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一夜涼一夜是什么意思
白露一夜涼一夜是什么意思(最新)
白露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它的到來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仲秋時節的開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露一夜涼一夜是什么意思,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白露一夜涼一夜是什么意思
進入“白露”,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白露的時候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是秋天的開始還是結束: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
白露是屬于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秋天的節氣包括了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六個節氣。
白露時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度,時值公歷9月7日前后。露本是“白露”節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節到了夜晚,陰氣漸重,草木上處處可見水氣遇冷凝結成的水珠,故名白露。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記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白露”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一般晝夜溫差在10℃左右。此時,大氣流開始由夏季風逐漸轉為冬季風,北方地區的冷空氣明顯開始頻繁侵入,加之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越來越短,白天日照時長縮短,導致氣溫下降迅速。
白露節氣的基本介紹
每年的秋季,白露節氣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它位于秋分后的第15個節氣,通常出現在公歷9月7或8號。白露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代表著秋季的正式開始。在這個節氣里,天氣開始變得寒冷,白露時節,清晨露水漸漸變多,夜間天空也逐漸變清,陽光漸漸變得涼爽。
白露節氣之后還熱嗎
一般不會很熱了。
白露節氣在每年的9月7日—9日之間,這個時候已經屬于秋季,而進入白露以后氣溫更是會下降,天氣轉涼,秋天才算真正的到來。
白露節氣的時候太陽公轉到了黃經165°的位置,日照開始減少、紫外線強度下降,受到冷空氣影響后,晚上的溫度急速下降,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之間的差距慢慢拉大,開始出現明顯的晝夜溫差。另外白露節氣的時候太陽公轉到了黃經165°的位置,日照開始減少、紫外線強度下降,受到冷空氣影響后,晚上的溫度急速下降,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之間的差距慢慢拉大,開始出現明顯的晝夜溫差。
24節氣白露時節知識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秋色漸濃的景致如水墨般渲染而開。
三候
白露后五日為初候,鴻雁來。秋重,鴻雁自北而南遷徙,大者為鴻,小的稱雁。
再五日為二候,玄鳥歸。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鳥,南飛帶來生機。如今紅花半落燕歸去,秋風蕭瑟,要白露滿山葉飛墜了。
再五日為三候,群鳥養羞。這個“羞”同“饈”,是美食之義。“養羞”是指諸鳥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饌。
天氣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白露是一年中早晚溫差最大的季節,白天能達到二十九度、晚上只有十幾度。在這樣的氣溫條件下,白天形成的濕熱之氣到晚上遇冷形成露珠結于草木,好像掛上了白色的珠子。
進入白露時節,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由此可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
白露的氣候特征
物侯
鴻雁來: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詳見雨水節下(雨水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玄鳥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鳥解見春分(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此時自北而往南遷也,燕乃南方之鳥,故曰歸。
群鳥養羞: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羞”是“饈”的本字。古代“羞”、“饈”通用。養羞是漢語詞匯,拼音yǎngxiū,指儲藏食物《逸周書·時訓》:“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羣鳥養羞”朱右曾校釋:“養羞者,蓄食以備冬,如藏珍羞”
詩《白露》:“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左河水)
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
天氣
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臺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和華西地區也往往出現連陰雨天氣。東南沿海,特別是華南沿海還可能會有熱帶天氣系統(臺風)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時部分地區還有可能出現秋旱、森林火險、初霜等天氣。如果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華西地區、華南地區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潤,都可能形成夏秋連旱。有諺語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北方部分地區,如西北的陜西、山西、甘肅、華北等地,秋季降水本來偏少,如果出現嚴重秋旱不僅影響秋季作物收成,還延誤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生長,影響來年收成。另外,伴隨秋旱,特別是山地林區,空氣干燥、風力加大,森林火險開始進入秋季高發期。
八月十五雁門開,雁兒頭上帶霜來”。霜凍是由于冷空氣的入侵,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地表溫度驟降到0℃以下,農作物細胞之間的水分結冰,并不斷吸收細胞內部的水分,形成細胞脫水,導致農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災害。有時雖然植物表面沒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溫度在0℃以下,農作物依然受到凍害,稱作黑霜,也是霜凍的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