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的養生方法以及大寒的由來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 “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是冬天進入尾聲、春季漸行漸近的轉折點。節氣轉換我們該如何養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大寒節氣的養生方法以及大寒的由來,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寒節氣的養生方法
飲食 多吃蔬菜 溫補迎立春
從二十四節氣上講,“大寒”后15日,陽氣就會出地而驅逐陰寒了,此時便是立春。于景獻教授說,“大寒”節氣里,市民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并告別熱補,開始適當吃些溫性的食物,比如糯米、胡蘿卜、南瓜等,還可多吃各種綠葉蔬菜,目的是為了順應季節的變化。
此外,“大寒”期間晝夜溫差大,加之環境干燥,人體呼吸系統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比如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
起居 地板灑水 增濕抗晴冷
“大寒”會給人“晴冷”的感覺,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在此節氣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少出門,早上應盡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戶外活動一個小時左右。
于景獻提醒,此節氣除了寒冷外,居室內濕度常常只有30%左右,建議早晚要多開窗通氣(因早晚室外濕度相對較高),使用加濕器,室內取暖時也要注意在地板上灑點水,或是晾一些濕毛巾之類的東西,以增加空氣濕度。
戶外 晴天多了 享受日光浴
“大寒節氣一般以晴為主。”于景獻說,要注意利用陽光來保養身體。可以把晨練時間推遲,等到太陽出來以后再進行戶外鍛煉,充分享受日光浴。由于戶外氣溫比室內低,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都沒有之前靈活,不要馬上進行大運動量活動。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在今年1月20日。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相關文章:
1.大寒節氣的由來
2.大寒時節如何養生
5.大寒節氣風俗習慣
大寒節氣的養生方法以及大寒的由來





上一篇:大寒是怎么來的_大寒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大寒節氣的天氣農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