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區別
相信我們應該都聽說過立夏和夏至,其實立夏和夏至都是節氣,那么它們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呢?大家是怎么看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區別_立夏的由來是什么,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立夏的由來是什么★
★★夏至的由來介紹★★
時間上的區別
立夏時節太陽位于黃經45度,一般為每年的新歷5月5日至7日交節,今年的立夏是5月5日;而夏至時太陽是位于黃經90度,時間為6月21至22日交節。
氣候上的區別
立夏時節,因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夏至時節,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還有個別雨量大的平原地區要做好預防洪災的措施,及時的了解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對于農作物要及時收割。
習俗上的區別
在中國的江南,立夏是個好季節。初夏時節,風和日麗,一片祥和,各種時令瓜果蔬菜都上巿了,人不僅僅感覺生機而且有了實際的結果。
立夏時節,南京人按當地習俗,人們都會吃蛋,用饑菜花煮雞蛋、鴨蛋或鵝蛋,清香可口,說是立夏吃蛋,夏季就不會生痱子。于是姑娘們會編織蛋套,將煮熟的雞蛋放在里面送給自己心愛的小伙,也有送給哥哥,如果沒有兄弟、沒有男友,編織只做為女紅、做為一種修養在閨中好友中交流。也有制作香袋的,放置些香料,主要是夏日天氣悶熱,掛著香袋聞著好些,不過多半小孩才帶,長大難免太胭脂氣,就放在家中。
據傳,立夏,還是個戀愛的季節,江南趕考,糾結;考完之后,少男少女難免的離別,糾結;尤其是少女思春尤重于男,男孩學著長大,要行萬里路,女孩開始糾結如何讓男孩表白或徑直追逐心儀的男孩,這是個甜蜜而酸澀的時節,只要你還保有那份純凈、鈍情就能體會和感受。
家庭夏季的防護也不能松懈,關懷老人,關懷孩子,關懷每一位家庭成員。許多年輕人喜歡在夏季吃龍蝦、喝啤酒、吹空調,這些都要把握好,確保不影響身體健康。
立夏節氣一到,意味著夏天就將開始,此時的溫度明顯升高,炎暑降臨,同時農作物也靜茹旺盛生長,因此夏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
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
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區別相關文章:
★ 立夏知識大全
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區別





上一篇:2021立夏就是夏天了嗎
下一篇:2021立夏斗蛋的由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