戶的建模分析,采用UML建模,使業務組件化功能良好的實現,并且解決了系統對于大數據處理和并發性問題的解決,系統的穩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時系統提供了很好的交互界面,提高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操作性。目前,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化系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基本運行情況穩定,能夠達到各方的用戶需求,受到業界的廣泛好評。通過系統穩定運行的情況可以看出,UML的建模系統,可以充分分析客戶需求、設計相應的工作流程,把握清晰明確的客戶構架體系。在系統的初步開發的過程中,運用組件化的設計及運營方式,為業務的重組和組建的復式開發提供很好的基礎理論。與此同時此系統與其他各個部門系統有限的銜接,如銀行、稅務等都有銜接口,通過這種銜接完成與相關部門的業務聯系,增強系統的交互性和實用性,同時穩定了系統的運行。隨著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不斷完善,有些弊端還是得不到良好的解決,業務的不斷深入,單純性質的業務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復雜式的業務又增加了管理信息化的工作量,例如領取人員領取資格證、領取人員異地辦理相關業務等都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強化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功能,用來進一步改善辦理流程的相關環節,提高社保相關部門的公眾形象。同時,對于養老保險基金運轉的相關機制和監察工作、預警機制等也是需要同步完善解決的[1]。
養老保險論文范文二: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問題研究
寧波市作為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一直是外來務工人員源源不斷涌入的城市。截至2014年底,寧波市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已達430萬,占到總人口的43%,外來人口總量超過溫州而居全省第一,其中北侖、鄞州、鎮海等區外來人口已超過戶籍人口。外來務工人員對寧波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其權益長期未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很多務工人員長期生活在寧波,也逐步進入中老年,以后基本生活尚無保障。這既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生活水平質量,更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探索建立適合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其“無憂樂享”晚年生活,具有很緊迫的現實意義。
一、調查的基本狀況
本次調查共調查了200份《寧波市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的現狀調查問卷》。其中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現狀的調查問卷有效問卷192份,即有效率96%;在本次的調查過程中,我們采用隨機訪談的形式,以個人訪談為主,采用問卷調查相配合的調查方法。而對于本次的調查地點主要分布在社區、建筑工地、商場、勞務市場附近。本次調查的過程中,有200份調查問卷的調查對象是外來務工人員本人。在調查結束后,我們對192份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在分析問卷時,我們采用Excel進行分析研究。
二、寧波市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現狀
根據暫住人口統計資料,全市外來務工人員的92%分布在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市轄區,其中鄞州區占38.5%,慈溪占15.3%,江東區占12.4%,江北占11.6%,鎮海和北侖合計占11.2%。據我們對寧波市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的現狀調查問卷顯示,他們主要來自安徽,江蘇蘇北,河南,四川,山東等地。全市外來務工人員75%以上主要從事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商品業批發零售業,尤其是大量女職工就業于全市眾多紡織、服裝企業、服務業等。這些分布在各行各業的外來務工人員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對寧波市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為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我們調查的外來務工人員群體中,平均年齡僅為26.3歲,40歲以下的人群占到70.2%,很顯然,青壯年已經成為外來務工人員群體的主力軍,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問題將日益凸顯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問卷分析來看看當前寧波市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的實際情況。
1.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的實際情況。
46.3%的大眾認為外來務工人員養老應由子女負擔,由此看來,傳統的養老模式在社會大眾中占據主導地位;43.81%的外來務工人員認為其養老方式以平時儲蓄為主;在大眾和外來務工人員的看法中,養老保險這一養老方式分別居于第三位和第二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養老保險在社會上還沒有代替外來務工人員的傳統養老方式,成為一種主流意識。再次,在調查的人群中,61.46%的外來務工人員都愿意繳納養老保險,但實際在與外來務工人員的交流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參保比例低,從問卷對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分析,只有34.2%的被調查者參加了養老保險,同時還出現了大量的退保現象。
2.外來務工人員對養老保險的態度。
接近半數的外來務工人員明確表示要參加養老保險的,而有19.27%的人是出于政策的原因而無法參加,那么排除無所謂的和明確表示不想參加的8.33%的外來務工人員,仍有多數外來務工人員是愿意參加養老保險的。
三、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問題的原因
1.從外來務工人員自身來看。
一是盡管養老問題客觀存在,但外來務工人員現在并不愿意繳納費用給政府,他們對這一政策的不信任感使他們寧愿把錢存著。外來務工人員對未來普遍有不確定性的憂慮。盡管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在轉移時可以接續也可以退保,但是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對這些政策并不了解,身為弱勢群體的外來務工人員在不明真相或者被逼迫,利誘等情況下選擇退保,導致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鎮做工大多是通過城鄉介紹而來,加上勞動崗位競爭激烈,對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考慮較少,甚至毫無考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容易陷入侵權陷阱,等發覺時為時已晚。另外,外來務工人員隊伍雖然龐大,但缺乏組織,很難形成維權合力。因為他們缺乏訴求渠道,也缺少求助途徑,也正因為缺少有效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往往各謀其策、各行其是,一盤散沙,很難形成合力。對企業不簽勞動合同,克扣拖欠工資,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侵權行為,往往持克制,忍耐的態度,沒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也是養老保險制度在外來務工人員中推行不力的原因之一。三是外來務工人員來到城市,生存就業壓力使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個人繳費能力低但是繳費門檻高,在被調查的人群中,70.97%的外來務工人員每年開支占收入的比例超過50%,22.04%的外來務工人員甚至超過了80%,外來務工人員每年開支占收入的平均比例達到了75.7%,很明顯,這個比例系數越高,可用來儲蓄或它用的可支配收入越少,對于養老保險這筆額外的費用投資在他們看來也許是奢侈的消費。另外,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太強,轉移手續麻煩等客觀因素都制約著他們。
2.從企業角度來看。
