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產業經濟論文
動漫產業經濟論文
長期以來,產業經濟學科體系比較完善的西方發達國家,動漫業的價值得到充分開發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動漫產業經濟論文,供大家參考。
動漫產業經濟論文范文一:新媒體環境下動漫產業的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下動漫傳播的特性分析
1.依存性
從傳統的動漫藝術創作角度來看,作者在完成作品之后,就已經脫離了藝術創作范圍,與實際的藝術作品分離,這就使得傳統的動漫藝術僅是建立在作者的審美程度之上的,脫離了受眾。在技術層面上,傳統的動漫藝術創作也不需要不斷地更新技術手段,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動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但從另一角度看,為了作品能夠吸引受眾,作者不得不花費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去創作優質的作品。就日本動漫的發行態勢看來,長時間的連載并沒有使人們的熱情退卻,反而更加癡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制作精良。與此同時,作者在完成作品期間,不斷地推敲與思考,積極地接收讀者的反饋意見,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動漫風格。這種作者對于動漫藝術作品的信息完整度的保持是傳統媒體在傳播特性上與新媒體的不同之處。進入了新媒體信息時代,新媒體所依賴的高科技在傳播特性上是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新媒體對高科技的依存性主要體現在電子、數碼、網絡等,這是由新媒體環境所決定的。動漫藝術有區別于文學作品的語言訴說效果,其對網絡數據信息的依存程度可見其對現代化社會下的高科技的依存性。
2.仿真性
傳統的動漫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能夠讓受眾群體直接感受到藝術作品內涵的效果使得其具有可感性,人們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所見的藝術作品的內涵。動漫作品的獨到之處就是能夠將作品簡單化,將紛繁復雜的道理具象化,使人們能夠從詼諧的表達中了解事情的發展規律。傳統的動漫藝術作品往往是基于紙質媒體的基礎之上塑造的,由于紙質媒體的視覺性,就使得傳統的動漫作品著重塑造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對于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藝術作品而言,由于所傳播的媒介不同,使得所描述的同一對象在不同媒介之上有了不同的形象:新媒體能夠賦予人物更為鮮活的性格特點,具有擬人化的仿真性。仿真性往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藝術傳播媒介所體現的仿真性。電子、網絡與多媒體等都能夠為藝術傳播動漫作品添加人物聲音和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紙上的人物“活”了起來;二是傳播形態的仿真性。高科技手段加強了藝術表達作品的專業性,從多方面深入挖掘,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數字媒體的不斷升級,人們對于動漫藝術的感知程度則更加深層次化,能夠從基本的觀看轉變為互動,這是以往的紙質媒體無法完成的,這一仿真性加深了人們對于動漫人物的喜愛程度。
3.間傳性
傳統的動漫藝術是不需要借助外來工具形成的藝術作品,從傳播特性來看,是可以依靠其本身的形象直接進行傳播的,不需要二次加工,觀眾也能夠直接感知角色的獨特之處。而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藝術卻有間傳性的特質,因其大范圍地依賴數字技術,故其表現形式是依靠媒介工具而體現的。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往往能夠反映出作品的主要表達思想,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藝術是借助科學手段進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視聽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之下,動漫藝術作品的人物能夠有更加鮮明的人物特性,間接地使受眾與作品有著不同程度的溝通,這是一種新型的藝術傳播形式,能夠達到多維度的立體式的傳播效果。
二、新媒體環境下動漫發展存在的問題
1.新媒體動漫產業發展需要突破內容瓶頸
從宏觀角度來看,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產業并不是萬無一失的,其發展態勢較為平緩,雖然有人氣高的動漫作品出現過,但僅是少數。目前,動漫市場的態勢較為低迷,雖然發展潛力無窮,但是缺少能夠發現美的伯樂,僅僅是在既有的素材之上不斷地重復,缺少創新性與獨特性。內容是動漫藝術作品的主要靈魂,如果內容一味地重復,受眾群體會進行更為新穎的選擇,創作者不僅要更新內容,更要使作品的完整度得以保持。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產業前景不容樂觀,由于缺乏新穎的題材,內容停滯,止步不前。內容這一環節的發展水平能夠直接反映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因此相關從業人員需要對此進行高度重視。
2.創意型人才的匱乏
藝術作品最為重要的是作品的創意性。一個好的作品的誕生,需要背后凝聚創意的來源,而目前的動漫產業創意型人才緊俏,自然不能夠生成好的動漫作品。就動漫作品的仿真性而言,創意型的作品能夠激起受眾群體的喜愛程度,相反,一味地搬用以往的素材,只是換個模式運作,會降低其受歡迎的持久性。在原創作品中,能夠看到作者的心意與表達欲望。就網絡游戲而言,目前市面上的基本都是在原有的文學作品之上進行加工,少了自我構思的過程,這樣使得作品的完整性不夠,也不能保持受眾群體對其的喜愛度持久。相關的動漫藝術產業工作人員,需要始終保持靈活的頭腦,培養自己能夠發現新的閃光點的能力,這樣就能夠保持作品的新奇性與吸引力。
3.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使動漫藝術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具有創意型的作品被競相模仿,少了原作品的獨特性。由于網絡的自由性特點,使得作品不能夠受到良好的保護,互聯網上的任意一個角落都能夠看到幾乎相同的動漫藝術作品。這些直接影響了原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流失了大量的原創人才。新媒體環境下,動漫藝術要想長久不衰地健康發展,就需要進行相關的立法并付諸實施,打擊盜版行為,建立創作者的信息,保護原創作者的創作權不受侵犯,促進其創作新產品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動漫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發展對策
