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技巧:為什么說做培訓的最需要被培訓?
企業培訓技巧:為什么說做培訓的最需要被培訓?
搞培訓的最需要培訓,管理咨詢公司最需要咨詢,管理學院的管理最需要提升。有幾分道理吧。今天我們來聊聊:為什么搞培訓的最需要培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培訓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么搞培訓的最需要培訓?
其實我們無法評估這個“最”字。作為總是要或者想去改變他人的人也許最需要先改變的還是我們自己。
1、T型人要求
最早聽到這個概念是在琢磨先生寫的《培訓師》一書中。我的理解就是做培訓的什么東西都得懂一些(—的部分),而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深入研究(丨的部分)。同時也說“給別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知識更新、傳播這么快,搞培訓的不得自己加強知識輸入和迭代,很可能就會不能滿足學員需要。
我見過很多老師,自己每年要花5位數甚至6位數的成本來進行學習,正是這樣的道理。他們不僅鉆研自己的領域,還不斷學習教練、心理學、引導、視覺等各種技術方法來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
2、知識更新快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來解釋知識的摩爾定律,號稱每3年知識就會更新一半,其實不是危言聳聽,想想看如果一個培訓師講的所有知識都還是3年前的,那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恐怕培訓師自己都講膩了,當然有培訓師的PPT多少年不變的也有。
這里要說的是可能基本的知識理論不會有這么大量的變化,但是在具體的方法論、工具、技巧、案例、呈現方式等方面一定是不斷變化的。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打開手機知識隨之而來,培訓人如果不注重自己知識體系的迭代更新,那又如何能夠與時俱進?
3、輸出輸入的平衡要求
知識的輸出輸入也要講求平衡,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去年我一年的課量很大,盡管很多課程內容確實是一樣的,然而持續的輸出還是讓自己感覺到節奏上的吃緊狀態。所以在今年年初斷然加大了輸入,開始強制性留出時間聽其他老師的課,包括教練式培訓師、教練、系統思維、心理學、視覺引導等相應的課程,這種學習其實是以前看書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進入其他老師的課堂,就仿佛在對自己原來的知識體系進行換水,仿佛女孩子用面膜來補水一樣,讓自己能量更加充足。而這種及時的補充讓自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展現在課堂上,滿足學員的學習需要。
4、實戰經驗的匱乏
不管是培訓經理還是培訓師,一旦進入這樣的角色,不管你原來實戰經驗多么豐富,你也開始與實戰戛然隔離。而在這個理論知識信息不缺乏的互聯網時代,培訓人的兩大差異就是整體解決方案和實戰性方法技巧。
這就成了一個悖論,所以離開實戰的時間越久,這種恐慌就很可能越強烈。我看到過多個講領導力、講銷售的老師還在講多少年的案例,亦或者用和家人互動的案例用他人的案例來講解內容時,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所以,培訓人不斷地讓自己保持實戰方面的新鮮是多么重要也是多么挑戰的一件事。我見過有的老師開始做咨詢項目來補充實戰經驗,也見過培訓經理或培訓師又回到業務。而我作為學習設計和課程開發方面的培訓師,總是在課堂內外謙虛地向我的學員學習,和他們說:實戰是最有說服力的!注重汲取他們的方法論,并保持教練狀態。所以培訓人最需要學習的對象是:有實戰經驗的人!
5、解決知識孤島的需要
在培訓圈待久了,“文人相輕”的現象時有發生,撕逼,誰也不服誰,覺得自己牛。尤其是在微信群、微信圈里,在對對方背景、假設、觀點不清晰的情況下,一言不合就開撕。
“手里拿著錘子,看什么都像是釘子”,總認為自己的方法論是對的,想辦法維護自己在他人面前的權威。埃里克森教練認為“Everyone is OK”,所以我在說前面這些內容時可能也已經違背了這一原則。我也以此來提醒自己:每個知識、每個技能都可能是孤島,都有其適用情境。業務問題很難通過一兩個知識點、一兩個課程、一兩個老師就能夠解決。我們要做的是真正能夠以需求為中心,以學員為中心,打通知識之間的邊界,制定一站式解決方案,實施并推動落地。
而這個時候更需要向同行、向實戰、向客戶、向學員學習。沒有人是可以被改變的,只有他們自己可以。培訓人可以激發這種改變的力量,而首先需要的是不斷地自我改變!學習就是要改變!
我需要學習。
4.新員工培訓的方法
5.技能培訓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