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分的養生食物及方法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2021秋分的養生食物及方法,歡迎閱讀!
秋分的養生食物
1.秋分養生吃枸杞
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后飲用,能夠降血壓。至于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秘、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發、口腔炎、護膚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2.秋分養生吃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3.秋分養生吃銀耳
銀耳價值堪比燕窩,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銀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膠質,具有很好的潤膚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陰作用,確為秋季潤燥的絕佳補養品。
4.秋分養生吃鮮棗
秋天是一年中最佳的吃棗季節。鮮棗富含讓膚色紅潤的鐵,還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是對抗自由基、對抗衰老的最好武器,可以還原黑色素及抑制黑色素產生、淡化斑點及色素沉著,還可以改善皮膚色澤。
5.秋分養生吃葡萄
葡萄其色美、氣香,鮮食酸甜可口,開胃消食,是人們很喜愛的一種水果,同時葡萄從表皮、果肉到種子,蘊含滿滿的養分,不僅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外,還包含氨基酸、維生素C、鈣、鐵等多種營養物質,其中多種多酚類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等更具有極佳的抗氧化,比維生素C高出18倍,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侵襲造成老化、維持肌膚彈性,修復紫外線傷害。
6.秋分養生吃荸薺
荸薺又叫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荸薺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濕祛痰等功效,對預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干欲飲等癥有一定效果。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燒、煨。但荸薺不易消化,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較差者及兒童、老人不宜多吃。
7.秋分養生吃紅薯
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8.秋分養生吃百合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將百合洗凈,煮熟,放冰糖后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9.秋分養生吃萵筍
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膽汁和消化液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于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
10.秋分養生吃梨子
梨是秋季最好的潤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
11.秋分養生吃檸檬
中醫認為,檸檬味酸、微甘,性微寒,入肺、胃經。而營養學認為,檸檬含糖類、檸檬酸、蘋果酸、枸櫞酸、橙皮苷、柚皮苷、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鈣、磷、鐵等。檸檬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化痰止咳。
12.秋分養生吃石榴
石榴不僅美味,營養也非常豐富。石榴富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消化道中不會被酶分解,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緩解腹瀉。吃石榴不吐子可雙向調節胃腸功能、助消化。石榴籽富含大量維生素C、多酚類物質,這些物質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秋分的養生方法
1、調飲食防秋燥
秋分已至,陰氣漸盛,陽氣漸收,要注意預防秋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也就是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并宜多食梨,梨既能潤肺,又能化痰止咳,為秋季養生佳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2、適當“秋凍”防感冒
俗語云:春捂秋凍,為什么要秋凍,我們中醫講人與天地統一,人與天地的變化協調一致,秋分以后天氣轉涼,草木逐漸枯萎,天地之氣逐漸收斂,人氣亦宜收斂, 秋季適當少穿些,實際上有助于幫助秋季的收斂,從現代醫學角度,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能夠預防感冒。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比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總之既達到鍛煉身體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時可適當用冷水洗臉對預防傷風感冒有一定效果。
3、養陰補腎好時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我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除了潤涼燥,秋分還是養陰補腎的好 時機,秋分過后,天氣越來越冷,夜開始變長,睡眠上宜早睡早起,早睡宜選擇在10點左右,早起但不宜過早,宜5-6點為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飲食上要忌食過多辛辣食物。多選一些性質平和的食物,滋潤養陰,又不會損害脾胃。
養陰吃什么好?秋分過后,天氣越來越冷,夜開始變長,在飲食上要忌食過多辛辣食物。多選一些性質平和的食物,滋潤養陰,又不會損害脾胃。養陰吃什么好?比如藕、蓮子、紅棗、山藥、銀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
秋分節氣的習俗
1、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游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2、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3、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2021秋分的養生食物及方法相關文章:
★ 春分養生小常識
2021秋分的養生食物及方法





上一篇:2021秋分時節養生注意什么
下一篇:秋分的傳統食物及養生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