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論文(2)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論文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論文篇2
淺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執行
摘要:內部控制系統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以中小企業的管理和內部控制缺陷為主題,闡述了中小企業的淵源以及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管理因素;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以及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具體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 內部控制 治理層次
盡管中小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歷了一派欣榮的快速發展,對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超過人們的預期,但中小企業整體管理層次普遍落后,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內部控制環節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1 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是一種對內管理的手段,它遵循現行法規,受企業高層、管理當局、員工接受度的影響,旨在保證企業管理與財務的可靠性,保障經營效果和效率。它包括了企業組織結構,責任分配與授權,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方面,反映著企業誠信原則與道德價值觀,體現企業的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
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對一個企業而言是相當重要的,美國雷曼兄弟創立于1850年,于1994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在1996年到2005年間,它的股價增長幅度為每年29%。2003年到2007年,雷曼兄弟的利潤累計達到160億美元,但是在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雷曼兄弟的完敗是由于其過于樂觀的市場預期、管理層和董事會信息溝通不對稱、執行官失職和“回購105”造成的財務報表不實。而歸根結底,雷曼兄弟冒進的管理層違背了企業內部控制必須遵循的制衡性原則,造成一人獨大的管理局面,也使得董事會失去第一時間控制風險的主動權。
企業內部控制的不慎最終導致一個商業帝國的覆滅,而對于中小企業,抵抗風險能力更差,加之在市場、利率以及政策變動情況下,要保障企業的生存并最大限度謀求發展,強化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勢在必行。
2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小企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日趨復雜的經濟和競爭環境。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財政部,審計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要求提了出來,要求企業的管理者重視這方面的狀況。
由于我國的內部控制起步較晚,再加上特殊的市場環境等缺陷,不少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導致信息披露自愿性差,披露內容空洞且缺乏實質性內容。許多企業對內部控制的問題認識不全面,自我評價報告冗長而實際建設內容空泛,這說明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并未真正對自身內部控制進行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評估。
3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
3.1 完善中小企業治理結構 第一,構建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合理的權力分立與制衡是企業治理的一項基本原則。在分解權力的同時,不僅要確保每項權力交由單獨的機構行使,也要確保每項權利在各個機構之間形成制衡。一般而言,很多企業對董事、監事、經理義務和責任的規定,股東之間的關系、股東與公司之間關系的規定均非常簡陋,難以形成股東與股東之間的制衡、股東與公司經營管理層的制衡關系。第二,建立面向經營者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在大部分中小企業中,受企業規模限制,董事與經理人員總是交叉任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經營者的自利行為的同時,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降低道德風險,是實現治理控制的重要環節。
而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應重點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①實行差別報酬機制。差別報酬機制打破了傳統的平均主義的薪酬觀念,把薪酬作為激勵人們的動力源泉。因此,可以根據各經營者業績、職位、能力和所承擔責任的不同,建立不同等級經營人員之間的報酬差別機制,并且要加大這種差別。
②實行長期激勵機制。為了激發經營者自覺主動地為公司的長遠戰略發展目標考慮,在進行激勵機制設計時,要切實將經營者自身的利益與企業的市場價值相聯系,可以實行股票、股票期權激勵制度。這樣才能避免經營者的短視行為。
③實行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從物質形態看,激勵可分為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兩方面,管理控制中的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都是必要的,二者不可偏廢。因此,在激勵機制設計時,除了要充分考慮采用物質激勵手段外,還要重視精神激勵的作用。名譽、社會地位、升職等精神激勵手段一方面能激發經營人員為企業的發展而拼搏的精神動力,同時也能為企業其他經營者們樹立典范,調動其他員工的積極性。精神激勵有助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的塑造。
3.2 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帶動企業創新和升級的突破口,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進管理現代化,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術進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在強調計算機軟硬件的同時,更要強調人、技術和管理之間的有機集成。構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與順暢的信息溝通系統是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有助于中小企業及時了解和把握自身的運營狀況和組織運營中發生的各種情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全面和準確的信息。而這種溝通渠道不僅包括信息由上向下的傳遞,還包括信息由下向上的傳達以及各部門間的橫向傳遞。另外,企業與顧客、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的有效溝通也需要企業信息化的平臺。
3.3 建立科學的管理控制過程
首先,明確戰略目標。企業的戰略目標最終是以利益為導向的,其目的是保障企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要進行戰略目標的制定,首先要完成戰略目標分解,這是管理控制的第一個步驟。企業在制定戰略目標及目標分解時,高層管理者應重視員工參與,同時要考慮公司內外部環境以及公司自身的能力狀況,只有這樣才能達成相互統一的目的和計劃。
其次,確立控制標準和落實責任。控制標準是對控制目標的分解和細化,是控制工作展開的依據。同時,制定控制標準是實施控制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標準的設立應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崗位的技術要求和可核實性。
最后,業績評估與激勵機制。評價控制是一種事后控制,它所強調的是對目標實施成果的控制而不是對實現過程的控制。對部門或員工的業績評估是基于對各責任中心的管理控制報告分析之上的,這樣的評估才具有客觀性。業績評估的實質是一個分析實際狀況與計劃(控制標準)差異的過程。
同時,要根據業績評價結果建立對管理者或者員工進行獎懲的激勵機制,這種激勵機制是鼓勵和促使管理者達成組織目標的一個重要工具。管理控制的效果只有與管理者的自身利益相銜接才能保證其長期有效運行,才能把組織目標和員工目標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