我們的調查中50.92%的外來務工人員所在企業沒有按月足額繳納養老保險金,19.63%的外來務工人員都不清楚企業是否為其繳納,這不僅表明企業繳費意識低,也揭示出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的自我維權意識淺薄。企雇傭外來務工人員就是降低成本,如果再繳納養老保險就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增加開支,在這種情況下,通常能逃則逃,能避則避,采取消極的態度。企業往往不與外來務工人員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當然,有的企業可能經營管理不善,自身經濟實力有限,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實在無能為力,想交也交不起。
3.從政策層面來看。
一是政策背后的價值選擇。關于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問題上,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普遍持有的地方保護主義觀點,并一定程度上對外來務工人員有歧視,使養老保險接續問題存在困難。由此看,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價值偏誤。中央政府一定看到了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就業收入低、穩定性差、流動性大,所以提出建議“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要適應流動性大的特點,保險關系和待遇能夠轉移接續,使外來務工人員在流動就業中的社會保障權益不受損害”。但在具體的政策設計中,對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并未提供可以操作實施的配套方案,而僅僅是一項供各地方政府參考和自由選擇的原則性措施。二是政策執行中的不足。盡管近年來在維護外來務工人員權益方面出臺了不少政策措施,但在實際執行中存在嚴重不到位現象,政策本身存在不少漏洞,操作性不強,責任追究不明確,企業在施行過程中逃避責任等問題,也沒有相應的執法手段來制裁,執法缺少力度,缺少程序,無法實施這些看似不錯的政策,那么這些維護外來務工人員權益的政策也只能是空談。
四、完善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的建議
1.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
目前,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對各種知識掌握的程度有限,缺乏權利意識和利益表達行動。據本次調查發現有62.89%的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當在問及對當地養老保險政策的了解狀況時,91.67%的外來務工人員對政策的了解不夠。所以,要盡快轉變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觀念,學會利用法律,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的權益。加大宣傳力度應從政府、社區、用人單位三個方面落實。利用專家講座,社區公告欄宣傳,用人單位培訓等方式讓外來務工人員了解政策的內容,各地方政府應加緊出臺操作細則爭取早日實現養老保險賬戶的轉移。尤其是加大針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養老保險制度的方針、政策、目標模式的宣傳,增強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依法繳費的意識和自覺性,保證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加大對外來務工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財政支持。
外來務工人員具有流動性大、工作不穩定和收入水平低的特征,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收入遠低于城鎮職工,參保能力有限。而個人繳納每月工資8%的養老保險金對收入本來就不高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調查發現,有81.35%的外來務工人員反映自己的工資水平低,工作不夠穩定到處流動。一些外來務工人員認為工作變動大,養老保險能不能延續交下來也是未知數。考慮到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城鎮職工的現實情況可以實行“低門檻準人”的原則。鑒于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不高,無力承擔養老保險費的繳納,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應該對其進行資助。這樣就極大地降低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負擔,凸顯了養老保險公共產品的特點。而與此同時,對有外來務工人員的民營企業的繳費門檻可適當降低,甚至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這樣有利于提高企業參保率,從而變“要我參保”為“我要參保”的觀念。比如說,可以將外來務工人員個人費率適當的降低,盡量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少繳費,實現低水平,廣覆蓋率。
3.強化企業的養老保險意識。
調查中有50.92%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所在企業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金,19.63%的外來務工人員都不清楚企業是否為其繳納養老保險金。如何強化企業的養老保險意識,可以用以下的方法:
(1)完善養老保險法律制度,明確規定企業在養老保險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企業在不作為的情形下,企業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
(2)政府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監督監察機構,對各個企業的養老保險狀況進行定期的檢查,從而有效的防止企業在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繳納中故意逃避責任;
(3)促進企業工會系統的發展,用工會的力量來監督企業,以維護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權益。
4.制定全國統一的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關系異地轉移與接續辦法。
鑒于中國的現實情況,調整和完善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使其能夠無障礙地跨地區轉移接續,期望國家盡快實行一體化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這一思路有其合理性,但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往往是跨省流動,提高統籌以適應外來務工人員跨省流動的養老保險體制,必須在中央一級實行統籌,否則依然難以解決地區分割問題。而中央層次的統籌,要付諸實施可能需要長期的等待。
5.建立健全適應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法律體系。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社會保障體系,很多時候當政策執行效果不佳時,總會出現新的政策對舊政策進行修改或補充。所以對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即使現在的政策會帶來優惠,但是他們擔心在未來的一個時候,如今的政策會被取代或廢除,那么他們的優惠也就化為烏有。外來務工人員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其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應當作為城鎮養老保險的特別制度而存在。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可靠的幫助和補償。此加大養老保險的執法力度迫在眉睫,而建立健全適應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體系更是重中之重。
五、結語
外來務工人員在寧波城市化和工業化形成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雖然國家對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進行,并且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但是在實踐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需要外來務工人員個人、企業、政府三者共同的努力,特別是政府更要明確自己的主導作用,不斷的完善適應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真正將外來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險落到實處,保障他們應有的權益,實現他們的中國夢。
養老保險論文相關文章:
4.社會保障論文參考
6.農村養老保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