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探討論文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探討論文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實現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因此,構建一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本位的符合職業教育目標要求的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教學體系就是一體化教學體系。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一體化教學的探討全文如下:
中等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中開設《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鉗工工藝職業技能,保證學生在走入社會以后有一技之長。但目前,大多數中等職業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在《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中存在只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淡漠了實踐技能操作訓練方面的引導,知識學生沒有得到較好的鉗工操作技能鍛煉,缺乏全面協調的職業素養。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中應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實現全面發展。
一、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基本特點
一體化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突破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模式開展之后,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和主人,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教師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發揮主導性作用,課堂講授內容既要嚴密結合課本教材,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深化,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層次。
一體化教學的重點是實現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操作能力科學引導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過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但偏重于實踐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制定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教學任務,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生活,逐步培養實踐創新能力。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該專業的基本動向,為學生制定相應課內課外學習任務,讓學生加深對本學科的理解,并善于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以促進學生得以全面發展,成為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
二、《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一體化教學現狀
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出以后,在中等職業學校引起了一場教學模式變革,到目前也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改革成果。基本上消減了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與弊端,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擺脫了以往單純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極大地改善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改變了以往以教材課本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在教材基礎上實現了課程的拓展發散學習,拓寬了了學生們鉗工工藝與技能的知識面。實現了鉗工工藝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操作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方面獲得足夠發展。
有效提高了學生鉗工工藝方面的職業素質,為社會輸送越來越多的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鉗工技師。但《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尚處于探索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傳統教學模式的復蘇以及教學無法進行有效的教學創新等,對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阻力,需要在進一步的教學研究探索中逐漸改善彌補。
三、一體化教學在《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中應用的重要性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在中等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中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中的運用主要是將鉗工工藝理論知識與鉗工技能訓練相互結合,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鉗工工藝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課堂教學實踐實現教與學的一體化,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
一體化教學通過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保證各個教學環節的科學有序性,通過老師的監督引導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將操作技術比較復雜的鉗工技藝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進行有效教授,提高學生專業機能和綜合素質。目前,我國社會經濟建設正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機電人才,一體化教學可以與職業實踐掛鉤,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理論知識水平及操作水準的不斷提升,有助于將學生培養為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做貢獻,同時還保障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實現職業人生價值。
四、《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一體化教學方法創新
1.設置難點啟發學生思維,挖掘學生潛能
在《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每個章節的重點難點進行整合和教學規劃,尤其是零件尺寸加工與銼削實習教學,對這些相關教學內容采取設置疑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性學習。在課堂上,先進行基本的入門指導,然后將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思考與實踐操作,對控制零件尺寸與銼削操作的技術要領進行探索分析,并引出概念公式加以講解。老師仍舊發揮課堂主導性作用,為學生提供問題研究的大體思路,為學生的課堂實踐過程提供參考意見,并根據學生的資質水平進行差異性輔導,逐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
2.豐富課堂教學層次,提升教學質量
《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課堂教學過程應突破傳統的單調模式,積極引進多種多媒體教學系統和教學輔助工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圖文資料、數字計算、音頻視頻和動畫模擬等方式拓寬課堂教學層面,這種生動化、形象化和直觀化的教學道具可有效將學生帶入模擬場景,增加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可以在班級內進行分組合作研究學習,促進培養學生合作實踐能力,并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完善自己鉗工工藝理論知識結構,并使實踐技能得到充分提升。教師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向學生們介紹鉗工工藝理論及操作技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世界各國的基本發展動向,不斷開拓學生們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機電圖紙網絡設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機電的基本結構與鉗工操作技術的基本要領。
3.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培養獨立思考與創新精神
老師在詳細講解鉗工工藝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把實踐教學當做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學校方面應加大機電專業《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中材料需求的資金支出,保證實踐教學中人人都可得到鍛煉。老師聯系機電生產使用及維修企業,帶領學生深入車間進行實地操作鍛煉,積極接收高級鉗工技師的理論技術指導,提升職業素質。在車間操作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設置實踐學習目標,保證學習效果。
4.更新成績考核制度,將實踐能力列為考核重點
機電專業《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考核制度應從傳統的書面理論知識考核重點轉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考核為主。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一線技工操作人員,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考核至關重要。應當豐富考試內容,在書面理論考核的基礎上加進學生平時實踐成果的評估,綜合考評學生各種實踐學習報告,在期末時專門設置實踐操作考試地點,直接考察學生的鉗工工藝操作技術掌握情況。
五、結語
在中等職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中實現一體化教學改革,對于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以及創新能力發揮重要作用,是一種品質優良的素質教育模式,順應了教育改革個性化、科學規范化的發展趨勢,也符合我國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戰略需求。對于學生本人而言,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同時,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有助于學生實現美好的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