我國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努力地構思動漫產業的良性發展模式,如推出專項資金對原創作品進行維護與獎勵等。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的扶植力度和推廣力度不夠,有待提高。對此,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相應對策來促進動漫產業的發展:一是加強對新媒體動漫特性的研究,培養相應的技術性人才,提高創作人員的專業性,這樣能夠從傳播角度引領動漫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與發展。二是對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藝術進行版權落實與保護,并進行相關立法,使得人們對于版權保護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版權保護是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藝術的保障,也是能夠使動漫藝術良性發展的最大前提。三是在動漫產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新媒體能夠保障作品的傳播渠道,使動漫作品與新媒體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動漫產業的發展,也能夠對新媒體進行豐富與完善。總而言之,新媒體環境下的動漫發展,不僅要基于特性發展,還應注重發展的持久性,促進動漫產品的創新性,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保障產品的版權所有,杜絕侵權,這樣才能夠做到突出作品的內涵與積極性,促進動漫產業在新媒體環境下良性健康地發展。
動漫產業經濟論文范文二:國產影視動漫產業的發展路徑研究
““””時期國產動漫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改革開放以后進入相對繁榮時期,其中《三個和尚》充分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與國外的先進技術,是發展民族風格動漫作品的一次新的嘗試。《鷸蚌相爭》以中國水墨畫為表現手段,得到觀眾的認可。同時,國產動漫從電影動漫轉向電視動漫,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藍皮鼠與大臉貓》等相繼走進觀眾視線,雖數量不少但質量不高,內容陳舊,畫面色彩沒有特色,被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處境尷尬。隨著近幾年國家對國產影視動漫產業的重視,國內涌現出一批動漫創意公司,但國產影視動漫的發展速度仍與強大的市場需求存在著巨大差距。目前國產影視動漫仍內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創新,教化成分太多,還沒有將傳統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反而被其他國家搶先利用。如我國的民間傳說《花木蘭》被美國制作成動畫片,換來幾個億的經濟效益,《功夫熊貓》集合了“中國功夫”“熊貓”兩個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取得極大成功,在全球取得不俗的業績。這些從表面看來是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文化現象,但卻反映了國人缺乏對傳統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意識,缺乏創新能力這樣的根本問題所在。[2]
目前我國雖有許多影視動漫作品問世,但整體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差距甚遠。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國人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外的文化與生活影響,使國產影視動漫也有意無意地向西方文化靠攏,導致我國影視動漫作品中傳統文化的缺失,但傳統文化對國人的影響還是深遠而又全方位的,仍然主導著民眾的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如果只是單純的模仿美、日、韓等國影視動漫的創作手法,那么與國人的審美情趣實不相宜,將無法滿足國人的精神需求,無法走出他人的陰影,創造自己的輝煌。
借助影視動漫這一媒介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在現代高科技的沖擊下,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存發展與傳播弘揚顯得困難重重。由于傳統文化離民眾的生活越來越遠,且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需要尋找更加合適的傳播載體做媒介。影視動漫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應當承擔起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國影視動漫產業的發展應從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借鑒。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影視動漫作品之中,將愛國精神、尊老愛幼等傳統的優秀品質融入國產影視動漫作品中,使觀眾通過藝術形象和故事情節感觸到感性的、直觀的力量,感悟、理解傳統文化的人性、道德、倫理內容,而不是刻板的政治教育。[3]影視動漫是一種視覺藝術,其最大的魅力就是超強的滲透性和互動性,讓人備感親切,也因此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影視動漫藝術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中以其鮮明的形象性與傳播的廣泛性特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向世人傳播弘揚優秀的中華文明。如《鐵扇公主》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與戲曲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小蝌蚪找媽媽》與《牧笛》將典雅的水墨畫法與動漫相結合;《豬八戒吃西瓜》《人參娃娃》與《金色的海螺》把“鏤刻”這一古老的民間剪紙藝術完美地展現出來。《牧笛》與《山水情》等吸收了中國水墨畫的表現手法,給人以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審美享受,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一脈相承。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中國的傳統藝術在世界上得到傳播與弘揚。
