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畢業論文征文
對外貿易畢業論文征文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經濟貿易往來頻繁,對外貿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對外經濟的主要手段。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對外貿易畢業論文征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對外貿易畢業論文征文篇1
淺析中國對外貿易與環境保護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環境問題的全球化,保護環境,確保人類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全球的共識。中國作為人口、貿易大國,其環境變化勢必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近年來,中國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迅速,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十分嚴重。因此,如何促進貿易和環境協調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對外貿易;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
越國界的全球性問題。人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物質成果的同時,也品嘗到了環境被破壞帶來的惡果。因而,要立足長遠的發展,不能只追求眼前的、表面的、暫時的利益,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未來子孫后代的發展,要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二、貿易和環境的相互關系
(一)貿易對環境的影響。貿易對環境的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提高資源的有效配置,減少資源浪費,首先貿易可以形成規模效應和專業化生產,其次貿易可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擴大資源的使用價值;二是增加了環保資金,促進了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首先貿易促進了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為保護環境提供了資金來源,其次貿易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綠色概念深入人心,環保意識得到增強,環境污染就會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然環境。這些影響是間接、隱性的。
貿易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貿易的發展,導致了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尤其是在市場失靈和政府政策調節失誤的情況下,貿易就成為了環境問題的某一個因素。人們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盲目擴大出口,就會損害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目前最緊迫的幾大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生物多樣性減少、危險廢棄物越境轉移、水污染等。這些影響是直接的、顯性的。
(二)環境對貿易的影響。環境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和條件。環境為貿易提供了大量的資源,支撐著貿易的發展。一國的環境條件影響其貿易的類型,采取的環境政策也影響了貿易的內容、結構和方式。一些西方國家制定的環境標準和法規導致了新的貿易保護現象的出現,阻礙了自由貿易的發展。
三、我國對外貿易和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
(一)我國出口貿易存在的環境問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基本國情是人口數量龐大,人均可利用資源不足,能源消耗大,生態環境脆弱,地理環境復雜。在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中,由原來的初級產品和原材料逐漸向工業制成品轉移,工業制成品主要包括機械、化學品、金屬制成品、采掘業、塑料制成品等。這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出口行業加大了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嚴重造成了水環境和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威脅。從出口企業結構看,外資企業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推動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但是外商在中國投資的大多數是高能耗重污染的產業,間接地把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到我國。
(二)我國進口貿易存在的環境問題。發達國家的環保意識較強,環境法規嚴格,環境標準較高,污染物處置成本很高,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廢舊資源的需求較大,國內的環境法規不完善、環境標準較低,給一些不法分子和企業進口廢物提供了契機。進口“洋垃圾”對中國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給人們的健康安全帶來了隱患。
四、促進貿易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宣傳和教育,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人們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才能取得貿易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需求影響生產,我們要提倡綠色消費,培養公民健康綠色的消費觀,使企業放棄生產污染環境的產品。
(二)完善法規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一是根據國際市場的新趨勢,我國要盡快制定一套完善的、適應國情又與國際銜接的環境法規,貫徹落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強化政府的環境管理職能,對國際環境和資源公約、環保標準、法規加大宣傳,強化監督檢查,發揮廣大消費者和全社會的監督作用,保證我國貿易的正常運行。
(三)促進出口貿易環境成本內部化。市場失靈是造成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表現在市場不能反映環境的價值,從而導致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和過度開發。我國的出口商品一直以低價的優勢向國外輸出,沒有把環境成本算在產品價格中,完全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獲得外匯收入,環境成本沒有在市場上得到補償,國外在享受我國低價產品時并沒有為環境成本付出相應的代價,反而由我國人們承擔產品消費的環境成本,這違背了“誰污染,誰承擔”的原則。所以,在出口貿易中,對資源消耗大、污染密集的產品提高出口價格或征收出口稅,采取排污收費,加強法規管理,促進貿易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四)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發展循環經濟是促進我國貿易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關鍵,從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和降低環境污染,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
在產業方面,“綠化”現有產業,發展環保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生態產業,集中力量扶持環保企業發展,以清潔生產為原則,促進原料和能源的循環使用。
在技術方面,要發展高新技術和環境無害化技術。高新技術主要包括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走知識經濟道路。環境無害化技術是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促進廢物和產品的循環利用,或以環境友好的方式處置廢棄物的技術。
(五)加強國際合作。各國的環境法規和標準不同,發展貿易和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多。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可以減少沖突,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改善全球貿易體制。一方面,積極參加國際社會對貿易與環境問題的討論和談判,避免單方面行動,為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爭取公正合理的利益;另一方面,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聯系,互相借鑒,交流處理貿易與環境方面的經驗、總結教訓,聯合起來同發達國家談判,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俞海山.廣義國際貿易環境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任建蘭.貿易與環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葉汝求.環境與貿易[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
>>>下頁帶來更多的對外貿易畢業論文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