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習俗起源最新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暑節氣習俗起源最新,歡迎閱讀和分享。
節氣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边@時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p>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節氣習俗
今年22日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農作物生長最快,各地旱、澇、風災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等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盡管如此,“講究”的中國人還是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里,忙里偷閑,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在火熱的夏季中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就流傳著一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而我國的臺灣地區則有在大暑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而且有敗火的作用。
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姜的風俗,“冬吃蘿卜夏吃姜,不需醫生開藥方”。
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棗莊是有名的麥產區。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閑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享受享受。農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個新麥饃饃。狠狠心,殺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帶著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你家閨女接回來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饃饃,也殺只羊,也把閨女接回來,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浙江地區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5]
大暑送“大暑船”活動在浙江臺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大暑船”完全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后建造,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載各種祭品?;顒娱_始后,50多名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人群?!按笫畲弊罱K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后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安康。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福建莆田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果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于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級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臟,整只放進滾湯的鍋里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后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
肉為互贈的禮品。
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臺灣大暑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農歷六月十五日,臺灣也叫“半年節”,由於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民俗專家表示,種.種趣味盎然的大暑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大暑時令食物
時令水果:香蕉
香蕉是芭蕉屬植物中用以栽培食用的一類水果,如今一年四季均可收獲。我國嶺南地區早在兩千余年前即有栽培香蕉的相關記載,晉代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狀》中則已將之分為羊角蕉、牛乳蕉、正方蕉三大品系。如今我國常見的香蕉品種數十個,以香牙蕉為最多,也有粉蕉、大蕉等,盛產于兩廣和臺灣一帶。
和大部分熱帶水果一樣,新鮮香蕉不宜久放,但也常加工做冷飲、糕點、甜品、水果干,吃法很多。歐洲人甚至用來烘烤或澆上紅糖和白蘭地烹調食用,非常獨特。香蕉的果肉含鉀量頗高,故而能很好補充夏季大量出汗丟失的鉀元素,對于中暑和疰夏的系列癥狀都有所改善,此外也是能調節情緒,帶給人快樂感的食物。
