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管理論文
林業經濟管理論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林業管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業經濟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林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一:林業經濟發展問題策略
摘要:闡述林業經濟發展的特征,分析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以供林業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林業經濟;發展特征;問題;對策
林木的培育和種植不僅會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對于環境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環保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林業經濟的發展也日趨重視。
1林業經濟發展的特征
一是林木的種植在防風固沙、保護環境、調節氣候、減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二是林木的種植和農業種植相似,都是以土地為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培育林木的生產過程不像農業種植有較強的季節性。三是林木的種植生產時間長,相對來說勞動時間短,生產過程具有一定的階段性,既可以生產木材及其他輔料,也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四是林木的種植大部分都在荒山、灘涂等,這樣的土地農業種植難以利用。
2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林業經濟發展中實行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政策,使得林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2.1林業資源的開采和種植不合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林木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由于林業資源的生長期較長,如果過度采伐,無法合理地按照林業資源的生長周期進行開采和種植,森林覆蓋面積會不斷減少,很容易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塵暴天氣等,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
2.2林業經濟發展結構單一
目前,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大都忽視了林業種植相關副產品的經濟價值,而是將林業經濟的發展重點放在了對森林木材的加工使用上,譬如對中藥材及菌類的培育,可以和林木培育共同進行,從而改變林業經濟發展結構單一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增加林業經濟效益[1-2]。
2.3林業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需要健全
現階段,國家在林業政策上,鼓勵全民參加植樹造林,但由于土地和大部分的林業資源都屬于國家,林業種植者和育苗者始終處于被動的局面,缺乏有力的保障,從而導致思想和競爭意識薄弱,需要有相關優惠政策支持對荒山荒地的承包及開采利用,要有相關制度對責任和義務進行明確的界定,切實保護廣大林業種植和育苗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人們對林業種植和培育的積極性,有效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2.4缺乏林業技術性人才
林業種植存在著條件艱苦、工作單一、周期長等實際問題,真正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都不愿意到種植一線工作,林業相關的工作人員技術知識缺乏,林業經濟的管理團隊實踐經驗不足等,這些都影響到林業經濟的發展。
3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3.1不斷完善林業相關制度
林業的種植,不僅在于產生經濟效益,而且應該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的均衡發展,所以不管能否真正實現林業種植的經濟價值,都應當有相應的保護制度,在這方面國家相關政策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現階段我國林業種植中個體經營的比例日趨增加,因此在對廣大林業種植和育苗者進行保護的同時,還應當重視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經濟手段來促進林業的發展。同時,要嚴格控制林木的采伐,尤其是天然林,因為與人工林不一樣,天然林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群落,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恢復,要嚴懲任何非法開采行為。
3.2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要依托市場的發展需求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轉型,把林業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競爭優勢,從而實現林業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林業經濟發展。林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在多種效益方面發展,因此要將林業產業開發與市場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把握好林業產業的發展方向,建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和節約型發展路線,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選擇好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從而達到森林資源和土地資源利潤的最大化[3-4]。
3.3不斷創建林業產業環境
一個良好的產業環境,能夠促進資源的深入利用,有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原料和資金平衡,確保產業鏈健康循環發展。就林業產業來說,要保證從林木資源的開采、加工、深加工到市場需求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得到充實,才能更好地提升整個林業產業的效益。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支撐作用,同時也要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通過社會多方力量搭建起林業產業平臺,真正發掘市場的需求,給林業產業環境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創建良好的林業產業環境。
3.4不斷開發林下產業經濟
通過發展林業復合經營模式,從多種途徑發展林業經濟,更好地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實現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促進林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要不斷加強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選擇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品種對林下種植和培育在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這樣可以促進相關林業資源的發展,有利于拉長和平衡林業經濟的產業鏈,更好地提升林業產品的附加值。
4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應該認識到林業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逐步顯現,同時在發展林業經濟的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和處理的關系也很多。因此,要通過不斷總結林業經濟的發展規律,探索解決途徑,健全政策體系,加大投資力度,培養技術人才,優化產業結構,切實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5參考文獻
[1]于爽.淺談林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413-415.
