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來歷及寓意
關于臘八節的來歷及寓意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日。臘八節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那么臘八節的來歷及寓意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臘八節的來歷及寓意,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后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
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后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臘八節的寓意
臘八節代表了人們對過去一年風調雨順、谷物豐收的感謝,也代表了人們期待新的一年事事順心的美好愿望。
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對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臘八節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正是源于對大宋忠臣岳飛的懷念,人們開始在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粥寓意著和諧溫暖,幸福美滿、家和萬事興等,盛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1.臘八粥是祭祀的供品
臘八是祭祀神靈祖先的重要日子,祭祀用的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變成臘八粥。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要準備好臘八粥來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的恩澤庇佑,祈求來年萬事如意。
2.慶祝豐收
臘八粥是采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各種食材匯聚了一年中每個季節的收獲,具有合聚萬物、調和千靈的含意,也是向天地神靈展示了一年來的收獲,慶賀大豐收,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又是一個好收成。
3.積德行善
古時候富人家會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施舍給乞討者、窮人等。在這天寒地凍的季節里,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不僅可以填飽肚子,而且還可以抵御冬天的寒冷,這是喝臘八粥珍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