國產影視動漫產業的發展
目前國產影視動漫產業還處于發展上升階段,中國的影視動漫要想更好地發展,就必須將動漫產業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影視動漫作品中體現中華傳統文明的深層內涵,扶持和鼓勵國產影視動漫產業走民族風格與當代生活相結合的原創之路。國產影視動漫作品《喜羊羊與灰太狼》以小額的成本換來高額的票房收入以及衍生產品的熱賣,對于國產動漫的發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僅給國產影視動漫帶來了希望,也為國內影視動漫企業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模式。
(一)注重對傳統文化創新性的借鑒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國產影視動漫作品更應提倡本土化,創作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動漫形象,應在制作、包裝、色彩及音樂等方面充分運用民族元素,尤其是民族傳統的古典音樂、剪紙、年畫、國畫及書法等,從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尋求屬于本民族的藝術語言,作為一種文化戰略來開拓國產影視動漫的市場。優秀的傳統文化決定了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等,是國產影視動漫創作的源泉。國產影視動漫借鑒傳統文化的作品不少,但成功的卻不多,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美國作品《功夫熊貓》卻獲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美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借鑒是創造性的,而不是簡單地堆砌與生搬硬套。只有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的借鑒,創新表現方式,才更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才會符合市場需求,帶動中國影視動漫產業健康發展。如《喜羊羊與灰太狼》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運用其中,對傳統文化創造性的借鑒。在該片中羊和狼兩大族群間的爭斗永遠是狡猾陰險的灰太狼輸,機智勇敢的小羊們贏,這正符合了“邪不壓正”的中國傳統倫理觀。小羊們具有的尊老愛幼、寬宏大量及不怕困難的精神也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標準。狼在傳統文化中是殘忍、邪惡的代表,但在該片中設計者卻賦予了它溫柔的一面,塑造了“愛老婆勝于愛自己,從不藏私房錢,聰明能干,能討老婆歡心”的顧家新好男人形象,這是該片創新的一大亮點,不僅吸引了兒童的目光,也意外地獲得了成年人的喜愛,特別是年輕女性的青睞。[4]
(二)重視國產影視動漫的深層內涵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情節幽默風趣,及貼近大眾生活又具有深層內涵,其臺詞中提到了一些公眾關心的話題,如“山寨”“三聚氰胺”等,無形之中既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又起到了廣泛的教育作用。[4]而早期的一些國產影視動漫作品只重視華麗的色彩和場景制作,內容老套,形式陳舊,其教化的痕跡過于明顯,使觀眾看后無法與作品產生共鳴。因此,國產影視動漫作品的設計應注重故事性、觀賞性,重視內容的深層內涵,將作品設計得妙趣橫生,同時還應拓寬觀眾的年齡跨度,突破以往國產動漫作品的低齡化觀眾群定位,滿足各年齡層觀眾的需求。
(三)培育良好的創業環境
要推動國產影視動漫產業的發展,應盡快制定相關的配套優惠政策,如所得稅、制作播放、圖書銷售、衍生產品開發銷售、企業用房用地、專業人才培養引進等獎勵優惠政策;加大投資、融資力度,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動漫制作;引導外商投資動漫產品的研發和創作生產;將具備條件的企業納入到“科技型技術創新基金”的資助范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對動漫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加強運營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類走私、侵權及盜版行為。
(四)加快產業基地集聚園區建設
中國動漫企業起步較晚,雖不乏領軍企業與精英,但終因規模小、分散發展而形不成合力。因此,要積極鼓勵中小動漫企業聯合起來,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地方高校和研究機構參與,共同投資開發,利益共享,建立產業合作聯盟。聯合開發核心技術與衍生產品市場,構建產學研與供銷一體化的國產影視動漫產業集聚園區,聚集國內影視動漫精英,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漫作品。
(五)培養穩定的專業人才隊伍
要發展影視動漫產業,人才培養是關鍵。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一支高端的編劇隊伍和后期技術團隊,這制約著國產影視動漫的發展。政府應搭建吸引影視動漫人才的平臺,推出引進創新人才的優惠政策,吸引一批海外留學歸國的動漫產業優秀人才,培養一批復合型影視動漫專業人才,建立起一支穩定的高端的專業人才隊伍。[5]
結語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是國產影視動漫創作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是影視動漫產業發展的先天優勢,是其他世界各國所無法比擬的。然而,我國的動漫產業起步較晚,發展步伐緩慢。因此,我們應借鑒動漫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重視民族文化特色,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動漫產業,推動我國影視動漫產業的發展。要倡導動漫產業走民族風格與時代相結合的原創之路,塑造代表中國,具有中國特色的影視動漫品牌。利用互聯網、手機、電影、電視等媒介來傳播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使國產影視動漫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動漫產業經濟論文相關文章:
3.產業經濟論文
4.產業經濟論文參考
5.產業經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