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沖突理論談高等教育的合并與融合
時間:
姚軍1由 分享
[論文摘要]興起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高校合并,體現了我國以“共建、聯合、調整、合并”為主要內容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鮮明動因——促使高等教育從主要依靠擴大外延向主要依靠發展內涵轉變,使其成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合并與融合的真諦在于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達到從辦學思想、大學文化、體制機制、人力資源和學科建設等的有機融合。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 體制改革 合并 融合 沖突理論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發展了的高等教育與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國教育的非產業化性質,決定了我國不可能通過大量引進的方式擴大高校規模;窮國辦大教育的現實,又決定了我國難以在短期內創建更多新的高校或大幅度擴展已有高校辦學規模。因此挖掘已有教育資源潛力,實行合并辦學,便成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成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投資效益的重要途徑。高校合并與融合的真諦在于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達到從辦學思想、大學文化、體制機制、人力資源、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等的有機融合。回眸我國高校合并的過程和高校合并后的磨合,有助于我們理性思考和科學分析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艱難歷程,從而為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
一、高校合并辦學的時代特征
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校積極探索教育改革之路,與工廠、企業結合,建立了一批教學、科研、生產聯合體,開辟了多渠道聯合辦學的新形式,推動了高校聯合辦學的蓬勃興起;進入90年代之后,面對高等院校平均規模小的現實,便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合并,從部屬院校到地方高校,萬人高校如雨后春筍般展示在世人面前。回顧高校合并這一重要的改革舉措不難看出,高校合并辦學,一是有力地沖擊了我國原有的高等教育體制。合并辦學拓寬了高等教育的投資渠道,打破了條塊分割的辦學體制,加速了高等教育地方化進程,推進了高校與社會的聯系,也促進了高校內部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的改革。二是促使高校不斷轉變辦學思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合并辦學使高校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將自身發展與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它打破了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社會三大職能的相互割裂狀態,使三者圍繞共同目標有效運作,促使高校將三大職能有機地綜合起來,也使高校將人才的培養規格、質量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有機統一了起來。三是促使高校改革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加速高校教學現代化。合并辦學不但促使高校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先進性,重視高校自身特色的凝練;也為學生擴充了穩定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使實踐性教學環節得到了有效加強,強化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同時,合并辦學的真正意義還在于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來實行高校之間的融合。合并高校成功運作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合并辦學必須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創新,必須將新的構想、新的理念運用到高等教育的實踐之中。不少高校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很好地協調與維護了高校與政府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高校與高校的關系以及學校與師生的關系。高校的合并和融合,使我國高等教育逐步改變了高校條塊分割、“小而全”的狀況,優化了高等教育結構與資源配置,提升了辦學質量;淡化了行政隸屬關系,推動了高校加快建立以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高校的合并和融合,有利于地方相對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辦好若干所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高校;它改變了高校封閉辦學的狀況,積極深化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結合和發展國際合作辦學,加快了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復合。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 體制改革 合并 融合 沖突理論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發展了的高等教育與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國教育的非產業化性質,決定了我國不可能通過大量引進的方式擴大高校規模;窮國辦大教育的現實,又決定了我國難以在短期內創建更多新的高校或大幅度擴展已有高校辦學規模。因此挖掘已有教育資源潛力,實行合并辦學,便成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并成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投資效益的重要途徑。高校合并與融合的真諦在于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達到從辦學思想、大學文化、體制機制、人力資源、學科建設、專業設置等的有機融合。回眸我國高校合并的過程和高校合并后的磨合,有助于我們理性思考和科學分析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艱難歷程,從而為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
一、高校合并辦學的時代特征
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校積極探索教育改革之路,與工廠、企業結合,建立了一批教學、科研、生產聯合體,開辟了多渠道聯合辦學的新形式,推動了高校聯合辦學的蓬勃興起;進入90年代之后,面對高等院校平均規模小的現實,便開始了大規模的高校合并,從部屬院校到地方高校,萬人高校如雨后春筍般展示在世人面前。回顧高校合并這一重要的改革舉措不難看出,高校合并辦學,一是有力地沖擊了我國原有的高等教育體制。合并辦學拓寬了高等教育的投資渠道,打破了條塊分割的辦學體制,加速了高等教育地方化進程,推進了高校與社會的聯系,也促進了高校內部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的改革。二是促使高校不斷轉變辦學思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合并辦學使高校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將自身發展與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它打破了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社會三大職能的相互割裂狀態,使三者圍繞共同目標有效運作,促使高校將三大職能有機地綜合起來,也使高校將人才的培養規格、質量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有機統一了起來。三是促使高校改革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加速高校教學現代化。合并辦學不但促使高校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先進性,重視高校自身特色的凝練;也為學生擴充了穩定的校外生產實習基地,使實踐性教學環節得到了有效加強,強化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同時,合并辦學的真正意義還在于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來實行高校之間的融合。合并高校成功運作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合并辦學必須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創新,必須將新的構想、新的理念運用到高等教育的實踐之中。不少高校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很好地協調與維護了高校與政府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高校與高校的關系以及學校與師生的關系。高校的合并和融合,使我國高等教育逐步改變了高校條塊分割、“小而全”的狀況,優化了高等教育結構與資源配置,提升了辦學質量;淡化了行政隸屬關系,推動了高校加快建立以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高校的合并和融合,有利于地方相對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辦好若干所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高校;它改變了高校封閉辦學的狀況,積極深化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結合和發展國際合作辦學,加快了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