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畢業論文
為了滿足日益提高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需求,促進中國政治和政治經濟化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看到政治經濟化對當代中國政治的影響,從而為提高我國整體經濟實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經濟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政治經濟畢業論文范文一:思想政治經濟管理論文
一、經濟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鑒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針對目前我國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應對措施,提高經濟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1、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
在企業管理中,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這是開展思想工作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因此,企業領導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經濟管理工作實際,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集體主義為主要原則,與時俱進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先進的理論武裝員工思想,改變員工的精神風貌,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企業發展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
2、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在過去,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用下達文件和召開會議的方式來進行。目前,這種工作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發展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為了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加強對新情況和新問題的研究,使思想政治工作與市場經濟和經濟管理結合在一起,一方面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對經濟管理的服務性。比如,除了傳統的工作方法,我們還可以領會利用座談、演講報告、小組學習、觀看視頻以及外出學習等多種方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3、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
完善的工作機制可以為思想中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保證。具體來講,第一,建立規范自律機制。在企業管理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輿論引導作用,使企業內形成一種自律氛圍,建立規范自律機制,使企業內的管理由一種束縛變成一種自然習慣,使他律管理向自律管理轉變,從而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競爭力,保證企業各項經濟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建立監督機制。在現實中,有些企業只是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或者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走走過場而已。因此,我們要通過企業內部的紀檢部門、職工代表大會以及群眾監督等多種形式,構成一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監督機制,保證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因此,在新時期,我們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樹立起為經濟管理服務的理念,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各種工作機制,解決企業內部矛盾,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政治經濟畢業論文范文二:政治經濟學三性研究
一、時代性
當今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對這一命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從科技發展角度上說,是后工業化或信息化時代,從經濟活動層次角度看,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從政治格局角度看,是政治多極化時代。總體上講,當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它反映著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浩劫和兩極冷戰對抗后世界各國絕大多數人們的共同價值取向。換句話說,當今時代的人們更多感興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保持現在的政治經濟秩序前提下如何更好地求得國家強大和生活改善,而不是如何毀滅對手甚至主動地樹立一個對手然后將它毀滅。于是,合作雙贏、建設性態度、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等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而單邊主義、原教旨主義、種族歧視、貿易保護主義等一切人為地倡導對抗、仇視、封閉排外的做法和思想都遭到了人們憎惡和批判。一個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世界給各國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勞動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帶來根本性的變革,一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共存共處的社會給各國的經濟、政治、外交、軍事乃至綜合國力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如此時代、如此變革、如此挑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與教學無法也不能回避。政治經濟學教學要如何適應時代、投身變革、回應挑戰?有三個現實問題必須予以解決:
第一,準確把握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技術革命給人類經濟生活帶來的變化及其影響。人類自20世紀中期以來已經全面跨人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乃至政治運行模式,也給傳統的政治經濟學理論與教學帶來極大的沖擊。知識、技術、信息在經濟增長中越來越突顯的第一位作用使傳統的重視資本、勞動力、土地的經濟增長理論發生危機;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在異軍突起同時,也對傳統產業進行了深刻改造,使得以往的產業結構理論必須完善;信息時代的網絡貿易、電子貨幣流通的興起對傳統的流通理論形成了沖擊;工業經濟時代以按資本分配為主的方式已被信息經濟時代以按知識分配為主的方式所取代。此外,勞動形式的多樣化、消費方式的個性化、社會階層的多層次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也作為當今時代的顯著特征而區別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平年代,這些同樣對我們的政治經濟學教學構成強烈的挑戰。政治經濟學必須敏感地捕捉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的種種新特性,并給出自己理性的回應與反思。
