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辦公文秘 > 規章制度 >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10篇

    時間: 航就9999 分享

    如何寫好關于消毒的管理規章制度?看看吧。優秀的規章制度通過合理的權利義務及責任的設置,可以使職工能預測到自己的行為和努力的后果,激勵其工作積極性。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消毒管理規章制度,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10篇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1】

    一、各科室應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結合本科室工作特點,制定本科室消毒隔離制度并落實相關消毒隔離措施。

    二、醫務人員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并按規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醫務人員務必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物品務必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務必消毒。

    四、各科室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物品應嚴格按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進行清洗、消毒和滅菌,并按要求進行相關的監測并記錄。

    五、各科室應配備必要的手衛生設施,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務必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根據不同狀況嚴格洗手或手消毒,醫院感染重點部門應按要求進行手衛生效果監測。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滅菌前均應充分清洗干凈。消毒、滅菌方法首選物理方法,如耐濕、熱的物品首選壓力蒸氣滅菌;選取化學方法消毒滅菌時,應進行化學消毒劑濃度監測,消毒滅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干凈。

    七、科室應持續環境清潔,空氣清新。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

    1、各科室應定時通風,必要時根據不同狀況選取其他的空氣凈化措施。

    2、地面無明顯污染時濕式清掃,當受到病原體污染時,應進行消毒處理;拖洗工具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晾干備用。

    3、墻面一般不需常規消毒,受到病原體污染時,采用適宜濃度的消毒劑噴霧或擦拭處理。

    4、病房各類用品表面應持續清潔,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后及時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5、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務必對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八、洗衣房回收污染被服不應在各科室走廊內請點,以免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

    九、各科室布局、流程應合理,潔、污區域劃分明確,防止人流、物流交叉。醫務人員及相關人員應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掌握各種防護用品的使用指證和方法。根據不同疾病的傳播途徑,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隔離防護措施,并穿戴適宜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十、各科室應根據專業特點,在病區末端設一間或多間隔離病室;對已確診的傳染病患者,應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單間隔離觀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十一、醫務人員不得穿工作服進、出醫院餐廳、會議室等公共場所。

    十二、醫療廢物處置應貼合我院醫療廢物管理有關規定。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2】

    換藥室消毒隔離制度

    (一)凡進入換藥室的工作人員務必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二)嚴格區分清潔區與污染區,凡消毒物與未消毒物要嚴格分開并固定位置,用后物歸原處。

    (三)換藥次序;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漏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手術者術前不換感染及隔離傷口。

    (四)每次換藥前洗手,換藥時按無菌操作進行,做到一人一碗(盤)二鑷(鉗),一份無菌物品。

    (五)換藥車上常用的換藥器械及敷料一經啟用,每日需高壓蒸汽滅菌一次;啟封的外用無菌溶液限24小時內使用,并注明啟用時間;各種檢查、治療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壓蒸汽滅菌一次(炎熱潮濕季節每周一次)。

    (六)換藥室使用的敷料鉗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為敷料鉗軸節以上2—3cm處,浸泡液每日添加。敷料鉗、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壓蒸汽滅菌1—2次,并更換消毒液。

    (七)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潔消毒一次。換藥時污染敷料務必投入污桶。特異性感染傷口敷料由專人統一處理,換藥用具用0、2%過氧乙酸浸泡30—60分鐘后洗凈,送高壓蒸汽滅菌或環氧乙烷消毒后,再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八)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過氧乙酸擦拭換藥車、門、窗、臺、凳一次(抹布分開使用)。每周換藥車輪上油一次。地面宜濕式清掃,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線空氣消毒二次(換藥前和晚夜班),空氣細菌監測總數≤300個/m3、

    (九)消毒物品(包括換藥碗、敷料、引流條、針、線等)、浸泡消毒液每月抽樣培養1—2次,空氣細菌培養每月一次,報告單留存備查。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3】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

    一、醫務人員工作期間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規范。

    二、醫務人員務必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脈管系統,或有體液從中流過的物品或接觸人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接觸完整皮膚、完整粘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三、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清潔,再進行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與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清潔消毒或滅菌處理。

    四、滅菌物品應注明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區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使用,并做好標識。并按滅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過7天,超過7天應重新滅菌方能使用。

    五、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狀況分別選取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務必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

    六、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范(20__版)》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要求,與普通門診要做到掛號、候診、收費、取藥、檢驗、注射、廁所等分開。

    七、醫院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狀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并有明顯的隔離標志。黃色為空氣隔離標志,粉色為飛沫傳播隔離標志,藍色為接觸隔離標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等要嚴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置,復用的應一人一用,送供應室集中消毒。呼吸機螺旋管、濕化器、接頭、活瓣通氣閥等可拆除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濕化液應為無菌水,每日更換。

    九、吸痰操作執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醫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換滅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時,應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緊急狀況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應每班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進行終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體溫表先清洗再放入內含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撈出沖洗擦干備用,盛放體溫表的容器每日清潔,每周高壓滅菌兩次;含氯消毒劑現用現配,用時監測,每日更換。

