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畢業論文代發表
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是一切社會里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教育畢業論文代發表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育畢業論文代發表篇1
論開展環境教育對綠色大學創建的促進
大學在高速發展黃金期,許多大學抓住機遇改擴建校園。然而,校園環境優美的背后也有令人擔憂問題,如校園建設不能將環境哲學、生態倫理學等因素融入其中。這都影響了大學可持續發展。諸多有志之士提出建設綠色大學理念。
一、綠色大學綜述
(一)綠色大學內涵
“綠色大學”是指,大學在實現基本功能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為指導思想,以培養有生態道德人才為核心,在學校教學、科研、日常管理等工作中納入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內涵,全面提高環境素養新型大學。
(二)創建綠色大學必要性
1.創建綠色大學是全球高校共同選擇
21世紀是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世紀。面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高校應順應時代潮流,發揮積極作用。學校有大量建筑存量,是耗能大戶。大學擴招使學生數量激增,年輕人對電腦空調等設備依賴,導致校園能源與資源消耗需求增加。鑒于自身能源資源壓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許多高校采取措施,開展綠色校園創建。如,哈佛大學“綠色校園行動計劃”。
2.創建綠色大學,是建設美麗中國必然要求
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戰略任務。報告將生態文明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迫切需要相關專業人才與科技支撐,需要推進我國綠色大學發展。
(三)我國創建綠色大學實踐與反思
1.我國綠色大學創建的實踐
(1)綠色大學創建成果
1998年,清華大學首先提出創建綠色大學,很多高校也結合實際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一方面,開設綠色課程,將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課程中。另一方面,重視校內外綠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綠色行動。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組織學生野外實地考察。
(2)綠色大學建設中的問題
一方面,未認識到建設綠色大學意義。參與學??傮w數量少;環境教育一般僅以選修課、講座形式出現,不是課程體系必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綠色大學建設缺乏長效機制。雖然有的高校設置了組織機構,但大多是臨時的;人員配置缺乏結構合理性,不能有效組織與協調綠色大學系統性創建工作。
2.對于我國建設綠色大學的反思
(1)理解建設綠色大學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是治國戰略,關系民族未來。高校應承擔使命,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者、引領者和示范者。
(2)明確綠色大學色內涵
第一,培養綠色人才。它是建設綠色大學根本目標。開設生態文明課程,進行環境教育課外實踐。通過課內、外教學,培養生態文明意識,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念,鍛煉環保技能,增強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責任心和使命感。第二,建設綠色校園。學校要在水、電等系統建設和環境綠化方面,節能、節水、節電,做好再回收與利用,使校園起到教育與示范雙重作用。綠色校園是推廣清潔技術示范區,精心規劃生態園林景觀園區,在其中能感受到學校事業與環境協調發展氛圍。
(3)建立健全綠色大學建設長效機制
第一,國家應制定法律政策,為綠色大學創建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持,將綠色大學發展納入有序軌道。第二,社會應成立學術團體召開研討會,研究問題解決方案。召開全國綠色大學論壇,交流經驗。第三,學校應把創建綠色大學納入長期發展規劃,科學設置組織領導機構、配備專業人員。
二、環境教育的綜述
(一)環境教育的內涵
“環境教育”是指,在保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時代背景下,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培養具有環境保護知識、環境保護技能、高度環境保護熱情的新型人才新型高等教育。
(二)國際經驗
1972年召開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推動了世界環境教育發展。美、日、澳等國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
1.科學環境教育層次體系
(1)中小學生環境教育
中小學階段是培養人認識、熱愛并保護環境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很多國家不設專門課程,是綜合有關課程(生物、地理等)和校內外活動(參觀、旅行等)進行環境教育。美國中小學環境教育課采用“自然學習”、“戶外教育”方法,讓孩子置身自然中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壯麗,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與情感。
(2)高等環境教育
根據培養對象和目標不同,高等環境教育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教育,培養為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另一類是非環境專業教育,對非環保專業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其在環境知識、意識與技能方面有所進步。加拿大41%的大學開設環境專業課程。許多高校建立了環境院系或密切相關的地理學、生物學等院系。
(3)推進全民環境教育
通過普及型、通識型環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環境意識,是貫徹環境保護最有力措施。瑞典人環保意識較強,垃圾分類工作很完善,家庭生活中的節水、節電行為隨處可見。
2.重視環境教育立法及機構建設
1970年美國制定《環境教育法》。聯邦政府教育署設置了環境教育司,由政府支出大量資金,來支援環境教育課程開發研究、實施與評價,等。 3.管理環境教育項目,經費投入穩定、多元
國外環境教育法詳細規定環境教育資金投入,建立由國家投入和民間支持資金來源。美國國家環境教育法規范教育經費來源、申請者資格等,強調美國環保局要建立程序監督評估項目實施,確認項目質量和是否繼續支持有關項該目。法律調節下的穩定、多元經費投入機制,為美國環境教育提供了堅實經濟基礎,這是美國環境教育發展關鍵因素。
4.強化環境教育師資培訓
開展環境教育需高素質師資隊伍,這需要高質量教師培訓,它要培養教師兩種能力:專業教育能力和環境教育能力。1992年,芬蘭教育部選擇加瓦斯卡拉大學作為實施基地,開展“兩步走”遠距離教學模式:從全國大學和培訓學校抽出1至3人參加培訓,建立培訓教師課程體系;然后建立上述受訓人員地方學習小組,對其他受培訓教師進行培訓。參加培訓教師,不僅可以學習運用新教學方法和新教學課程,而且還可獲得個人環境知識與環境價值觀和責任感。
三、開展環境教育促進綠色大學建設
綠色大學是滲透生態環保理念新型大學。環境教育是順應時代潮流、反映時代要求新型教育,通過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向學生普及環保知識,提升學生環保實踐能力。開展環境教育對建設綠色大學有重要作用。
(一)環境教育是培養綠色人才基本途徑
建設綠色大學,根本目標是培養綠色人才。要靠環境教育來培養具有豐富環保知識、實用環保技能、高度環保熱情的新型人才。環境教育是為生態文明建設培養人才教育形式。目前在校大學生,尤其環保專業學生,他們中很多人未來將成為直接或間接環境資源決策者,而決策取決于他們決策意識。科學決策意識養成要靠教育。當這些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后,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用言行感染帶動周圍人,影響周圍人價值觀,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二)他國綠色大學成功要素之一是環境教育
美國高校在建設綠色大學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重要經驗是重視環境教育,設置科學環境教育課程。美國環境教育課有兩種。一是環境研究主修課,環境專業學生研究環境,約96.5%的“綠色大學”提供環境研究類學位。二是更廣泛意義上環境教育,是針對非環境專業學生通識教育,16.7%的綠色大學將環境教育課作為必修課程。這種面向非專業學生環境教育,不僅講授環境知識,還通過教師與學生調查或資料搜集等環境行動,把周邊環境問題納入環境教育課程體系中。它不是單純知識理論體系,而是環境教育課程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把環境教育置于現實生活中。如此設置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環境意識,學生思考環境問題,采取綠色行動。因此,它是高校全面推進“綠色大學”建設的有效途徑。
>>>下頁帶來更多的教育畢業論文代發表
教育畢業論文代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