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濕暖的天氣是雨水節氣的最大特征。這樣的天氣又被稱為“倒春寒”,這樣的天氣很容易招來感冒、頭痛、鼻炎等疾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雨水時節養生的幾個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四大注意事項
一,不宜劇烈運動
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要注意“倒春寒”,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過于激烈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
二,要做好春捂工作
雨水時節,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而人們的肌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三,注重調解飲食
雨水節氣,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干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 可多食大棗、蓮子、山藥、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四,要心平氣和
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傷心氣。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態。同時還要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飲食講究
當時間來到“雨水”節氣。雨水后冬去春來,不過冷空氣不時來騷擾,因此在春捂的同時,可以講究一下初春時節的食療保健,遠離酸味食品。
一般“雨水”節氣后氣溫開始回升,不過,由于初春時候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乍暖還寒,早晚仍比較冷,因此,老人、兒童、體質比較差的人,尤其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好“春捂”。
春季氣候依然相對干燥,陽氣初生,因此還要多喝水,并吃些辛甘發散的食物,而不宜吃酸味食物,否則酸味入肝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因此要多吃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雨水節氣,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后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
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還應采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
節氣的涵義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攝氏度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
而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到了雨水節氣期間,候平均氣溫更是多在10攝氏度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
華南繼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墑,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
猜你感興趣:
2.雨水時節如何養生
3.雨水時節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