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論文代發表
網絡安全論文代發表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應用力度的不斷加大,網絡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用戶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網絡安全論文代發表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網絡安全論文代發表篇1
論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范策略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于計算機網絡聯結形式的多樣性,致使網絡系統的硬件、軟件及網絡上傳輸的信息易遭受偶然的或惡意的攻擊、破壞。人為的網絡入侵和攻擊行為使得網絡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因此,無論是局域網還是廣域網,都存在著自然和人為等諸多因素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將網絡的安全措施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以確保網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網絡系統結構設計合理與否是網絡安全運行的關鍵
全面分析網絡系統設計的每個環節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計算機網絡工程的首要任務。應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下大氣力抓好網絡運行質量的設計方案。為解除這個網絡系統固有的安全隱患,可采取以下措施。
1、網絡分段技術的應用將從源頭上杜絕網絡的安全隱患問題。因為局域網采用以交換機為中心、以路由器為邊界的網絡傳輸格局,再加上基于中心交換機的訪問控制功能和三層交換功能,所以采取物理分段與邏輯分段兩種方法來實現對局域網的安全控制,其目的就是將非法用戶與敏感的網絡資源相互隔離,從而防止非法偵聽,保證信息的安全暢通。
2、以交換式集線器代替共享式集線器的方式將不失為解除隱患的又一方法。
二、強化計算機管理是網絡系統安全的保證
1、加強設施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戶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非法行為的發生;注重在保護計算機系統、網絡服務器、打印機等硬件實體和通信線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權限,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網絡系統實體安全。
2、強化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是保證網絡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訪問控制策略。它提供了第一層訪問控制。在這一層允許哪些用戶可以登錄到網絡服務器并獲取網絡資源,控制準許用戶入網的時間和準許他們在哪臺工作站入網。入網訪問控制可分三步實現: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驗證;用戶帳號的檢查。三步操作中只要有任何一步未過,用戶將被拒之門外。網絡管理員將對普通用戶的帳號使用、訪問網絡時間、方式進行管理,還能控制用戶登錄入網的站點以及限制用戶入網的工作站數量。
(2)網絡權限控制策略。它是針對網絡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權限。
共分三種類型:特殊用戶(如系統管理員);一般用戶,系統管理員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分配操作權限;審計用戶,負責網絡的安全控制與資源使用情況的審計。
(3)建立網絡服務器安全設置。網絡服務器的安全控制包括設置口令鎖定服務器控制臺;設置服務器登錄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和關閉的時間間隔;安裝非法訪問設備等。防火墻技術是建立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基礎上的應用性安全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專用網絡與公用網絡的互聯環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網絡為甚。在邏輯上,防火墻是一個分離器,一個限制器,也是一個分析器,有效地監控了內部網和INTERNET之間的任何活動,保證了內部網絡的安全。
(4)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護網上傳輸的數據。網絡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線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節點加密三種。線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絡節點之間的線路信息安全;端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線路提供保護。用戶可根據網絡情況酌情選擇上述加密方式。
(5)屬性安全控制策略。當用文件、目錄和網絡設備時,網絡系統管理員應給文件、目錄等指定訪問屬性。屬性安全控制可以將給定的屬性與網絡服務器的文件、目錄和網絡設備聯系起來。屬性安全在權限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進一步的安全性。網絡上的資源都應預先標出一組安全屬性。用戶對網絡資源的訪問權限對應一張訪問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戶對網絡資源的訪問能力。屬性設置可以覆蓋已經指定的任何受托者指派和有效權限。網絡的屬性可以保護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防止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誤刪、執行修改、顯示等。
(6)建立網絡智能型日志系統。日志系統具有綜合性數據記錄功能和自動分類檢索能力。在該系統中,日志將記錄自某用戶登錄時起,到其退出系統時止,所執行的所有操作,包括登錄失敗操作,對數據庫的操作及系統功能的使用。日志所記錄的內容有執行某操作的用戶所執行操作的機器IP地址、操作類型、操作對象及操作執行時間等,以備日后審計核查之用。
三、建立完善的備份及恢復機制
為了防止存儲設備的異常損壞,可采用由熱插拔SCSI硬盤所組成的磁盤容錯陣列,以RAID5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實時熱備份。同時,建立強大的數據庫觸發器和恢復重要數據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務,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使重要數據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復。
四、建立安全管理機構
安全管理機構的健全與否,直接關系到一個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其管理機構由安全、審計、系統分析、軟硬件、通信、保安等有關人員組成。
以上強有力的安全策略的結合,對于保障網絡的安全性將變得十分重要。
網絡安全論文代發表篇2
淺論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于計算機網絡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和網絡的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征,致使網絡易受黑客、怪客、惡意軟件和其他不軌的攻擊,所以網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網絡的安全措施應是能全方位地針對各種不同的威脅和脆弱性,這樣才能確保網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將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采取以下對策:其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對策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于計算機網絡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和網絡的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征,致使網絡易受黑客、怪客、惡意軟件和其他不軌的攻擊,所以網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網絡的安全措施應是能全方位地針對各種不同的威脅和脆弱性,這樣才能確保網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將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所謂計算機網絡安全是指利用網絡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保證在一個網絡環境里,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即物理安全和羅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于破壞、丟失等。羅輯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1.計算機網絡面臨的威脅
