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論文
隨著計算機事業的發展,計算機應用的課程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應用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應用論文范文一: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應用教學研究
一、計算機課程要和藝術專業課程加強交流
1.教師間的專業交流。
雖然專業之間差異很大,計算機專業老師要經常和藝術專業老師進行專業交流??梢怨膭罾蠋焸兣e辦公開課的形式,藝術專業課程行課期間,計算機專業老師去隨堂聽課,了解藝術專業課程的行課特點,努力去發現哪些地方可以進行計算機的相關應用。例如原來的藝術舞蹈中老師的形體示范就可以錄制成視頻進行展示等等。計算機課程上課期間也鼓勵藝術老師在旁聽來尋找藝術的閃光點。互相旁聽課程之后學校多多舉行教師教學方法交流座談會,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多多談論,一定會有意外的靈感迸發而出。
2.課程設計間的交流。
建議學院的老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多多加入平時老師間交流的想法。各個專業的知識本來就不是孤立的,我們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多和其他專業的知識共享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專業特點,從他們專業內容角度上介紹計算機的知識,計算機專業老師還要幫助藝術專業老師設計課程內容,可以在行課期間多多應用電子信息技術,這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多多見識一下計算機的應用。
3.實踐應用層面的交流。
任何專業在教與學的活動之中,都非常重視實踐。高職學生強調的是實踐能力,學生新接受的知識需要進行實踐才能很好的消化。與其每個專業課程都安排自己的學習實踐還不如多專業融合起來一起設計實踐課題。實踐中盡量體現每個專業知識的特點,這樣學生參與這個比較大的綜合的實踐課題就能促使其學習多門學科的知識,而且在結合環節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理解程度要求更高。就像學生參加高考時,有一門綜合測試把幾門學科集中到一起解答問題。只有不斷給學生營造這樣弱化學科界限強調問題解決的教學氛圍才能消除每個專業課程的孤立乏味感,才能促使學生開始思考原本孤立的學科知識間的聯系。
二、盡量安排藝術專業學生體驗計算機前沿知識介紹課程
雖然說我們在課程設計和專業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但是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本身對計算機這種技術不是那么感興趣。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陌生的感覺,對計算機產生興趣,這是藝術院校的計算機老師普遍面臨的問題。計算機老師作為學校IT界代表群體有義務向學校廣大師生普及拓展計算機領域知識,可以平時多關注計算機前沿新聞和科技動向,多多收錄一些吸引學生眼球而且接受起來又不是很抽象的內容。積累到一些就可以開設一下類似于IT科普之類的講座課程。也就是盡可能多的宣傳計算機領域新聞和知識。越是這樣看似和授課沒有關系的專題講座越是能培養興趣群體,以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普及會對藝術類學生產生影響。有個形象的比喻,這種方式猶如垂釣者用隨便扔撒餌料的方式吸引魚群到來一樣。隨撒餌料看似和釣魚沒有直接聯系,但是吸引魚群必定會更加魚群上鉤的幾率,雖然這個比喻不是那么適合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因此本人還是建議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老師多多在培養學生興趣,擴大計算機興趣群里方面多多留意,也不用有太多的針對性,時間長了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三、發揮學生的藝術特長積極創新計算機課程的學習
計算機專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藝術高職院校的資源,大膽創新授課內容和形式。藝術類學生藝術細胞多,想法更加豐富。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根據學習到的計算機應用知識解決其他的問題。例如,建議學生舉辦一次藝術表演賽,要求學生采用網絡報名,然后根據參與者特點進行分組,制定賽制。賽前要求準備宣傳海報,賽間準備大賽流程,做好比賽費用預算,制定打分機制,最后做好賽后總結工作。從這個小小的活動就能調動學生的根據計算機應用知識進行實踐的熱情。這里面會引導學生學習網上報名需要的技術,制作賽制規程和報告等要用到Office的Word文檔技術,費用預算要用到Office的Excel技術,海報宣傳要用到Photoshop等技術等等。通過這個活動就能夠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好多知識利用到。所以只要積極探索思考就會創新出適合的教學方式。
四、制定適合藝術類專業要求的計算機技能標準
對于從事藝術學習的高職生本就不應該對他們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有過多苛刻的要求,雖然教學計劃中定義了他們在校期間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和人物,但是畢竟沒有明確到學生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這就需要我們一線的計算機教師多多調查,至少在專業和行業范圍內有個標準。我們學習藝術的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后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從事藝術專業的工作,如何保證學生的在社會中保持一定的競爭力,不能光靠專業文憑去找工作。所以基于對學生從事藝術工作需要的計算機技能或者即便從事非本專業工作也要具備的計算機技能的標準。我們教師有必要整理出詳細的適合藝術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標準,以此來保證我們的學生在校期間得到全方面的培養。我們沒有權利在學校期間就人為的給學生灌輸你需要學習什么知識,哪些知識對你沒有什么用處的思想。學生現在還是一張沒有書寫的白紙,在各個方向都有可能有很好的發展,為了這種考慮我們一定要本著為學生將來負責的態度培養學生。六、計算機專業老師自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計算機知識具有不斷更新與時俱進的特點,作為藝術類高職計算機教師因其職業和專業特點更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我們注意到現階段為了順應信息的高速發展,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同時校園網絡化也非常普遍,因此就需要我們計算機教師及時把握知識發展的前沿信息,教授學生迫切想掌握的知識,例如:筆記本電腦日常維護常識,如何正確使用校園網絡等知識,教學相長。同時我們計算機教師必須積極參加課程改革、科研課題及精品課的研究,多方面的提升自身素養,不斷將計算機領域的前沿知識分享給學生,從而促使教師采取更科學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去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總之,本文之所以強調從事藝術學習的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教學,就是因為這兩個行業之間的歷史差距比較明顯,就像我校戲曲類學生學習的是京劇、曲藝類傳統技能本身就和計算機這個上世紀新興領域有個天然的代溝。但是走過的時代就要有時代的痕跡,而且計算機已經到了全民普及的地步,我們就必須在這種校園環境中培養好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知識的學習。也希望各個藝術類高職兄弟院校的老師們互相交流,共同推進相關教學工作。