時令蔬菜:苦瓜
苦瓜,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苦味的食物往往不受歡迎,苦瓜卻是例外。和大多數瓜類不同,苦瓜在外形和口感上都顯得很另類,但這并不妨礙它長久以來在東亞地區的栽培食用??喙嫌置熬硬恕?,便是因為其味雖苦,卻絕不影響相伴的配菜味道;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多種養分,清火、明目、減脂、抗癌面面俱到,所謂良藥苦口,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市面上常見的是青綠色的條狀苦瓜,除此之外又有全白、綠白、短圓、長圓等類型。老熟的苦瓜會轉為金黃色,中間的瓜子鮮紅欲滴。江浙一帶的所謂“賴葡萄”,又叫“金鈴子”的水果,便是與苦瓜一脈相承的品種,只是食用部位變成瓜籽,味道也是甜滋滋的,清熱解毒能力倒在其次了。
時令蔬菜:冬瓜
冬瓜,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瓜皮外敷白粉、瓜瓤皎潔晶瑩,冬瓜看上去就能給人清爽消夏質感。作為唯一不含脂肪的瓜菜,冬瓜向來被視作美容瘦身的良方,《神農本草經》就稱其“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蓖暾亩峡梢再A存數月而不壞,切開就不宜久放了。
冬瓜常見的做法是煲湯。廣東名菜“冬瓜盅”,將冬瓜掏空后加入食料燉食,也正是借了此種甘淡滋味。除此之外,衍生制品也很多,如冬瓜糖、冬瓜汁、冬瓜茶等。不僅瓜瓤可食,冬瓜子也是久已有之的食品,同樣具有美白潤膚的藥用功效。
冬瓜加工:冬瓜糖
冬瓜糖即是由冬瓜做成的甜品小食,經常出現在糕點、茶點、粥點之中。傳統做法要選擇充分成熟的老冬瓜,不然過多的汁水會影響成品效果;掏出潔凈的瓜肉切成條狀,放入鹵水中浸泡,從而帶來緊密柔脆的質地,也能起到防腐的作用。爾后再以清水漂洗徹底,放入白糖水中煮沸,便能得到透明飽滿的冬瓜糖。家常做法則是直接以白糖腌漬,更接近果脯一類了。
時令食材:鴨
鴨作為一種水禽在中國馴化歷史悠久,其品種資源在中國非常豐富,肉用蛋用皆有,往往有鴨類名菜之地,那么當地鴨種也多半出名,如高郵鴨、金定鴨、連城白鴨、紹興麻鴨、北京鴨等等。金定鴨是相當出名的蛋鴨,咸鴨蛋之首選蛋種,而高郵鴨的特色在于雙黃蛋比例奇高。
鴨肉也是所有肉類中最適合夏季食用的,以其肉性溫涼,具有補陰虛的作用。在李漁《閑情偶寄》一書中載:“諸禽尚雌,而鴨獨尚雄;諸禽貴幼,而鴨獨貴長。”所謂“鴨獨貴長”也就是說老鴨更珍貴,這樣的禽類自然是與眾不同。產蛋一年以上的老鴨,佐以火腿、筍干煨湯,最后下娃娃菜吸味,清鮮滋補,這可是從前大戶人家的吃法。
中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吃鴨的了。從板鴨到啤酒鴨,鴨血粉絲到鹵味鴨脖,都是響當當的特色美味。以全聚德聞名的北京烤鴨,質地外酥里嫩,片下來的鴨皮就著甜面醬與大蔥入口,入口即化的油脂感還帶有一絲蔥辣的勁道;兩廣一帶的燒鴨則是經過蜂蜜腌漬再入烤爐,有著深入骨肉的濃厚滋味,也同樣常常出現在各色燒味拼盤中。而南京的鹽水鴨,則講究的是咸鮮味,據說當年最好的鴨肉在桂花開放的秋天上市,故而又名“桂花鴨”。
鴨蛋加工:咸蛋皮蛋
新鮮鴨蛋不擅保存,腌制之后不僅味道鮮美,無機鹽含量也大大增加,更適合夏季食用補充能量。腌咸蛋也是門學問,天時地利均有講究,清代食譜大觀《調鼎集》中對此有詳細記載。簡單說來,配方則有“稻草六成、黃土四成,酒和灰土拌成一塊,每灰三升拌鹽一升。”以此包裹鴨蛋密封腌制,一個月下來即可制成。此中翹楚,便要算江蘇高郵出產的咸鴨蛋,所謂“鮮、細、嫩、松、沙、油”六字真訣,如今已是名揚四海了。
皮蛋奇特的外形和味道來源于強堿對于蛋白質的分解,也正是為了中和這種堿性,吃皮蛋時常常要加陳醋,而非僅僅是出于調味的作用。皮蛋性涼,民間素來有以之祛火治牙疼的說法,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藝,皮蛋含有少量的鉛,對于健康的成年人本應無礙,孩童則還是少吃為妙。
時令蔬菜:毛豆
毛豆是大豆中用作蔬菜栽培的種類,青翠的豆莢上密布細毛,故有此名。新鮮的毛豆在夏天里上市,炒菜、做湯、冷盤都是不錯的選擇,其中所含的豐富蛋白質和鉀元素也最適合盛夏養生。最常見的是鹽水毛豆,將洗凈的毛豆剪去豆莢兩頭,放入鍋中加鹽水調料燜煮即可完成。操作簡單,吃起來也很方便隨意。不少酒家拿來做開胃小菜,碧綠爽口的一小碟自是能撩起食欲的。
毛豆食用:黃豆
毛豆老了便是黃豆。顏色不復翠綠,口感也不再柔嫩,但其中積累的蛋白質含量卻更為豐厚,也因此更得食家青睞。常見的譬如黃豆燉豬蹄,既補血又補氣,是美味又富有營養的搭配;腌漬做法則首推醋泡黃豆,不過就是將新鮮黃豆浸在米醋中腌漬靜置,所得的醋豆不僅味道有趣,更具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更有各種各樣由此而來的豆制品,之如豆腐、豆干、豆餅、甚至腐竹、腐乳、豆豉等,已經成為中國傳統食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了。
黃豆加工:豆腐
豆腐是帶有濃濃中國風味的食物,由來也很奇妙,相傳是漢朝淮南王煉丹時偶然將石膏點豆汁,意外得到這潔白凝潤的產物。這也是“點鹵”這一關鍵步驟的起源,豆漿正是依此凝結形成固體,鹵漿的成分和用量也對成品的口感和種類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常說豆腐有南北之分,即水豆腐和老豆腐,也是因為點鹵用的材料不同。前者以石膏為凝固劑,色白質嫩;后者則以鹽鹵為凝固劑,色黃質硬。吃起來也全然是兩種風格。
時令良品:香蕉奶昔
大熱天容易食欲不振,來一杯香蕉奶昔吧,既開胃又能補充能量。這樣新鮮健康的甜品,從準備到制作只要五分鐘,是不是很方便?相同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其他美味水果噢。
準備材料:
抹茶粉 2勺
香蕉 1根
牛奶 200ml
冰激凌 3大勺
制作步驟:
將材料都放進攪拌機里,打到順滑以后,倒入杯子即可。
大暑節氣習俗起源最新相關文章:
★ 芒種簡短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