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習俗時間及由來2020_小寒節氣習俗大全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可見大寒小寒時節寒冷的程度。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寒習俗時間及由來2020_小寒節氣習俗大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小寒氣候特點
2015年小寒時間:1月6日 00:20:32,農歷 2014年十一月(大)十六 ,再往后推15天,1月20日就是另外一個節氣大寒。此時,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正值“三九四九凍死狗”的數九寒天。
小寒是什么意思及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小寒的習俗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姜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于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于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鳙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小寒習俗:吃黃芽菜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可見大寒小寒時節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看,大寒冷于小寒,但事實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六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所以可以說小寒節氣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為了御寒,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時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煉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墻壁相互擠)、斗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湖南鄉間至今仍然流行。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吃黃芽菜:黃芽菜炒年糕做法
材料:黃芽菜(大白菜),肉絲,冬筍,年糕,生抽,鹽,胡椒粉,淀粉。
1、冬筍去殼用水煮10分鐘去除澀味后切絲,黃芽菜切粗絲;
2、年糕切片,入沸水焯軟;
3、肉絲用適量生抽、胡椒粉、淀粉拌勻腌15分鐘;
4、炒鍋入油4成熱,倒入肉絲煸炒至變色盛出;
5、炒鍋另起油,倒入黃芽菜、冬筍絲煸炒至軟;
6、再放入年糕,加適量生抽、鹽調味后大火炒干水分;
7、最后倒入煸炒過的肉絲,炒勻即可出鍋。
小寒吃黃芽菜:黃芽菜炒肉絲做法
材料:黃芽菜,肉絲,配料:鹽,糖,生粉
1、將黃芽菜洗凈,瀝干,用刀切成長段,再豎切成粗條;
2、豬腿肉洗凈,切成絲,用生粉勾芡備用;
3、炒鍋燒熱,加入豬油,熱鍋后加入肉絲,用手勺把肉絲劃散,只發白出鍋擱在碗中,
4、鍋中微加點新油,放入黃芽菜,翻炒燒開,小火蓋燜10分鐘左右,燜燒到菜梗熟爛;
5、再將鍋置旺火上,菜里加入之前燒過的肉絲加精鹽、翻炒、出鍋前加點味精裝入盤。
相關文章:
小寒習俗時間及由來2020_小寒節氣習俗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