    十一、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每日空氣消毒2-3次,有記錄;紫外線燈管有累計照射時間、更換日期及強度監測記錄,使用中紫外線燈管低于70uw/cm2應更換燈管,燈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記錄。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及時擦拭;空氣消毒機過濾網每月清洗一次,有記錄。

    十二、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濕式清掃,持續清潔;地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10ml),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內含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鐘后,再清洗晾干備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時用20__mg/L含氯消毒劑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標識明確,使用后清洗、消毒、懸掛晾干備用。)

    十三、感染高風險的部門地面和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如手術部(室)、產房、導管室、潔凈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檢驗科、急診等病房與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持續清潔、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與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隨時清潔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劑應現配現用,須持續有效濃度監測并記錄,每日更換。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質量由護理部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負責監管。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4】

    醫務人員務必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

    1、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齊、清潔、穿護士鞋;操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

    2、無菌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規定時間滅菌與更換消毒液。

    3、手術室、產房、嬰兒室、隔離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供應室等應有嚴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執行。

    4、傳染病人及保護性隔離病人所住的病室應定時進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務必經過嚴格消毒后再用。盡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處理。

    5、病區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濕掃床,床頭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經消毒液浸泡后備用。

    6、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用的拖把擦布,應嚴格區分(拖把應有明顯標記)。

    7、凡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均需經消毒液浸泡后送供應室清洗、消毒。(浸泡時要求液面滿過注射器,拉開注射器內栓,使注射器內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病人,都要實行床邊及用具等隔離制度,做到病人一覽表有標記。

    9、病人住院時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壺用后進行消毒;暖水瓶、臉盆、拖鞋等,出院后務必經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應每日清晨及下午打開氣窗二次,每次15-30分鐘進行通風,以持續空氣清新。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5】

    一、醫院應對醫務人員進行消毒隔離與預防知識培訓,為其帶給必要的防護用品,醫務人員應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二、醫務人員上班應衣帽整潔、操作時戴口罩;進入手術室、產房應換專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隨意出醫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標準預防,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應分室安置,同類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應單間隔離。日常工作中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四、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應嚴格執行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五、治療室應分清潔區、污染區,標識清楚,醫務人員進入時應戴口罩、帽子;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治療時應鋪無菌盤,抽出的藥液不得超過2h,各種溶酶不得超過24h,并注明開啟時間。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容器每周滅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裝消毒液,使用時間為7天)。門診、換藥室、手術室、分娩室的干缸不超過四小時。其余處置室不超八小時。

    六、醫務人員應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的皮膚、粘膜、組織的醫療用品務必到達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務必到達消毒水平。

    七、根據物品性能選用消毒滅菌方法。耐高溫、耐濕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不耐濕的物品可選用低溫滅菌;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

    八、使用化學消毒劑時務必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做好記錄。配制好的84消毒液不超過24小時。戊二醛不超過一周。更換滅菌劑時,務必對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4)

    九、病人使用的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濕化瓶里應加滅菌水,每日更換。呼吸機的螺紋管、濕化器、接頭等可拆卸部分應每周更換2次。

    十、體溫表、止血帶應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壓計袖帶應持續清潔,如有血液、體液污染應及時清洗,并用內含效氯500mg/L消毒劑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區的物品表面、地面無污染時,需采用濕式清潔。當受到污染時先去除可見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備用。特殊科室如手術室、產房、口腔科、檢驗科等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持續清潔、干燥,每一天進行消毒,用內含效氯500-1000mg/L消毒劑濕拖或濕擦,遇明顯污染隨時去污、清潔與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別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務必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各科室需監督檢查保潔員的清潔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時應向保潔員交待清楚。換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內,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點被服。

    十三、病房、治療室、廁所應有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使用,懸掛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膚的清潔與消毒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十五、按照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合理處理醫療廢物。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6】

    產房消毒隔離制度

    1、產房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劃分明確,標志明顯。

    2、所有人員進入產房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換鞋。

    3、一般產婦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實施消毒隔離,保護產婦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4、對感染癥產婦或疑似感染癥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污物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房間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5、產房所用物品,應按規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細菌監測,保留監測結果。

    ICU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ICU應換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2、病人的安置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診療活動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兩次,對室內空氣應定期進行消毒監測。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時帶手套。

    5、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局部護理與消毒,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6、加強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防止病人發生菌群失調,加強細菌耐藥性的監測。

    7、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與管理。

    8、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與病人接觸前要洗手。

    9、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藥菌感染的病人,嚴格消毒隔離措施。

    新生兒病房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室內保持安靜、整潔,工作人員做到四輕,病室應定期通風、換氣、消毒,濕式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潔具專用,每月做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細菌監測并記錄結果。

    3、各種醫療用具用后必須消毒,新生兒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細菌監測一次。

    4、嚴格探視制度,探視者應著清潔服裝,洗手后方可接觸嬰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

    5、新生兒出院后,其床單元、保溫箱等,應徹底清潔、消毒。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7】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上班時間根據工作流程穿戴隔離衣、防護用品,只能在限定的區域操作,不能隨意違規走動。

