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論文范文精選
外界環境的持續惡化和環境成本的急劇增加,迫使各國政府和企業關注自然環境及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境會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環境會計論文范文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完善路徑分析
立足于各個社會角度,為滿足各個行業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例如供應方、消費者、投資商、金融機構、行政單位、普通居民等群體,因為特定的需求而要求企業對其發布相關的環境信息或環境公告,所以說企業會計的外部職能是為了滿足外界利益相關方的決策,而對其發布的會計信息。
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所有企業的生產行為和經營過程,都是以資源的消耗為前提的,都會或多或少對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所以企業就應該肩負起治理和恢復環境的應盡義務,及時向外界相關部門或個人公布企業自身的環境會計數據。但就是實際來說,盡管這些年國內的環境會計在理論和實踐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相關的理論研究仍需要深入開展,實踐應用仍需要進行磨合。尤其是在理論研究上,國內的研究基本上是對國外已有成果和經驗的借鑒,尚沒有相對完整和成熟的理論體系出現。所以目前國內的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仍有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準則缺乏
目前國內的會計從業準則并沒有涉及到環境會計領域,缺乏對環境會計的要素確認,在實際中無法用科學的方法對環境會計進行定量和計量,造成了在環境會計的核算和信息披露模式不固定、方法不統一,給企業發布相關環境會計信息帶來很大困難。很多情況下采取的傳統會計理論,只對企業的經濟利益有所考慮,并沒有真正反映出因為環境因素所造成的企業成本和收益。當然一些企業在會計報表中增加了排污費等環境計量項目,但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反應仍不系統。所以政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充分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環境法規體系不健全、發展滯后
目前,國內涉及到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雖然也有一些,但在具體內容上略顯粗糙,并且始終沒有形成體系,對環境會計工作的指導作用不明顯,對企業的環境保護要求也很難具備強制性。而且當前的環境法律尚存在一些不健全之處,使得很多企業為了企業自身的聲譽,對于有負面影響的環境信息總是選擇低調處理,盡量不會聲張,結果外界的環境信息需求者和使用者就不能得到客觀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在做決策時受到很大影響。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法律法規研究制定力度,盡快完善環境會計法律體系,以跟上發展的需求。
(三)利益相關者對環境信息披露需求不足
對于國內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群體之中,主要是政府機構部門最需要了解環境信息,新聞媒體、投資方、消費方、企業職工、一般民眾等群體對環境信息的需求并不強烈,這充分說明當前環境信息的主要目的和用途更多的是取決于政府責任部門,用來指導宏觀環境的治理與調控。相對來說,其他群體對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明顯不足,企業在披露信息時也會選擇性忽略這些人的需求,不會像他們提供相應的環境信息。
(四)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觀性很大
因為信息掌握在企業手里,即使一些企業掌握了環境方面的數據,但出于對企業形象的考量,企業也只愿意公布對自身有利的數據信息,也不會主動披露那些會令企業受損的負面環境信息。政府部門也沒有出臺具體的環境會計數據信息披露規范制度,更對企業的信息披露沒有強制效力。上海證交所曾于2008年5月發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鼓勵上市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強化了上市公司的社會環境責任,但是該《指南》只是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出了原則性要求,并未進行具體的規定信息披露方式和披露內容,無法對企業起到強制作用。
進一步完善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從政府的角度對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1.完善會計準則,健全環境會計法規體系。國家應盡快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確定環境會計的法理地位和法律效力,使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統一規范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形式等。此外,相關監管部門需要盡快制定出臺環境會計核算準則和信息披露細則,形成環境會計及信息披露的完整體系,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防止企業為貪圖短期利益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行為。
2.推行企業環境問題審計監督。追求高額利潤的本性決定了企業不可能在披露環境信息時做到及時、真實、準確和全面,這就需要引入外界監督和約束。在政府部門進行監督、督查的基礎上,還應引進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獨立的審查并作出鑒定和評價,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所提供的信息真實有效、公正合法。企業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只要能通過政府機構和獨立第三方的共同監督與檢驗,就能取得社會大眾的信賴,經營過程中的盈利能力就大為增強,反過來也能促使企業繼續加大對環境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從企業的角度對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1.選擇適宜的信息披露方式。國內當前并沒有統一規范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與方式,這給企業留下了很大的自主空間,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或業務情況,選擇在以往財務報表中加入環境因素,或者添加備注說明,使報表的使用者在了解企業財務業績的同時,也了解了企業的環境信息。當然,企業還可以進行單獨的環境報告。這樣不僅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同傳統財務報告區分開,擺脫了從屬地位,還可以使利用相關者系統地了解企業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還能夠為企業在市場上繞開綠色壁壘,增強競爭力,提升企業形象和地位。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合適的環境信息披露方式,從而實現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2.提高企業員工的環保意識。科技不斷的發展,環保措施不斷進步,環保能力不斷提高,這就要求企業的職工也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形勢和要求,積極參與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即使學習最新的環境科學知識,提高環保意識,掌握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為企業的生產管理獻計獻策,為發展環境會計和環境信息披露建立良好的基礎。把綠色經營納入企業文化范圍,加強員工間的溝通、協助,共同探討建立環境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途徑,培養有利于企業環境會計發展的學習型人才。
環境會計論文范文二: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一、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
1、總體項目分析
近三年來在年報中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汽車企業數量由2012年的15家上升至2014年的21家,所占總體比例達到65.62%。這體現出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汽車行業數量為增加趨勢,其中連續三年進行披露的有13家,占調查總數據的40.63%。隨著建設生態文明口號的提出,人們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環保形象,汽車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關于社會責任報告中的會計信息披露,可以看出近三年來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企業數量也是逐年增加的,其中大多數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以文字描述形式呈現在報表使用者面前,相較于年報而言缺乏了具體的數據支撐,且披露的內容較為單一,有待增加新的披露內容。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有13家汽車企業在招股說明書中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進行了披露。其中大部分企業都分析了生產經營中可能面臨的環保風險,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少數企業對環保設備的投資及維護費用進行了披露。
