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3年立冬是幾月幾日(詳細)
“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年立冬是幾月幾日(詳細),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3年立冬開始時間:11月8日 00:35:23
2023年立冬結束時間:11月22日 22:02:29
2023年立冬農歷時間:九月廿五
2023年立冬星期時間:周三
立冬簡介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斗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于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意味著風雨、干濕、光照、氣溫等,處于轉折點上,開始從秋季向冬季氣候過渡。“秋收冬藏”,萬物在冬季閉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我國一些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天季節,陽退陰生,生氣閉蓄,萬物開始收藏。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秋季少雨干燥氣候漸過去,開始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時期氣溫雖逐漸下降,但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地區,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習俗活動
1、游泳
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2、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3、冬學
冬天夜里最長,而且又是農閑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最好的時間。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里。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4、立冬拜師
冬季里,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后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只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有些老師人家,在立冬或冬至這天,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圣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禮,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
立冬進補方法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于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節氣易出現的問題
氣候逐漸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降溫天氣對身體的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保持居室環境空氣清新,陽光充足,上午、下午定時開窗通風,避免煙塵污染和刺激。居室溫度控制在16℃—20℃。此外,早晨、入睡前、洗臉時以及每次大小便后洗手時,都要堅持用冷水沖洗鼻子,這樣不但能增強鼻黏膜的耐寒與抗病能力,還能及時把鼻道內的細菌、病毒和塵螨等物清除,減少感冒和過敏性鼻炎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