計算機應用論文范文二:校本教材建設下的高職計算機應用
1校本教材要充分發揮其機動靈活性,及時調整課程教學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主要目的,要考慮本校高職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未來發展需要。對于計算機技術這種發展迅速的學科來講,時代性是教材的活力源泉。校本教材的內容一定要能夠緊扣計算機學科的發展步伐,及時對其進行更新改版,及時地收入一些能夠反映當前計算機學科發展的新內容到校本教材中來。校本教材越與時代發展同步,學生對計算機新技術了解的越多,學生對未來社會就會越自信,也就越適用社會的發展。這里我們不僅僅是所用軟件版本的及時更新,還包括教學內容的設置。例如我們本學期結合實際需要,我們在校本教材中增加了對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概念的介紹;結合網絡應用越來越廣泛,網絡安全形勢嚴峻的現實,我們在校本教材中加強了對網絡安全知識的介紹,設置了計算機漏洞檢測及修復實驗。為了引導學生健康文明的使用網絡,校本教材中增加了對計算機網絡相關法律法規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一些不文明的網絡行為以及該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等。
2校本教材要注重網絡課程的同步建設,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我們在進行校本教材建設的同時,開發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課程。該精品課程和校本教材密切配合,提供了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師備課、多媒體課件、實訓內容、教學動畫、教學錄像、微課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現了在線交流、在線測試、仿真實訓等功能。校本教材和網絡課程資源的結合,一方面便于分層次教學的展開。根據我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例如,我們在網絡課程中關于計算機維護一章,要求所有學生掌握普通軟件的安裝和卸載,有能力的同學要求掌握操作系統的安裝、備份和還原,為此我們在網絡課程中提供了該模塊的講課視頻等資料,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校本教材專門設計了要求學生通過網絡課程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的環節和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課程平臺查找資料或自主學習。
3校本教材要注重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計算機應用基礎》一個重要的培養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信息素養,使學生終身學習成為可能。該課程校本教材的建設要把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計算機信息素養,貫穿于教材建設的始終。基于此,校本教材在每一章的開始,我們都設置了課前預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絡和課程網站來搜索、收集與整理各種資料來完成預習任務。在教材設計上,我們增加一個任務展示環節,讓學生展示他們所收集到的資料并進行評價。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收集資料與講述資料內容的過程掌握知識,又可以利用教材引導他們去收集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各種知識。每一章的結束都設置了課后延伸學習環節,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拓展了解相關章節知識的內容。例如,教材在“走進計算機網絡”一章的開始,布置學生課前收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的相關資料,課后布置學生通過網絡進一步了解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的相關情況;教材在“網絡安全”一節的開始,布置學生收集“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相關信息,課后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了解網絡詐騙的手段及防范措施;另外適時根據社會事實新聞,布置學生了解“互聯網+”計劃的提出和計劃的由來,了解“工業4.0”的相關情況,觀看3D打印的相關視頻等。
4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開發的校本教材,采用“項目+任務”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選取工作過程中典型的、使用率高的工作任務作為教學訓練項目,然后進一步對項目細化,劃分成若干個任務。在教學模式上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典型的“任務”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任務”的內容組織方式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以老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培養學生實際技能為中心,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參與到項目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 充分發揮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校本教材的優勢,真正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文化素養,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計算機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1.計算機應用論文
計算機應用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