第二,正確看待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生活發生的變革及其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的基礎上,社會經濟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呈現出與工業化時期迥然不同的氣象。資本占有方式的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跨國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涌現,在世界范圍內主宰著全球的生產、投資、貿易和金融,也給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注人了強大的活力。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和各種合作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增長明顯。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手段的根本變化使國家對經濟、社會的調控和介人越來越普遍和成熟,自由市場經濟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人民生活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和保障。中產階層的人數不斷壯大,傳統產業工人階級隊伍日趨萎縮,民主法治運行機制更趨完善,人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渠道進二步拓寬,國家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物質主義等當代資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穩固,國際工人運動和階級斗爭處于低潮。這一切現象都表明,資本主義仍然具有相當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仍然具有在不改變根本經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容納新興進步生產力的生命力。對此,我們的政治經濟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閉目自欺,而應本著客觀、全面、開放的態度加以研究和評析。
第三,充分認識當代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社會現狀及其啟示。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在二十世紀里有過高歌猛進,也經歷了風雨飄零。這里面的經驗教訓,反應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和民主政治建設的史詩般的艱難與壯麗。蘇東劇變后,世界的社會主義事業仍在經歷較長時期的創傷彌合,同時也要醞釀痛定反思之后的重整旗鼓。以中國為代表的堅定走社會主義方向的市場經濟改革事業,二十多年來已經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成就,中國模式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重新點燃世人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希望。無論是在改革的烈火中隕滅還是新生,社會主義國家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里就陸續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說明了計劃經濟與現實國力民情的相違,也說明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應該實現從論戰式的批判到具體的建設性的運行規律研究的轉變。生產資料轉歸國有之后并沒有萬事大吉,探究公有制的合理實現形式、建立完善的經濟體制和盡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當前社會主義國家的緊迫而又艱巨的歷史任務。并且,建立在相對落后國力基礎上、以農業文明為主體前提的社會主義國家還要著力解決國民經濟工業化、信息化、二元經濟轉型,防止區域、城鄉和社會差距過大,資源環境與人口協調發展,政府機構職能轉變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對這些時代課題的探求和解答,是今天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和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
二、人文性
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人文社會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又是一種價值體系。在研究人與物、物與物的關系同時,更注重對隱含在這些關系背后的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的分析,并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某種價值評判。因此,政治經濟學又帶有深刻的人文性,體現了對人的關懷。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山本二三丸教授在《人本經濟學》一書中抨擊“以食利致富為目的的經濟學”,指出“要想配得上稱之為科學的經濟學,就必須對各種經濟法則進行正確的系統的研究。與此同時,還必須致力于探明這個社會是怎么形成和發展的,以及它必須為下一個更高級的歷史性社會所取代這一發展規律。也只有這種科學的經濟學,才能在這個被貨幣牽著鼻子走的、人們生活在比動物世界還要惡劣的弱肉強食的社會中,真正把握關于人與社會的正確思想,才能得出真正的科學的結論……”政治經濟學的人文性代表著一國經濟思維的主要成就,它使我們每個人在參與經濟生活時,能夠理解這些活動的意義,而不至于淪為一部缺乏人文精神、不顧經濟倫理的機器。政治經濟學的人文性從根本上講就是指它的政治和道德立場,體現這一學科研究和教學中的人文關懷的精神。以講授市場經濟一般理論為例,一方面,我們要解析它作為配置經濟資源的最優方式而體現出的生產力意義,另一方面,又不能忘記這一配置中已經內含的“為誰配置”的主題,這里面就是一個資源所有權益和財富分配歸屬的人文話題。市場經濟體制里通行的“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必然造成社會成員的貧富分化,而這與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理想顯然背道而馳。因此,這一分配原則必須置于公有制的前提之上和政府對收人分配的合理干預之下,這就是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人文性意義。同樣的,在介紹GD歸,經濟增長速度,人均可支配收人的概念同時,我們也要更加關注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人均壽命、青壯年文盲率、失業人數等事關一般群眾生存狀況和幸福感受的數字。不然,我們的經濟學教學就變得六親不認,冷血無情,我們的經濟建設成就也將失去人民的認同。
三、國別性
政治經濟學研究與教學的立足點還是我國的經濟改革者建設事業。無論是回顧經濟學史還是探討當代西方經濟,目的都是有所借鑒,把自己的事辦好。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偉大而艱難的事業,各種矛盾和關系需要得到妥善處理,各種經濟理論的難題需要得到破解,這些是發展中國家進行工業化、現代化道路上的普遍問題,也有計劃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特殊規律,還有中國自己的政治與文化傳統背景,沒有任何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供借鑒。事實上,當代中國有許多重大經濟課題值得我們深人研究。如: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結構、漸進式的改革模式、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與分配制度、現代企業制度與國有企業改革、轉軌過程中的失業與社會保障、中國的產業結構與產業政策、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與農業發展、宏觀經濟政策與管理體制改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等問題。不研究這些,政治經濟學就學得不扎實,最多只能說有點理論功夫,很難解決實際問題。所以,經濟學教學的任務必須十分注重它的國別性,尤其是結合中國國情。
政治經濟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1.經濟政治論文
2.經濟學論文
3.北大經濟學論文
4.財政系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