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什么意思及含義
立冬節氣在民家是有一些講究的,對于二十四節氣,民間尤其是務農的人是很看重的,那么為了方便大家,下面給大家分享立冬是什么意思及含義介紹,歡迎閱讀!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漸變。
立冬節氣后,日照時間持續縮短,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活動逐漸頻繁,氣溫下降趨勢加快,進入寒冷的冬季。
立冬,冬季的第1個節氣,斗指西北,太陽黃經為225度,公歷11月7-8日交節。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補冬、吃餃子、吃生蔥等習俗。
中國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意思是說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古人認為雉入大水為大蛤了,因為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草木凋零、蟄蟲休眠,在氣候上,也從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陰雨寒冷轉變。
根據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冬季是以立冬為始點,但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會真正入冬。
對于南方地區來說,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
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才會越來越冷,而北方地區在立冬前就已經很冷了。
立冬要做什么
1、吃餃子
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2、吃甘蔗、炒香飯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立冬補冬
3、補冬
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
4、賀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作為“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立冬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做重要的節日來慶祝。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人們一般都要舉行祭祀活動。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在中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