[2]張傳輝,張漢巍.我國林業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森林工程,2006(6):60-62.
[3]孫愛斌.我國現行的林業政策對林業經濟發展的障礙分析及對策[J].福建林業科技,2006(1):180-183.
[4]陳新云,陳建成,甄芳潔.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與分類[J].林業經濟問題,2004(3):149-152.
林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二: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研究
農林牧漁業作為我國重要的副服務產業,主要是因為它們為社會生產與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和能源。如林業不僅可以為社會生產生活提供品種繁多的物質產品,還可以提供具備生態環境服務相關產品,對生態環境問題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我國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重要目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林業增加值作為核算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依據,它可以準確地反映出林業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可以為制定科學的林業發展規劃和改進策略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這對相關部門加強林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對林業增加值核算的重視比較晚,對林業增加值核算概念的研究也比較晚,落后于國外研究水平。但是,隨著林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林業產值核算的必要性,從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前,關于林業增加值核算,我國也已經初步形成了相應的指標和核算方法,為我國進一步加深林業增加值核算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對林業經濟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由于經營方向和運行機制的變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業統計工作的難度,也對林業增加值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對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
(一)缺乏科學的林業增加值核算體系作為保障
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中需要科學的體系的作為保障,但是,當前我國國內總值核算體系中缺乏科學的林業增加值核算體系,在林業增加值核算中過于重視理論性研究、原則性研究,忽視了對林業增加值的核算實際應用,使得林業增加值核算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難以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也不利于簡化核算過程,對林業增加值核算增加了很大程度的難度,對林業管理過程中開展林業增加值核算工作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
(二)林業增加值核算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對林業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還未形成系統的認識,并沒有對林業可以對社會生活生產的重要作用形成充分的認識,所以,在我國林業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判定中,并未形成一個準確的標準,無法準確的計算出林業可以產生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對我國林業發展管理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和改進策略會形成阻礙,缺乏科學、有效的核算方法,對我國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會形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
二、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案例分析及有效方法
(一)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案例分析
例如某林區賣出一定數量的成型木材,有關部門在核算木材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益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木材的栽種時產生的成本,然后再將賣掉的價格減去成本,即為利潤,并將這部分利潤計算入國內生產總值,林業有關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和林業發展改進策略的時候,也會將其當做主要參考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利潤計算結果不準確,即對林業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核算不準確,這個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生產總值的準確性,這對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社會建設都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實際上,為了確保林業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核算的準確性。應該全面分析影響林業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益的所有因素。如對于這一批木材,在核算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益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木材幼苗購進的成本、木材形成的時間所產生的時間價值、木材形成過程中所耗費的綠肥等維護管理成本,只有將所有的因素納入到核算過程中,才能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為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的有效方法
目前,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方法普遍采用的是生產法、中間投入核算法以及增加指標核算方法。三種方法各有優劣,在林業經濟活動單位增加值核算過程中采用這些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性。由于生產法主要是利用總產值減去中間消耗,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中間消耗可能把握不準,這種情況的存在也會影響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所以,可以適當的將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利用中間投入法計算出林業發展過程中投入的所有資金成本,然后對于部分模糊指標,可以增加與之相應的指標進行分析,最大限度為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障。最后,將中間投入成本和增加相應指標都放到生產法相應公式中進行計算,利用總產值減去所有成本,將最后所得結果作為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益,并納入到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和統計中,為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從而確保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符合實際發展程度,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社會建設中,為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實現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目標。結束語綜上所述,林業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益,對林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準確的核算,可以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促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結果與實際發展程度相符,從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薄清文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劉宗碧,唐曉梅.清水江流域傳統林業模式的生態經濟特征及其價值[J].生態經濟,2012,(11):136-140.
[2]李鵬飛.清水江下游地區自然災害初步研究(1459-1949)——兼談經濟活動、社會規約與自然災害之關系[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5,7(3):49-58.
[3]林四春,何小鋒.投資基金與投資管理機構的增加值核算[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14(2):43-51.
[4]閔行區節能降耗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閔行區“十二五”前三年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新進展[J].上海節能,2014,(3):7-8.
林業經濟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4.畢業經濟論文
6.管理經濟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