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論文例文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雙贏。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論文例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社會責任論文例文篇1
試論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
企業作為一個營利性的社會 經濟 組織,是社會有機體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各種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集合體。企業社會責任既是社會對企業的道義要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工具,是企業社會性與經濟性的動態整合,是企業對其利益相關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經濟責任、倫理道德責任、慈善責任的綜合。20世紀以來,隨著企業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影響能力的增強,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呼聲不斷高漲。
一、國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現狀
目前在西方國家中,企業對社會責任認識已大幅提高,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根據紐約公關公司Jericho communication2002年對美國財星1,000強的264位CEO所作的調查顯示,36%的CEO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意識提高了,12%的CEO指出配置更多的資源在社會責任方面,52%的CEO表示若全球的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會減緩恐怖主義的發展,這些調查結果顯示美國CEO的社會責任意識已經顯著提升。此外,2001年英國倫敦的《社區企業》所做的研究 報告指出,歐洲大部分的企業領袖相信適度地把企業社會責任整合到企業的經營中,可以改善企業的績效。如今,美國約有60%、歐洲約有一半的大公司設有專門的倫理機構和倫理主管,負責處理各種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發生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所提出的質疑。在這些公司里有正式的公司社會責任履行計劃、系統的項目設計、科學的決策機制和完善的執行程序與控制系統。
二、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還沒有設置專門的企業社會責任 管理機構,也就是還沒有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專門一項 工作對待。近期由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中心對中國1,500家企業進行的調查表明,8%的受訪企業設有社會責任部,8%設有可持續發展部,16%設有 環境管理部,37%設有公共關系部。數據表明,我國企業無視自己在社會保障方面的作用;較少考慮社會就業問題;較少考慮環境保護;向消費者提供不合格產品或服務;缺乏誠信和公平競爭意識等。2000年以來,經濟利益單極膨脹給國家與社會敲響了警鐘:山西的黑心煤窯一次次吞噬了多少廉價的青春?中石油的天然氣井噴導致了多少家庭的家破人亡?更有甚者就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由于三聚氰胺嚴重含量超標,導致嬰幼兒患腎結石,甚至死亡。并由此檢查出多家國產知名品牌的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標。2006年9月25日,深交所發布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盡管這只是一個倡導性的指引,但它的出臺意味著治理、環境及社會責任等作為組成公司盈利能力和風險披露要素的重要性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所認識,也意味著上市公司作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者角色將更為突出。同年11月,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了“2006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排名,這是對世界級的財富領先企業在管理和承擔社會責任方面進行的一次綜合考評,主要針對能源、電子、汽車、金融、公用事業等領域。此次評估由英國AccountAbility和CSRNetwork兩家咨詢公司共同進行。評估指標包括利益相關者參與、戰略、績效管理、公開披露信息以及是否進行獨立 審計確認等6個方面,滿分共計100分。排名顯示,中石油及國家電網公司,在榜單中位居倒數兩名。諸多事實已經使全社會清醒地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既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更是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組織自發追求更文明的經濟行為的結果。
三、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現實意義
縱觀發達國家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狀況,我們發現:發達國家的企業只是當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才更多地擔負起了社會責任。而中國企業,在經歷了較短的發展過程的今天,就碰到了必須擔負起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企業明顯處于不平等的地位。然而,我國企業不能以此為由而認為自己不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相反,由于形勢所迫,我國企業必須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1、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關系到是否能夠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敗。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的任何行為都不是個體行為,都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企業是利潤導向的經濟體,最大限度的盈利是企業孜孜以求的目標,與此同時,企業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企業能否積極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關系到是否能夠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敗。
2、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社會發展的趨勢證明企業社會責任終將如同企業的盈利性一樣,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從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西方的經濟社會活動工作者和研究者紛紛進行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績效關系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對企業績效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是已打開的國門和正融入全球經濟的現實壓力迫使我國企業必須盡快適應市場競爭中的新挑戰,接受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因此,我國企業應該積極地利用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企業社會責任理論體系和研究成果,來應對世界范圍內的企業社會責任浪潮。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講的企業社會責任,不是計劃經濟時代那種把員工的住房、醫療、養老、子女 教育大包大攬的做法,而是強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還必須以合乎道德的行動來回報社會。