1.1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方式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兩種:網絡傳播和通過硬件設備傳播。網絡傳播又分為因特網傳播和局域網傳播兩種。因特網傳播:通過電子郵件傳播;通過論壇傳播;通過瀏覽網頁和下載軟件傳播;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傳播;通過網絡游戲傳播。其二是局域網傳播:局域網如果發送的數據感染了計算機病毒,接收方的計算機將自動被感染,因此,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感染整個網絡中的計算機。通過硬件設備傳播。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傳播。是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其中計算機的專用集成電路芯片和硬盤為病毒的重要傳播媒介。其次,硬盤向軟盤上復制帶毒文件、帶毒情況下格式化軟盤、向光盤上刻錄帶病毒的文件、硬盤之間的數據復制,以及將帶毒文件發送至其他地方等。還有移動存儲設備包括我們常見的軟盤、磁帶、光盤、移動硬盤、U盤(含數碼相機、MP3等)、ZIP和JAZ磁盤,后兩者僅僅是存儲容量比較大的特殊磁盤。目前,U盤病毒逐步的增加,使得U盤成為第二大病毒傳播途徑。 其三無線設備傳播。
1.2計算機網絡不安全因素
一是人為的無意失誤。如操作員安全配置不當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戶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口令選擇不慎,用戶將自己的帳號隨意轉借他人或與別人共享等都會對網絡安全帶來威脅;二是人為的惡意攻擊:這是計算機網絡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敵手的攻擊和計算機犯罪就屬于這一類;三是網絡軟件的漏洞和“后門”。網絡軟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無缺陷和無漏洞的,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進行攻擊的首選目標,大部分事件就是因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另外,軟件的“后門”都是軟件公司的設計編程人員為了自便而設置的,一般不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門”洞開,其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1.3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操作系統開發設計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給網絡安全留下隱患。其一是操作系統結構體系的缺陷。操作系統本身有內存管理、CPU 管理、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塊或程序,如果在這些程序里面存在問題,就會讓黑客針對操作系統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計算機系統,特別是服務器系統立刻癱瘓。其二操作系統支持在網絡上傳送文件、加載或安裝程序,包括可執行文件,這些功能也會帶來不安全因素。其三操作系統有些守護進程,它是系統的一些進程,總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現。所謂守護進程,比如說用戶有沒按鍵盤或鼠標,或者別的一些處理。一些監控病毒的監控軟件也是守護進程,這些進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現就會被撲捉到。但是有些進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況,就會發作。比如碰到7 月1 日,它就會把用戶的硬盤格式化,這些進程就是很危險的守護進程,平時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條件發生,比如7 月1 日,它才發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統有些守護進程被人破壞掉就會出現這種不安全的情況。
1.4數據庫存儲的內容存在的安全問題
數據庫管理系統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各種各樣的數據庫里面,包括我們上網看到的所有信息,數據庫主要考慮的是信息方便存儲、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慮的比較少。例如:授權用戶超出了訪問權限進行數據的更改活動;非法用戶繞過安全內核,竊取信息。對于數據庫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和正確有效,即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數據的安全性是防止數據庫被破壞和非法的存取;數據庫的完整性是防止數據庫中存在不符合語義的數據。
1.5 防火墻的脆弱性
防火墻只能提供網絡的安全性,不能保證網絡的絕對安全,它也難以防范網絡內部的攻擊和病毒的侵犯。并不要指望防火墻靠自身就能夠給予計算機安全。防火墻保護你免受一類攻擊的威脅,但是卻不能防止從LAN 內部的攻擊,若是內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聯合起來,即使防火墻再強,也是沒有優勢的。它甚至不能保護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檢測到的攻擊。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墻造成一定隱患。這就是防火墻的局限性。
1.6其他方面的因素
計算機系統硬件和通訊設施極易遭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災、風暴、建筑物破壞等)對計算機網絡構成威脅。
2.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對策
2.1技術層面對策
對于技術方面,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有實時掃描技術、實時監測技術、防火墻、完整性檢驗保護技術、病毒情況分析報告技術和系統安全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采取以下對策:其一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統管理員和用戶在內的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對重要部門和信息,嚴格做好開機查毒,及時備份數據,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其二是網絡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訪問。它也是維護網絡系統安全、保護網絡資源的重要手段。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可以說是保證網絡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其三是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是數據庫管理員維護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備份是恢復數據庫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證方法。恢復是在意外發生后利用備份來恢復數據的操作。有三種主要備份策略:只備份數據庫、備份數據庫和事務日志、增量備份。
2.2物理安全層面對策
要保證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可靠,必須保證系統實體有個安全的物理環境條件。這個安全的環境是指機房及其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 計算機系統的環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準。 2) 機房場地環境的選擇。選擇一個合適的安裝場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機房的安全防護。機房的安全防護是設備所在的建筑物應具有抵御各種自然災害,防止未授權的個人或團體破壞、篡改或盜竊網絡設施。
3.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技術、設備、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決方案的制定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目前,計算機病毒可以滲透到信息社會的各個領域,給計算機系統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潛在的威脅。為了確保信息的安全與暢通,我們不僅要加強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知識,熟知防御病毒措施,更要有一定的前展性,研究未來病毒的發展趨勢,切實做好病毒的預防。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是綜合各種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將安全操作系統技術、防火墻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等綜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