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小滿節氣通常吃什么傳統食物
小滿是經過很多依據才定下來的,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滿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滿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苦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小滿時節,飲食以清淡為宜,而過去這個時候,正是,包括苦菜在內的各類野菜上市的時候。因此,這天民間有著小滿吃野菜、苦菜,清熱解毒的習俗。而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就饅頭、米飯,看起來就讓人食欲大增。
麥糕餅
自古傳說小滿是蠶神的生日,因為南方養蠶較多,小滿又是幼蠶孵出、桑葉生長的重要時間節點,因而對“祭蠶神”也相對更重視一些。這時人們會以米粉或面粉為原料,制成形似蠶繭的麥糕麥餅一起享用,期盼蠶繭能夠豐收。
枸杞苗
又稱枸杞尖。中醫認為,枸杞苗全株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適于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口干、手足心熱以及肝腎虧虛、兩目干澀、虛火牙痛等病癥。摘取枸杞嫩苗放入素上湯內灼熟或滾湯而食,啖之清爽祛暑;喜香口之味則可先炒枸杞苗至半熟,倒入蛋漿(發打蛋漿時先加入鹽,胡椒粉及生油拌勻)煎至金黃半焦,佐粥下飯皆美。
仙人掌
或許很少人吃過這種植物,但仙人掌的開發價值很高,具有獨特的清香,營養豐富,含有許多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能夠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制作仙人掌時先剔除小刺,選擇鋒利的薄菜刀可以很容易把小刺削掉,還能適當削皮,使口感更好。
小滿的由來簡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
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此外, 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 如果不滿, 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小滿不滿, 無水洗碗”、“小滿不下, 犁耙高掛”, 這里的“滿”字, 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 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小滿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小滿節氣,溫度升高,降雨增多。南方進入炎炎夏日,而北方氣溫逐漸和南方持平。小滿以后,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35°C以上的高溫天氣,這時還應注意作好防暑工作。那么到了小滿,有什么風俗習慣呢?
其一是吃苦菜。在小滿三候中的初候,就是苦菜秀。在小滿節氣,必吃的一道菜就是苦菜,俗稱苦苦菜。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苦菜正是一種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功能的應時蔬菜,它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
其二是搶水與祭車神。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而祭車神亦為農村古俗,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于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其三是祭蠶神誕辰。小滿節相傳為蠶神誕辰,所以在這一天,我國以養蠶著稱的江浙一帶也很熱鬧。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繅絲,栽桑養蠶是江南農村的傳統副業,家蠶全身是寶,及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它充滿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這個節日便充滿著濃郁的江浙地方風情。
小滿到芒種的天氣
從氣候上來說,小滿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當然此時的降雨大多集中于南方地區。由于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華南一帶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而江南地區往往是江河湖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即將到達芒種的時候,降雨的范圍會逐漸擴大,此時江南地區進入了梅雨時節,西南地區也即將進入雨季。
而從溫度上來講,小滿到芒種,氣溫會一直呈現上升趨勢,而到芒種時節,氣溫將顯著升高。 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漸次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小滿后為何不是大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
從農業角度說,“小滿”既關涉北方麥粒的飽滿,又與南方雨水的豐盈有關。這時候,中國北方冬小麥類的夏熟作物進入灌漿期,籽粒漸漸飽滿,收割在即。
在南方,俗語說“小滿大滿江河滿”,隨著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中水量豐盈。否則便意味著趕上了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這里的“滿”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小滿時節,是農事活動繁忙的時候。此時,蠶開始結繭,意味著養蠶人家要忙著繅絲。《清嘉錄》中提到:“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
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便有大暑與之對應,有小寒,便有“大寒”。但有小滿,卻沒有“大滿”。
民俗學專家解釋,大寒小寒、大暑小暑都是在極冷和極熱的時間段,由于冷、熱持續時間長,相當于兩個節氣,且人們正好在貓冬、避暑,沒什么活動,所以分成兩個相連的節氣。
“但春種、秋收期間農事繁忙,事情比較多,節氣本身的特點分明,所以不需要命名兩個大小相連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