2、具體項目分析
通過進一步對各汽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可知,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主要披露的項目有綠化費、環保資金投入與支出、排污費、環境補助與獎勵以及環境科技研發情況等。通過分析數據,汽車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較為完整,但由于披露的項目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使得數據無法在各企業間進行的有效對比,不利于報表使用者進行對比分析。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分析
1、汽車行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企業數量少
2012至2014年滬市32家汽車企業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企業數量分別為15家、17家及21家,占樣本總數的46.87%、53.12%以及65.62%。由此可以看出,近年來汽車行業對于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但所占百分比不足100%,仍需繼續增加。一方面,汽車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并沒有真正意識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與社會公眾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缺乏嚴格的外部監督,使得較少的汽車企業自覺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方面起步較晚,且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對于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并沒有強制性要求,也導致了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的汽車企業數量不足。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缺乏可比性
目前,我國對于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項目并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加上現實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也較為復雜,導致各汽車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并無統一標準。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內容都參照于企業內部規定,較為自由,進而導致信息使用者無法對各汽車企業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的比較分析。被調查的32家滬市汽車企業中,在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項目名稱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其中有部分企業將披露項目中的綠化費與排污費作為兩個項目單獨進行披露,而另一部分企業將這兩個項目合并后統稱為綠化排污費進行披露,更有部分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出現了綠化保潔費,清潔費,綠化改貌費等其他項目名稱。由于汽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項目沒有統一的名稱,導投資者對于報表信息的理解難度加大,這不利于汽車企業的長期持續發展。
3、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
一方面,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球化的不斷加深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使得人們開始關注企業的綠色形象及其對于社會的環保貢獻。這導致有些企業為了能夠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吸引更多外部投資,往往會選擇對本企業有利的指標進行披露,而對于那些對企業不利的指標進行忽略。被研究的滬市32家汽車企業中大多數都是對環保投入資金、綠化排污費、環保科技研發情況及企業所獲得的環保補助與獎勵進行披露,這些指標都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而對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則避而不談,這導致汽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不全面。另一方面,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專業人才。環境會計是一門比較綜合的新興學科,它涉及到會計學、管理學、環境學、生態學、可持續發展學等相關理論知識。這要求汽車行業的會計具備綜合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綜合素養,能夠把各項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然而目前汽車行業的會計多為財會專業畢業生,雖懂得會計計量與披露方法,卻缺乏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會計是一門不斷變化的學科,會計知識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策的改變而不斷更新,如果汽車企業的會計不能及時學習新的環境會計披露相關知識,就無法準確全面的對汽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汽車行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三、加強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1、建立健全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法律制定部門應在完善現有環境保護法、資源保護法以及各項環境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項法律法規的細則,并隨經濟發展不斷調整,使其在實踐中具有更強的可行性,以利于汽車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真實可靠的披露。同時,應在相關法律中對汽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強制性要求,并對披露項目做明確具體的規定,對披露的形式和格式進行統一要求。可以強制要求企業對環境污染影響較大的指標進行披露,企業在披露過程中不得隨意減少應披露的項目,以利于保持各汽車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使各企業數據可以進行有效的比較分析。
2、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人才進行專業培訓
首先,企業應定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進行與會計披露相關的專業培訓,并舉辦相關內容的專業知識問答競賽,設置獎勵以加強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度,以此來保證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其次,財政部門應定期對企業會計進行繼續教育,并在教學任務結束后進行學習成果檢查,如出現不合格現象要接受繼續教育直至達到合格標準。最后,汽車行業的會計自身也應該具備較高的學習素養,不斷的完善自己所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知識,并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踐工作中。這有利于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
3、完善汽車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督機制
汽車企業應該具備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在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關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政府部門應該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使其更具有權威性,吸引社會公眾和社會團體加入到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隊伍中。財政部門與環保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嚴格的監督,使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能夠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環境會計論文范文精選相關文章:
1.環境會計論文
2.環境會計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