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含義是什么你知道嗎?對于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含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國古代將小寒節氣古人認為小寒三候(大約為每年1月5日-20日,共15天)分為“三候”每侯5天。
一候雁北鄉 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 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
三候雉始鴝 “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立冬后,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是日,一般殺雞宰鴨或買羊肉,人參等藥物燉食,也有用糯米、龍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立冬進補以度嚴冬。
小寒
(左河水)
冰封萬里雪皚皚,徑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幾樹,忽如一夜李花開。
這是一首描寫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情形的七絕詩,作品采用寫實的手法,以短短四句的28字,描寫了中國的北方在小寒節氣里, 冰封萬里雪堵徑的情景及果農們趁此季節不誤農時地修剪果枝的情景,從而表達了小寒節氣的氣候、氣象及農業生產情況。
“冰封萬里雪皚皚”,指在小寒節氣里,我國江北地區及江南的部分地區被皚皚的冰雪所覆蓋,放眼而望,是一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象;其天氣也十分寒冷。
“徑堵千重港口塞”,由于白雪之大,堆積之厚,陸地堵塞之甚,使大量陸路的交通被封閉,影響了車馬、貨物及人員的交通運輸。同時,由于冰雪的覆蓋及冰塊集聚在水道及碼頭口岸,使水道與港口之船舶難以航行。
“昨日剪桃修幾樹”這一句是寫農業生產活動。小寒時節,果農們抓住果業的農事時機,對各種桃樹等果木進行整形修剪,選留接穗,清除枯枝落葉及園土平整、深翻改土等工作,以保下年度的豐收。
“忽如一夜李花開”,指小寒節氣里的一個晚上,大雪紛飛。人們早上出門一看,眼前所見的本應該在第二年春天開紅色花朵的桃樹的枝梢上布滿了的冰雪,仿佛是李子樹開了花一樣,白花花的、一層一簇的,十分壯觀。
小寒天氣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產農事、生活習俗。農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區地里已沒活,都要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過去,牛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勞力,需特別養護。小寒天氣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民間多在牛棚馬廄燒火取暖。小牲畜御寒更加謹慎——單獨鋪上草墊,掛起草簾擋風。講究的人家會用溫水飲牲畜,盡量減少牲畜的體能消耗,預防疾病,并且在飲水中加入少許鹽,補充冷天牲畜體內鹽分的流失,增強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們到見牲畜舔墻根、喝臟水的現象,就是牲畜缺鹽,以舔舐墻根泥土中鹽堿、或從臟水中攝取鹽分的表現。南方地區小寒節氣需要做好油菜清溝、小麥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強冷空氣,則在地里灑草木灰、作物秸稈或蓋糞等幫助作物度過最冷時節。根據多年農事經驗,人們往往會以小寒氣候推測來年的氣候變化,早早做好農事計劃,如山東地區就有“小寒無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霧天,來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語。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含義相關文章:
★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含義





上一篇: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特點有哪些
下一篇:二十四節氣小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