這個標準,一是強調企業賺取利潤應重視以人為本,生產過程人性化,確保產品符合道德要求;二是通過關注員工權益、提供健康與安全的工作環境來改善企業內部關系,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感情;三是加強產品信息的透明度,如實說明生產條件,營造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聲譽,以提高消費者對企業及其產品的信任;四是倡導勞工權益監督標準化,使用戶不必單獨制定對供應商的道德標準并進行審核。從長期來看,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3、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我們痛心地看到: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大氣、水、海洋的污染日益嚴重。一些小型私人資本在陜北采油,嚴重污染當地環境,浪費資源。當時,原油流入河道。嚴重的時候,老百姓的羊喝了水就死,村民過河時要穿水鞋。環保部門開了無數次的會,油老板們根本不聽,惹得民怨沸騰。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危機,森林與礦產過度開采……,這些問題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環境問題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企業一定要擔當起保護環境、維護自然和諧的重任。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分析說,從國際上來講,綠色貿易壁壘越來越高、越來越嚴,污染環境的產品在國外市場步履維艱;從國內說,公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輿論監督越來越有力,不重視環保的企業早晚要被社會淘汰。我們的企業家應該認識到,主動保護環境,既是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的道德要求,更是企業應對國內外環保挑戰、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需求。可喜的是,我國一些企業在治理自身污染的同時,已經開始主動擔負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在首創集團的倡導下,多家公司聯合出資,成立了阿拉善治沙基金,為建設祖國的西北生態屏障貢獻一份力量。
4、我國企業承擔 社會責任將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如果企業只講 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那就可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增加社會的負擔;反之,如果企業在謀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那就可以減輕社會的負擔,促進社會的 發展。前不久,北京首旅集團下屬的13家飯店撤銷一次性牙刷、牙膏等,并采取措施減少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創建綠色飯店。鞍鋼、邯鋼等大鋼鐵企業,在不斷加大技改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同時,開始著手開展廢物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企業……。在“綠色中國企業論壇”成立儀式上,來自鞍鋼、首鋼、邯鋼、中國水電集團、大唐電力、三峽總公司、首創、中信國安等100多家高耗能產業領域內特大企業的負責人們,聯合發出倡議:“有財富沒有責任,有資本沒有道德,有地位沒有良知,不可能成為一種全面而健康的社會力量。只有把財富與責任相結合,才能為企業帶來真正的力量和尊重,才能塑造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精神。”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家們正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努力。
5、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提高企業的道德水平。“作為中國經濟持續20多年增長這一奇跡的重要參與者,企業在為自己的貢獻自豪的同時,還要為由此導致的巨大污染而警醒和自責。”國家環保總局潘岳在第七屆綠色中國論壇上的開場白,讓與會的部分企業家陷入沉思,“我國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印度的2.8倍,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目前,我國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占世界的1/5——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還是要變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潘岳認為,“我們正處在未來發展的十字路口,必須做出上對祖先、下對子孫,和無愧于歷史和世界的正確選擇。”這一席話引起了強烈共鳴。不少與會的專家、學者指出,除了解決企業自身產生的 環境問題,在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內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不僅是現實的迫切需要,還應是企業自覺的道德追求。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認為,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創造價值,而不是為了利潤。“我們的先人都已經認識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現代人的話講,就是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不能讓社會去承擔利潤背后的污染成本,而必須通過自覺的努力,把利潤目標和社會責任統一起來,既對當代人負責,更要對后來人負責,力求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這應是現代企業自覺追求的道德責任。”
6、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中國工程院徐匡迪曾在社會責任高層論壇上指出,“履行社會責任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必然選擇。將履行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生產經營和企業 文化,有利于增強核心競爭力、有利于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企業競爭力既來自產品競爭力,同時也來自社會影響力。產品競爭力提升依賴的是企業生產力,社會影響力的提升則是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獲得。可以說,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來促進企業競爭力提升是繼資本價值規律、 組織形式股份制規律、 管理人員專業化規律、國際市場一體化規律之后出現的又一新的企業發展規律,也就是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規律。在社會 實踐中,一些企業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感悟到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密切 聯系。更多的企業家開始或已經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價值既有付出價值,更有收益價值。通過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有利于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產品品牌形象;有利于企業贏得客戶,提升企業競爭力。有例為證,當中國眾多私營紡織企業受困于貿易摩擦時,浙江一些實行了質量、環保和SA8000標準的私營企業卻氣定神閑,企業內部安穩、出口業務正常。據浙江省工會的介紹,有的私營企業還因為實行企業社會責任拿到了出口的美元大單,在競爭中將更有名氣的大企業比了下去。“富而有德,德富財茂”正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真實寫照。
主要參考文獻:
[1]趙永新,余建斌.企業請擔負起環保責任.人民日報,2005.7.
[2]黃樂楨.企業應承擔的八大社會責任.中國經濟周刊,2005.41.
[3]肖巍.企業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文匯報,2005.7.
[4]李義平.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全面辨證理解.經濟參考報,2006.2.
