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經濟研究論文
環境與經濟研究論文
環境經濟是近十幾年興起的一門邊緣學科,它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探求問題解決的合理途徑以及環境保護和改善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最佳方法。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環境與經濟研究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環境與經濟研究論文篇1
談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協調研究進展
【摘要】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中,環境問題也越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也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 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涉及多方面的關系,需要對相關的地理學、經濟學、生態學等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對與經濟發展和環境協調相關的市場因素、政策導向、技術水平等進行結構式的分析。當前我國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十分明顯,如何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促進和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
0 引言
在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中,環境問題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日益突出,我國現代工業社會發展起步晚,環境問題也是在近年來逐漸受到社會的共同關注,環境的污染、破壞以及如何進行保護的問題成為研究的關鍵問題,同時環境問題也影響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解決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實現協調發展是擺在我們眼前的首要問題,筆者以下從研究的進展來分析經濟與環境的協調問題。
1 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分析
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問題研究是我國現代社會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課題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在發展中都要面對的問題,當前我國環境問題較為嚴重,主要是由于過去我國在經濟與環境的關系上存在著認識上的不清,關于經濟與環境的關系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1經濟發展引起的環境污染需要及時的解決
在經濟快速大規模發展的背后,我國的環境問題也越加復雜,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在內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首先,在水污染的影響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同時,人們的生活廢水和工業生產的污水排放也加劇了水體的污染。其次,關于大氣污染,眾所周知,近年來PM2.5逐漸成為整個社會的熱門詞匯,大氣污染已經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氣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擴大的工業生產導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氣污染導致的酸雨現象也是嚴重的污染,同時酸雨也有著極其嚴重的損害。再次,關于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在十年內增長了近12%,雖然在處理固體廢棄物的技術和效果上也相比過去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在廢物的回收利用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只有有效的結合先進的廢棄物處理技術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術,才能使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環境問題對社會存在著嚴重的不良影響,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期初環境問題沒太引起重視,因此在環境的監管和治理問題上也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我國經濟取得了騰飛式的發展,其中必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環境問題產生的危害也逐漸顯現,成為了制約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也必然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在此背景下,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保護、管理和監測也逐步加強。近幾年,環境事故的發生雖有所下降,造成的損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決環境問題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從保護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更要長期堅持,為經濟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
1.3我國重視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夠
我國在社會的發展戰略上一直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環境的保護力度上一直無法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這一點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在環境保護上的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環境保護的標準過低,制定環境保護政策的依據與經濟發展速度不相適應,在這樣較低的標準下,必然會產生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環境保護的國家標準中,與國外很多國家的環境保護標準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標準設置過低,使環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據,很多的工業生產企業不但依據標準排放污染物,有時甚至違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環境污染地區的嚴重排名上,中國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理論
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是一個系統性的復雜工程,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的知識,需要綜合各種關系進行分析才能得出協調發展的有價值的結論。
2.1地理學為經濟與環境研究提供布局與調控依據
地理學的理論本質上是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地理學中人與地理環境之間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礎上處理好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協調發展。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中要注意處理好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對經濟與環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進行科學的調控,使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對此,很多的研究人員、學者都提出了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相關理論、系統構造方案以及評價體系等。
2.2經濟學為經濟與環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導
依照經濟學的觀點,經濟與環境之間是獨立存在并發展的,認為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外部因素,也認為環境的問題的解決需要靠市場和政府進行解決;環境理論中認為環境問題是無法完全消除的,但是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個協調性的關系。最新的研究中對過去經濟價值核算理論有了重大的突破,過去沒有將資源消耗、環境污染與破壞等考慮到生產成本中,新的理論認為經濟與環境的一體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國民經濟的成本,這也是綠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態學原理為經濟發展中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依據
生態學中包含著一種經濟生態學理論,該理論認為經濟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經濟的發展應當與生態環境協調,環境不只是經濟的外部性因素,環境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經濟結構。近年來生態學研究中出現了穩定經濟的理論,該理論提出經濟發展中要實現投入與輸出相適應,才能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友好發展。 3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相關因素分析
3.1市場導向對經濟與環境的影響
從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產生來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實際上是一種經濟行為,導致環境問題惡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場導向的失誤,在市場中價格沒有反映出包括環境成本在內的價值,使得對環境的使用出現了過度性,市場導向中對環境和資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現錯誤引導,使得環境問題日益加劇。
3.2政策干預對經濟與環境的影響
在市場導向出現錯誤引導時,政府的政策干預就成為了必要,因此對環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來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的重要內容,政策的干預不只是為了糾正市場導向的偏差,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導往往是越來越強化經濟發展的目標,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因此,在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單純的依靠政策干預還是無法實現協調發展目標的,要綜合科學有效的市場引導、有力度的市場支持、還要注重新技術的應用。
3.3新技術對經濟與環境的影響
在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中普遍認為新技術的應用將成為解決經濟與環境之間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員都提出在環境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對解決環境問題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時也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和促進作用。因為科學合理的環境布局對于引導市場、優化經濟結構以及解決就業等都是由積極意義的。解決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依靠技術是十分樂觀的,這一應用進程也在逐步實施和加快,未來還要加大對技術的研究和投入,為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展望
對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是世界性的問題,國內外對該問題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視,對經濟與環境協調的研究也在不斷進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對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還不夠深入透徹,缺乏本質性的認識;經濟與環境統一性的系統包含的要素十分廣泛和復雜,但從幾個學科領域進行研究還不足以支撐體系的建設;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還存在地域上的差別,運用統一的理論和框架進行規范指導是存在很多不適應的;此外還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贅述。
針對經濟與環境協調研究存在的不足,筆者認為應當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協調涉及的多領域、多學科進行更加系統科學的綜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層次的進行,包括經濟與環境的關系、相互影響的過程、發展趨勢等等。同時研究工作還要在現有的理論系統基礎上不斷的擴大和完善,并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同時針對關鍵因素和重要地區進行具體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樹立典型。現代研究工作還要不斷的利用新技術、新方法,為理論研究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提供輔助。
【參考文獻】
[1]王瑞華,李淑英.《論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J].經濟管理.2010(05).
[2]李國柱.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計量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1.
[3]劇宇宏.綠色產業的發展與環境法修改[A];環境法治與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7年.
>>>下頁帶來更多的環境與經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