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論文范例(2)
成本會計論文范例篇2
淺析資本成本會計
摘 要:自從1973年美國會計學家羅伯特·N·安東尼教授在《哈佛企業評論》發表了題為"權益資本成本會計"的論文之后,資本成本會計問題一度成為會計學界關注的熱點。資本成本會計沖淡了傳統的資本要素的地位與作用,站在經濟學的角度對會計學提出了改進,從而實現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統一。本文主要論述了資本成本會計對傳統會計的改進之處,并對資本成本會計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資本成本;股權成本;會計利潤;經濟利潤
一、前言
資本成本會計是以現代金融市場和企業制度為依托,以企業資本成本為對象,將企業成本概念及計量引入產權領域,全面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資本成本信息的一個新的會計領域。資本成本會計站在企業的角度,對企業創造財富所占用的全部生產要素的成本予以確認和計量,突出了對企業這個獨立主體的權益的計量。
在資本成本會計思想下,企業不再是被所有者擁有的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而是因為市場需求而存在的一個獨立的運營主體。投資者和債權人只是被企業的投資項目所吸引過來的資本提供者,二者僅僅因為面臨的風險不同,所以索要的報酬不同。除此之外,兩者對于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有代價的,都應對其成本進行確認和計量。
二、資本成本會計的改進
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在很多方面對傳統會計的處理提出了改進,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統一。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隨著市場體系、現代公司制度的完善,企業受到金融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兩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企業經營中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實際上,企業自身就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市場。在這種趨勢下,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成功地協調了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推動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1、企業凈收益衡量的變動
資本成本會計將生產經營所占用資金作為產品的必要生產要素之一,在每期計算產品成本時,同時確認資金成本,并對這些成本在期末進行攤銷,企業的營業成本及各項費用出現大幅度的提升,得到真實完整的產品生產成本。按這樣的方法計算的利潤總額,為歸屬于公司主體的凈收益。實現了會計利潤與經濟學利潤的統一。傳統會計中并不考慮股權資本的成本,將其作為企業凈收益的一部分體現在期末凈利潤額中,虛增了公司主體的凈收益額,使得關于收益的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可能導致市場投資者參照錯誤的信息做出決策,不利于市場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
資本成本會計的采納可消除資本結構不同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使利潤指標不論橫向縱向均有可比性,以真實反映經營者的經營業績及經管責任的履行情況。隨著股市的不斷發展,企業股東人數的不斷擴大和公司股權的不斷分散化,企業的股東無法真正掌控公司的經營決策權,在這種形勢下,對經營者的業績及責任履行情況的考核就顯得更為重要。然而隨著企業凈收益計量發生變動,原來我們賴以分析投資價值的財務指標也而喪失意義。近些年來時興的經濟學指標EVA將取代原來的每股收益的地位,成為評判公司投資價值可行性的一個重要性指標。EVA減少了傳統的銷售收益比率和凈資產收益比率所產生的信息誤導,提供有用的信息,企業的經營的好壞將成為唯一的影響評價指標變動的因素。
2、對經營投資決策的影響
由于傳統會計處理下股權資本成本計量的缺失,給管理層提供了操縱利潤的空間--在經營業績不變的狀況下,僅僅需要擴大股權資本就可以提升賬面利潤。這樣的操作進一步導致報告利潤失真,從而形成信息披露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
我們就以前幾年盛行的國企"體制解困"方法--"債轉股"為例,在傳統會計處理中,因計算凈利潤時不再扣除財務費用,使得賬面上計算的凈利潤提升。但實質上這只是通過轉移資本來源,將原債務資本的成本轉化為股權資本成本,并隱藏在了企業的凈收益中,形成了在未對企業的經營產生任何影響的狀況下虛增了企業利潤的假象,即"財務解困"。換句話說,國企的"扭虧為盈"只是一種賬面上的操作,通過調整資本來源修飾利潤進而達到"體制解困"的目的。
3、代理成本的減少
代理成本自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時候起就一直是股東絞盡腦汁想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由于經營者與股東利益方向的不一致,股東必須采取一定的方式監控經營者的行為,以使經營者向著與股東利益相同的方向努力。但如何來激勵管理者呢?這么多年激勵理論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無非是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近幾年來又引進了股票期權的方式,力求在更大程度上解決經營者與企業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平衡的問題。盡管股票期權在構想層面上是使得經營者也作為企業股東,享有企業經營業績的一部分收益,從而對經營者的決策行為做出約束。但實際執行起來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經營者片面努力追求股票價值的上漲,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的短期行為,出現經營者的收益快于所有者的收益增長,兩者不同步增長的現象。
三、資本成本發展構想
盡管我們在以上的論述中對資本成本所帶來的改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提出資本成本會計是市場需求發展的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資本成本會計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取代現行財務會計。我們必須認識到資本成本會計的實施尚需要一定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權益資本成本的確定
這是資本成本會計得以實施的一個基礎。安東尼教授在提及這個問題時認為可以由FASB確定一個權益資本成本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業內企業的經營風險是不同的,股權資本成本的計量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但并不意味著股東可以完全不承擔經營風險。當公司破產時,股東作為公司資產的第二追索人,仍然會有資產無法收回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單獨的權益資本成本率不能真實的反映不同行業的風險。如,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高新技術行業的運營風險高于傳統行業。
2、經營者與股東權利的博弈
在企業經營中,股東退居監管線,將公司的決策權利全部移交管理層。但是股東仍然享有對管理層的罷免權。怎樣實現兩者之間力量的均衡,避免一方獨大,侵占公司主體的剩余權益仍是需要我們思考的重要問題。
3、列報的資產賬面價值失真的問題
股權資本成本的計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真實的反映了企業的經營凈收益,但另一方面,將資產所占用資本的成本計入其賬面價值中的做法,卻會使得期末報表中資產額賬面價值包含了資本的時間價值,虛增了資產賬面值。
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為我們打破了傳統會計思想的束縛,沖淡了資本要素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強調突出了企業主體權益。盡管其在短期內的實施尚不滿足條件,但是,其思想對會計學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引人注目且開始廣泛應用的經濟學指標EVA便是體現。資本成本會計的提出是市場發展的需求,也是推進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完善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紫嫣.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資本成本[J].時代經貿,2009,(8)
[2]楊艷麗.資本成本管理會計理論探索[J].財會月刊,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