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
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是語文試卷上的一重要部分,占據分數也很高。有些學生覺得語文答案太靈活了,作答時難以把握,一不小心就會失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語文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
一、小說閱讀備考要求:強化兩個意識
1、強化文本意識:讀懂文本(泛讀)、結合文本答題(精讀)
2、強化規范意識:審題規范(認真審題,熟悉考點和題型);答題規范(方向明確,思路清晰,格式正確,語言簡練、準確);書寫規范;問答連讀。
二、小說閱讀考查要點——圍繞著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命題
1、環境
“一景三考” ,分析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的特點、寫法和作用。有時探究環境描寫的作用與深刻寓意。
2.情節
分析小說故事情節的階段(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概括故事情節;分析情節安排的特點及作用;探究情節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分析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寫,間接(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4.主題
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評價小說主題,探究小說主題的現實意義,探究情感取向。
5.構思:分析小說構思的特色
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
1.題目:①寫作對象;②文章體裁;③其它重要內容。
2.開頭: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體部分:⑴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作用;⑵段落總括句:總結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觀點態度
4.結尾:⑴卒章顯志(點明……的中心),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強調、升華)中心;⑶首尾呼應(照應開頭,呼應題目)。
開放性閱讀試題
常考題型:
① 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觸感染和啟示;
② 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部實質意義的理解;
③ 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④ 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好壞,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的見解;
⑤ 調動知識的堆集,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接合(如理解選文涉及 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著名的句子等) ;
⑥ 發揮聯想、想象補寫有關內部實質意義;
⑦ 對文中的表現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答題技巧:這種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 容實質意義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進修 要領、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 , “你認為??”只要切合文題 要求,所談內部實質意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1)抒發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等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白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 、 “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 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發內部實質意義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抒發要流暢。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的技巧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手法,是指作家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的。具體來說,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并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