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秋是不是就是入秋呢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那么立秋是不是就是入秋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立秋是不是就是入秋呢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實際上,太陽高度角轉變是一個過程,氣溫不會瞬間降下來。同時,各地緯度、海拔不一樣,不可能在立秋這天同時“涼風至”。因此,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不意味著入秋。
按照氣象學上的規定,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為入秋。按此標準,我國立秋時節前后能入秋的,除了青藏高原等高海拔無夏地區,主要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等地區,如呼和浩特常年平均在8月7日入秋,哈爾濱在8月11日。其他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我國南方,很難感受到“涼風”。
此時,氣溫高低主要還需看天氣系統的影響。如果冷空氣偏弱,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伸向我國內陸,并長時間滯留,就可能帶來高溫天氣,使得立秋后依然很熱,俗稱“秋老虎”。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每年8月9日至15日,在我國黃河以南地區,出現高溫天氣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其中重慶、江西等地的高溫概率甚至超過50%。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三伏中的末伏往往在立秋之后。
什么是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后,秋后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斂也。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初候,涼風至: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
二候,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就涼快了嗎
進入立秋還有秋老虎,要過來處暑就涼快了。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肯定一天比一天涼快的。
立秋并不意味著涼爽的秋天立即到來.由于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
立秋天氣有什么變化: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區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
所以,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
2022立秋是不是就是入秋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