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洪澇災害過后的應對措施
2023洪澇災害過后的應對措施-洪澇災害應對措施
2023洪澇災害過后的應對措施推薦給大家進行采納。而洪澇,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洼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危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洪澇災害過后的應對措施,歡迎查閱。
2023洪澇災害過后的應對措施
1、水災后應注意預防哪些疾病:水災嚴重影響生活環境,災區衛生條件差,特別是飲用水的衛生難以保障,首先要預防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如鼠媒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蚊媒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等。
2、災害期間還常見皮膚病:浸漬性皮炎、蟲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意外傷害:溺水、觸電、中暑、外傷、毒蟲咬螫傷、毒蛇咬傷、食物中毒、農藥中毒等。
3、水災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環境、管理好糞便、垃圾、減少污染。保護水源,特別是生活飲水要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消毒生活用水。
4、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減少感染機會。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飯前便后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臟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食品加工、存放生熟分開;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5、水災期間建臨時廁所,不隨地大小便;糞缸、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尸體要深埋,土層要夯實;災后應創造條件修建防蠅廁所。特別要提醒的是,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
為什么洪災過后就是旱災?
因為每年由熱帶季風帶來的水氣相同的,而降水是由于冷熱空氣相遇,熱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而引起的。如果某年的熱氣勢力強,冷氣抵抗不了,熱氣推進速度快,在較北區域時間長,就會在洪災過后引起旱災。
旱災的其他成因如下:
1、地殼板塊滑移漂移,導致表層水分滲透流失轉移,使地表喪失水分。
2、水土流失,植樹被破壞。
3、天文潮汛期所致。
4、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礎設施脆弱,沒有涵養水源。
5、沒有順應洪澇和干旱汛期規律,做到洪澇時蓄水涵養,干旱期取水調水,遵循自然規律,促進水資源動態平衡。
洪水將要來臨吋應做哪些物資準備
① 準備一臺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資訊。
② 準備飲用水、罐裝果汁和其他保質期長的食品,捆扎 密封,以防發霉變質。
③ 準備好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面板感染的藥 品。
④ 準備手電筒、蠟燭、打火機、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 哨子等,以便遇險后發出求救訊號。
洪澇災害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1、氣候因素:受亞熱帶季風和臺風等因素的影響,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2、地形因素:暴雨匯流面積大,支流眾多,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排水不暢,又夾于南北丘陵山地之間。
3、人為因素:
1)上游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下游泥沙堆積,河床抬高,影響泄洪。
2)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少,湖泊的蓄洪能力減弱。
洪澇災害的治理措施
1、加強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是避免洪澇災害的直接措施。
2、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發生洪澇的機會。
3、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可以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4、建立防汛搶險的應急體系,是減輕災害損失的最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