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習俗活動及氣候特征
立夏之后,我們將迎來小滿節氣,夏天正向我們走來,那么你們知道小滿節氣習俗活動及氣候特征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滿節氣習俗活動及氣候特征,歡迎大家來閱讀。
小滿習俗
祭車神
時至小滿,降水開始增多、雨水充沛,江河至此小得盈滿,古時灌溉的工具主要是水車,水車車水排灌為農耕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祭車神是一些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在相關的傳說里水車神,是一條白龍在小滿時節,人們在水車驀上放贊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會有一杯白水,祭拜時將白水潑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的意思。
祭蠶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食野菜
食野菜是小滿的風俗。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本草綱目》: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
小滿節氣氣候特征
小滿節氣雨水比較多,是農耕春種的好時節,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我國古代農耕作物水分補充依托于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江河水充盈是水利排灌的前決條件,農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
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東南季風為我國帶來海洋的水汽,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會最先得到東南季風帶來的水汽,形成豐富的降水。西南季風也為我國帶來降水,可影響到我國華南一帶;當西南季風發展強盛時,也可深入到江南一帶。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我國南方地區普遍高溫潮濕多雨。
秦嶺-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從降水的季節分布狀況來看,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東南季風盛行的時候,所以我國的氣候特征表現為“雨熱同期”。小滿前后的主要天氣特點就是高溫高濕多雨。
小滿與氣候有關的諺語
從氣候特征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地區的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也開始逐漸增多。
1、黃河中下游:“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會導致小麥的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所以這個時候黃河中下游地區有較大的干熱風。
2、長江中下游:“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較偏南,也就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會偏少。
3、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足的水分,農民們就要忙著踏水車來翻水了。
4、南方地區:“小滿大滿江河滿”
反映了南方地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如果此時北方的冷空氣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華南一帶就很容易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后往往也是這些地區的防汛緊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