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什么是三伏天_三伏天的養生知識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2022什么是三伏天_三伏天的養生知識,歡迎閱讀!
2022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歷“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梢赃@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間。
三伏天的養生知識
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一般持續30-40天。這段時間該如何養生,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呢?其實,這個季節是我們調養身心的最佳時節。根據中醫經典養生理論,松江醫生總結出了三伏季節健康養生“五宜”,一起來看看吧。
一、宜補陽
中醫養生主張“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最適宜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此時補陽可以去除冬季內伏寒邪,達到其他季節所達不到的雙重功效。一旦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被趕出體外,疾病能更好被治愈,將邪氣排出后,人在炎熱的環境里也不會悶熱、煩躁。
二、宜食補
三伏天濕氣極盛,濕性重濁。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四肢發軟、胸悶、食欲不振。且濕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時飲食要以清淡為主,有營養、易消化、忌生冷油膩。三伏天的中醫食療文化由來已久,流傳甚廣。在食補時,知悉以下幾點十分有益。
瓜菜
清熱
冬瓜、黃瓜、苦瓜、山藥、芹菜等都是清熱祛濕佳品。黃瓜生吃最好,苦瓜是體熱者最好的選擇,炒冬瓜籽可以祛濕,把西瓜皮洗凈炒菜吃也能清熱,還有薏米紅豆可達到良好的祛濕效果。
酸能
生津
流汗過多可耗氣傷陰。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預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強食欲,幫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檸檬、烏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多食
魚類
各種魚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也有其側重的養生功能。如鯽魚湯祛濕,常見的草魚有暖胃明目之效;鱸魚則能補益肝腎,無腥味,紅燒、清蒸、燉湯均可。
多食
豆類
宋代醫著《朱氏集驗方》載有“三豆湯”之方,即綠豆、赤小豆和黑豆。綠豆、赤小豆清熱、解暑、利濕,黑豆健脾補腎?!叭箿比∩鲜鋈N豆類各20克,洗凈浸泡1小時后,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后轉小火慢煮1小時,豆子開花后也可放入適量的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可一周喝兩次。
三、宜有度
夏天人體陽氣最重,中醫養生講究的原則之一就是順應自然規律。
夏季切勿貪涼,用冷飲解暑降溫、食用涼菜未嘗不可,但不知節制則對身體有害無益。還有就是不宜大量飲用含有菊花、金銀花、荷葉等祛火中藥成分的涼茶類飲料。另外,空調溫度不宜過低,最好根據體質調溫。
四、宜緩動
炎熱的夏季,人們本來就容易出汗,如果鍛煉,更容易出汗,且運動過度會損傷身體機能。人們應該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適度鍛煉,如練太極拳,鼓舞陽氣的生發、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帶動體內滯留的寒氣發出體表,增強體質。
五、宜補水
補水養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動就容易大汗淋漓,繼而產生強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還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就是比較好的選擇。其中,中藥飲品以防暑清熱飲、防暑和胃飲及利喉清咽茶居多。
三伏天養生,首重在“養”。我們要按照中醫理論,科學養生。中醫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們在養生之時,更要注重平衡,補益有度,以便獲得更好的養生效果。
三伏天分哪三個伏
分別是初伏、中伏、末伏
夏天有一段極為嚴酷的時間,我們將這段時間稱之為三伏天氣,三伏天氣分為三段,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氣層層疊進,每進一伏天氣就會相應的提高,到中伏的時候,氣溫會到達頂峰。
三伏天是二十四節氣之外的雜節氣。古人為了規范氣候將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根據可循的規律總結出的時令節氣,因為時間跨度大,又不屬于二十四節氣范疇,故三伏天是一個雜節氣。
一個伏各多少天
初伏:10天;中伏:10天或20天;末伏: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磥?,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2022什么是三伏天_三伏天的養生知識相關文章:
2022什么是三伏天_三伏天的養生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