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的論文(2)
中小企業融資的論文篇2
論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理論和現實具有一定的沖擊性。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創新,也不斷的在增加新的內容。互聯網金融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題具有很大的影響,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的風險和問題。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帶給中小企業的積極影響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了進去,提到了要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這充分體現出了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重視及促進其健康發展的必要性。人民銀行發布的《2014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了專門的探討,表明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在近幾年發展速度迅猛,尤其是2012年左右,新型互聯網金融機構不斷涌現,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發展速度快、發展規模大、發展空間廣。目前,了解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在我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提到:非金融機構如果要提供支付服務,應當依據本辦法規定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此辦法正式實施以來,央行公開發布了批量發放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情況。另外有一些陸續給個別企業發放的,還有因變更信息而發布的。到2015年3月,央行共批準了27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從第三方支付交易的規模上來看,根據易觀國際易觀智庫數據資料,2011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為8.4萬億元。到201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了10.9萬億元,其中互聯網支付業務104.56億筆,金額6.89萬億元;支付機構成為傳統收單市場的重要補充,處理收單業務15.19億筆,金額3.75萬億元。2014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23萬億元。互聯網支付業務迅速向證券、基金、保險等多個行業領域滲透,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移動支付逐漸成為電子支付發展的新方向。
(二)P2P網絡借貸的發展現狀
P2P網貸平臺數量增長速度快,但是跑路、關閉的也很頻繁。據第一網貸數據統計,2011年全國網貸平臺數量只有50家,問題平臺數量為10家;到2012年迅速發展為200家,問題平臺數量為6家;2013年為800家,問題平臺數量為76家;2014年網貸平臺數量為1575家,其中問題平臺數量為275家,占網貸平臺總數的17.4%。2015年1月份全國新增平臺至少108家,有6家于上線當月跑路,其中5家網站已關閉。截至2015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平臺達到了2595家,比2014年增長了1020家。但是2015年全年問題平臺達到896家,是2014年的3.26倍。
P2P網貸市場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并呈現出龍頭企業份額集中趨勢。根據“網貸之家”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9月網貸行業成交量達257.28億元,環比8月(236.67億元)增長8.71%。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為9823.04億元,相比2014年全年網貸成交量(2528億元),增長了288.57%。2014全年累計成交金額為2528億元,為2013年的2.39倍。據第一網貸提供的資料,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國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達1036億元,是2013年的3.87倍。而2015年全年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4395億元,相比于2014年增長幅度達到了324%。
(三)眾籌平臺的發展現狀
眾籌是集合大眾的力量和資金,可以為小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的一種融資方式。眾籌平臺的出現,為我國中小企業又提供了一種新的融資方式。2011年7月上線的“點名時間”是我國國內第一家眾籌平臺,從上線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點名時間”就接到了幾千個項目提案,在幾百個上線的項目中,有接近一半的項目籌資成功,還順利發放了回報。目前在眾籌融資模式中,股權眾籌融資發展的速度比較快,市場前景也比較廣闊。
2015年上半年,我國的眾籌平臺已經達到211家,其中股權眾籌的平臺數量達到98家,成功募集46.66億人民幣。相比2013年,我國的眾籌平臺數量不足20家,增長了將近10倍。在200多家眾籌平臺中,其中大部分為商品眾籌平臺,股權眾籌平臺相對還比較少。從2015年全年來看,相關的監管政策逐漸推出,眾籌平臺的發展正在趨向理性。
從眾籌募資的情況來看,2014年以來,募資規模也在迅猛增長。根據鳴金網數據資料,2015年我國9家知名眾籌平臺成功發起1198個項目,募資規模達到了38.08億元,出現了眾籌行業發展相對集中的態勢。
二、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影響
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成熟是一國財富積累、生產力水平提升、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來看:第三方支付發展日趨成熟,支付便捷;互聯網金融充分利用大數據,中間環節少;互聯網平臺融資向規范化發展,投資消費群體熱情日漸高漲。這些都反映出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具有交易快捷,信息、服務通暢和成本低等優勢。但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以及P2P網貸及眾籌等出現的問題也反映出采用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方式也會對中小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影響,發揮積極作用,避免不利影響,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健康良好的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有利于將閑散資金引入中小企業,使中小企業更便捷獲得金融及信息服務
互聯網金融范圍廣、門檻低、速度快的融資特點都非常符合中小企業對融資的要求,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金融是緊密相聯的。在互聯網條件下,信息傳遞非常迅速,信息不對稱問題可以得到緩解,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使中小企業融資變得更容易。2015年1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貸款不再以資產形式進行抵押或者擔保,而是通過信息處理對中小企業的運營能力和發展潛力進評價分析,得出中小企業違約的概率及風險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傳統的商業擔保問題。這些都有利于將社會閑散資金引入到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融資對象選擇上范圍更廣,能更迅速獲得資金及相關信息的服務。
(二)互聯網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資模式,拓寬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
互聯網金融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搜索引擎等進行信息收集和數據處理,簡化了貸款申請的環節,其成本要遠遠低于傳統融資模式,能夠有效的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成本。互聯網金融平臺還能夠根據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信用級別、成長特征等進行差別化定價,為中小企業融資定價作出正確的選擇,大大降低了其融資成本。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為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例如眾籌融資模式,其優勢就在于小額和大量、門檻低,而且眾籌項目種類非常多,基本涉及到企業經營的各個項目。在國家大力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會逐漸規范和成熟,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融資。