企業社會責任論文例文篇2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
【摘 要】迅速發展的今天,做為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細胞——企業,其行為已經可以影響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感”也隨之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話題,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舉措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內容;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雙贏。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的一種自覺行為,這種責任是企業的社會行為引起的必然結果。廣義的社會責任包括對員工、消費者、交易對象、競爭對手、社區以及政府機構等各種利益相關主體承擔的責任。狹義的企業社會責任主要是相關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規定的責任。
美國經濟發展委員會明確指企業社會責任的十個內容:經濟增長與效率;教育;用工與培訓;公民權與機會均等;城市建設與開發;污染防治;資源保護與再生;文化與藝術;醫療服務;對政府的支持。
在現階段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企業的基本責任和企業的非基本責任。企業的基本責任包括兩個層次,即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經濟責任概括地說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和提升經營業績。法律責任包括依法尊重及維護員工的利益,自行防治環境污染,正當經營并依法納稅。企業的非基本責任主要依賴企業道德自覺,它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社會參與的責任,包括尊重社會習俗和文化遺產等,有選擇地參與文化和政治生活等;第二個方面是道義責任,包括加強自我教育并協助員工發展,遵守同行之間的競爭倫理,正當運用企業資產;第三方面是企業的自發責任,具體包括促使國內的科技發展,承擔社區責任,支持慈善和公益活動。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很嚴重,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某些企業生產環境污染嚴重;勞工權益得不到切實保障;企業一味追求利潤忽視利益相關者權益;產品質量影響消費者身心健康等。
對于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約束
企業社會責任是法律與道德的統一,其內容和要求既要體現法律層面的“硬約束”,也要反映道德層面的“軟約束”。目前我國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建設方面已經比較完善。《產品質量法》、《勞動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循環經濟法》等法律法規,已經對產品質量安全、員工基本權益、職業健康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成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底線要求。在自覺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確保其經營中的各種關系和活動是在預期的相關法律框架內展開的同時,企業也應自愿進行道德約束,企業的經營活動還應建立在誠實、公平和真誠的道德基礎上,采取積極的行動,開展誠信經營,關愛弱勢群體,使自身行為滿足社會所期望的道德行為規范。
2.公開透明的運作
企業在其對社會和環境具有影響的決策和活動方面應該公開、透明,以使有關的利益相關方能夠準確、及時地評估由此可能對他們的各自利益造成的影響。企業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應采用清晰、準確、完整的方式,達到合理和充分的程度。應使需要了解這些信息的各利益相關方均能直接和平等地獲取。
3.既接軌國際又切合國情
在制定和提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與要求時應與國際接軌,以利于為國際社會所接受。企業應積極跟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標準的制修訂進展,提早著手,掌握該國際標準的精髓。同時,要進一步研究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生產守則,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使我們的社會責任內容與要求能夠反映國際貿易對象的意見和要求。企業自身應在追求利潤最大化與社會責任之間尋求平衡點,不少跨國企業設立社會責任部門,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之一,這值得國內企業借鑒。
4.建立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機制
如對公益捐贈和使用新能源予以稅收優惠;對注重改善員工工作和生活條件、保護環境的企業給予表彰和獎勵;政府采購拒買“血汗工廠”的產品,拒絕對不履行基本守法責任的企業給予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不準有“欠薪”記錄的企業進入建筑市場等等。
5.提高公眾權利意識、企業責任意識,以及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意識
這不僅需要通過法律去規范,通過監督和批評施加壓力,使企業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還需要通過培訓、教育和宣傳等各種方式,培育公眾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意識,鼓勵公眾參與和支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各項行動。
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極富爭議的概念,有關的爭論由來已久,基于不同的時代、立場,學科理論和價值取向,它內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學者心目中大相徑庭。可以說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歷史范疇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在中國,今年來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以及這幾日的“中石油泄露污染事件”等等,可以肯定的說,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應主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我國政府應加快制定約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法律法規,并加強監管力度和執法力度。社會公眾也應加強觀念,推動企業樹立良好形象,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陳文軍 樂燁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J].財會通訊,2010(3).
[2]李莉莉.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研究[J].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3]孫希曦.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07(05).
[4] 白小平.論企業社會責任的界定、內容及履行[J].企業管理,2011(13).
[5] 張漫宇.企業社會責任缺失與構建[J].企業活力,2007(08).
[6] 胡永峰.經濟全球化視野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探討[D].西北學,2006.
[7]王玲.論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性質、特征和內容[J].法學家,2006(1).
[8]王明華.企業社會責任本質及其治理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2006(6).
企業社會責任論文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