    2、診查不同病種的.病人間應嚴格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時帶手套。

    3、不同感染癥病人應分開安置,掛隔離標志,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教育病人在限定的區域內活動,不互串病房,食品、物品不混用。

    4、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及用品要先消毒,后清洗,再根據要求消毒或滅菌。

    5、每日按常規做好病室的空氣、物體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工作,病人出院后嚴格終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經消毒后排放,固體污物防入雙層感染性污物袋,封閉后送焚燒爐焚燒。

    7、嚴格探視陪伴制度,減少探視、陪伴人員,并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護措施。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1、手術室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各區域間標志明確,符合功能流程。

    2、進入手術室要換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換鞋,外出時必須更換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氣滅菌的應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低溫滅菌法。

    4、麻醉用具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5、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6、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7、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固定衛生日。

    8、嚴格控制參觀人員,手術間盡量減少流動人員,減少手術間開關門的次數。

    9、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注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10、手術廢棄物品放入黃色垃圾袋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三區劃分清楚,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制通過,不得逆行。

    2、根據各房間的功能、大小等特點,選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確定消毒時間,同時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監測。

    3、無菌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規則,室內門窗及無菌柜要潔凈無塵,每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氣消毒,定期做空氣培養,記錄監測結果。

    4、滅菌合格物品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和日期,專室專柜存放,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拆除外包裝后,方可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5、下收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毒,分區存放。

    6、洗滌間工作完畢后,將洗滌池內外刷洗干凈,清理濾水雜物,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池內外,地面及近地墻面。

    7、各區域清潔用具應區分,用后消毒處理后備用。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8】

    檢驗科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帶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后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

    6、報告單應消毒后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況向上級報告。

    洗衣房消毒隔離制度

    1、洗滌區、壓熨、折疊區、清潔衣物存放區布局合理,潔污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污到潔,順行通過,不得逆流。

    2、指定地點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點,專車、專線運輸。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毒。

    3、認真執行衣物清洗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被血液、體液污染的衣物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時間不少于30分鐘;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為20—30分鐘。洗滌劑的洗滌時間為1小時。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后清洗。

    4、清潔被服專區存放。

    5、工作環境保持衛生,每日清潔消毒,每周大掃除。

    6、工作人員作好個人防護,每日洗澡更衣,接觸污物后洗手。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9】

    1、餐(飲)具、用具使用前必需清洗消毒,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未經消毒的餐《飲》具、用具不得使用;對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須收回洗碗間用清水沖洗,進行消毒后,方可再用;不重復使用一次性餐具;當天收回餐具,當天清洗消毒,不隔天隔夜。

    2、餐(飲)具用具洗滌、消毒水池,不得與清洗蔬菜、肉類等其他水池混用。

    3、餐(飲)具用具清洗消毒按“一洗、二清、三消毒、四沖洗”的順序操作。

    4、清洗時,在水池里放的洗滌劑,注入熱水,將洗潔劑攪拌均勻,水溫控制在40C;在將餐具、用具內的雜物刮掉,放入水池浸泡5——10分鐘后進行清洗。

    洗凈后,凡能用蒸汽消毒的餐具、用具、器皿等,均應放入蒸車內進行消毒,蒸汽溫度大于等于95C,蒸煮時間為15——30分鐘;凡不能用蒸煮的塑料餐具、用具、器皿等,須用藥物浸泡進行消毒,浸泡時間為15—30分鐘。

    5、消毒后餐(飲)具、用具必須儲存在專用保潔柜內備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飲)具、用具應分開存放并有明顯標識。

    6、餐(飲)具用具保潔柜應密閉、定期清洗、保持潔凈、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7、洗消完畢將洗碗消毒池及其他清洗消毒設備沖洗干凈。

    洗碗間及消毒間必須保持整潔、衛生、明亮,不得存放有毒物品、有毒氣體、污物、易爆物品等。

    8 下班時,專職管理人員應鎖好餐具間及洗碗間的門窗。

    消毒管理規章制度【篇10】

    消毒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時應脫去工作服,進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換,保持清潔。

    2、診療,護理操作診療、換藥、處置工作前后均應洗手,必要時手消毒,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癥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

    4、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須消毒后備用。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則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6、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的衣物。

    8、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位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9、治療室、換藥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涼干,定期消毒。

    10、對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不準互串病房和隨意外出,到他科診療時,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門診病人應在指定地點就診。

    12、護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消毒隔離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重大問題提交院感委員會研究解決。

    治療室、換藥室、處置室消毒隔離制度

    1、室內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有流動水洗手設施。

    2、進入室內時應衣帽整潔,帶口罩,操作前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防入專柜,過期重新滅菌。

    4、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5、各種藥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名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與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

    7、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8、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室內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有記錄。每做完一項處置,要隨時清理,地面濕式清掃,清潔用具要專用,除工作人員及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在室內逗留。

    17705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日本猛妇色xxxxx在线| 欧美69vivohd|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武侠欧美自拍校园| 最近国语免费看|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 色老太婆bbw| 无限在线观看下载免费视频|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16| 男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do|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日韩在线|中文|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一级黄色大片网站|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 中文字字幕在线| 爽爽影院色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久草免费手机视频|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