(三)互聯網金融促使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創造了契機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動搖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強勢地位。客戶流失、人們對互聯網的運用等現實狀況對傳統金融機構形成倒逼,迫使傳統金融積極參與到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創新發展相關的互聯網業務,這對中小企業融資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等信息,加深對中小企業的認識,提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規模。如民生銀行從2009年開始就開發了“商貸通”這一核心平臺以加強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并獲得迅猛的發展;中國建設銀行出臺了“成長之路”等一系列產品服務,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興業銀行的“小微三劍客”、工商銀行的“小企業周轉貸款”等產品,都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四)互聯網金融的逐利性和不穩定性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具有積極的影響,但同時還要看到其帶來的風險。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互聯網金融依托于互聯網、移動網絡、移動設備等,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有計算機系統安全、人員操作及技術風險等方面的問題;二是互聯網金融短期內發展速度快,行業規范缺失、法律法規不健全。雖然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但是發展特別迅速,短時間內就有大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人,導致互聯網金融行業處于松散管理的狀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有互聯網金融企業退出。雖然現在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及監管的意向,但是相關的行業規范以及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是跟不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腳步,出現一定的滯后性,中小企業融資缺少必要的保障;三是國內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當前國內信用體系跟不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需求。
(五)互聯網金融融資成本低,而中小企業違約成本也低,企業信息共享程度低
國內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非常迅猛,而中小企業借貸的環境、信用信息共享、公司經營信譽信息等方面卻無法相匹配。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就會存在違約的情況。因為互聯網金融融資成本較低,則中小企業的違約成本也會較低,違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在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他們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有完整的法律法規保障,有全面的服務體系和流程,每一步都有具體的控制保障,所以對企業來說,其違約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則違約的可能性會降低。
三、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加強執行的力度
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迅猛,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不規范,出現資金問題及跑路等現象,這主要還是相關的政策及法規沒有及時到位。國家必須加強立法和監督,對互聯網金融市場進行規范。明確界定互聯網金融模式、主體及市場規則,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引導,減少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確保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建立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激勵制度和相關保障制度,引導并鼓勵互聯網金融平臺將資金投放到中小企業。2014年12月我國公布了《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對拓展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促進創新創業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防范金融風險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另外,在立法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執行的力度,加強監督管理,制度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及協調機制,穩定發展的步伐
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中,存在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平臺主體的獨立性等不利的因素。作為政府除了加強法規建設,還必須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大力扶持培育互聯網金融平臺,從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及機制方面增加中小企業融資選擇權,加大互聯網金融平臺對中小企業融資帶來的積極影響。建立互聯網金融平臺主體之間協調機制,建立互聯網金融平臺主體信息披露制度與信息共享,預防中小企業在多個互聯網金融平臺主體融資,使有限資金得到最優配置。
(三)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發展及自身建設,提高融資的質量
中小企業融資目的是為了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條件普遍較差,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產品結構單一, 受規模和資金的限制,缺乏長遠的企業發展規劃和科學的管理思想。中小企業市場信息來源閉塞,生產的盲目性較大,財務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給貸款的監督和檢查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改變了以上各方面的問題,規范和提高企業信譽度,就會改變融資的質量,形成良性循環,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作為企業要正視自身缺點,通過引進、合作等積極獲取企業外部成熟的創新技術,增強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要增強自身品牌建設,根據自己發展目標戰略,制定合適的品牌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結語
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銀行中介機構和資本市場的融資模式,在不斷地快速發展和完善。把握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和特點,準確把握互聯網金融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趨利避害,不斷地完善我國互聯網金融,才能有效拓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平穩發展。在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探索中,要探究如何加強構建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系統協調機制,使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更大限度地發揮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效用。
中小企業融資的論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